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现今的课堂阅读教学大多是以表面的热闹挤压了学生的静心阅读与沉思默想。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怎样确定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成了当下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凡是语文老师都知道不轻松,高考语文每年都有阅读理解,因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有些老师一辈子都无从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无论怎么学习,都拿不到高分,其实,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需要培养学生语感的。新课改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一方面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另一方面,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师生、生生、生本的交流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表现为:对话单一,学生疲惫地跟着老师跑,跟着问题转;对话脱离文本,让文本失去应有的魅力;对话肤浅,让课堂丧失生命的张力。这些对话教学的缺陷,极大地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新思想、一种新形态,必将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值得认真地思考和探索。一、师本对话: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于永正老师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间接对话,也是学生与语文教学之间的思想碰撞过程。对话是互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语文的传递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信号。对话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都是需要双方之间的积极探讨交流,才能更好地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从什么是对话、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实施对话要注意什么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0.
一、文本对话,阅读教学对话的"扶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先与文本对话,才能实现师生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学对话.可以说,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对话,就不可能有成功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使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沃土,让阅读教学洋溢灵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对话主要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对话的过程。对话指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深层交流,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反思文本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平等对话的理念更是深入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当我们放弃了"独白式"的语文教学,追求鲜活的"对话式"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充盈着主体自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64):45-4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谓"对话",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交流和情感交融的动态过程,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则更多关注通过"对话"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封闭性学习到合作性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从而使阅读教学充满个体价值。一、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对话"成为可能。"对话"就意味着平等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我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多重对话,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在具体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出现学生主体的淡化和文本的缺失,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缺少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重视研读教材,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成功对话,切实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的最终目的"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如何让对话更有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8.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何为“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然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对“对话”的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其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脱离了文本,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简单问答,导致学生的心灵和思维都没有受到触动,这样的阅读教学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