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石磊 《科教文汇》2008,(35):46-47
关联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自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系统地提出以来,因其庞大的理论框架和极强的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其它研究领域。随后,Gutt于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首次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打破了翻译界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支撑的尴尬局面。文章将基于中国古诗的特点,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古诗英译这一研究领域尝试性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说明了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的过程,具有认知的特性。只有当译者找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下来,从而为最佳译文创造良好的理解基础。因而,关联理论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以便更好的利用它来促进翻译学习与工作。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为商务英语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从认知语境、文化背景和言语修辞等方面探讨商务英语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达到商务英语翻译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解释力极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视语言交际为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在话语和语境假设间寻找交际成功,该理论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应用于泸州市交通标识中的街道名称标示语翻译,以期规范统一公共场合标示语的汉英翻译,提升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促销和宣传的手段,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广告受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广告翻译,探讨关联理论与广告翻译的关系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晓红  胡彩霞 《科教文汇》2007,(12S):187-187,194
解释力极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视语言交际为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在话语和语境假设间寻找交际成功,该理论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应用于泸州市交通标识中的街道名称标示语翻译,以期规范统一公共场合标示语的汉英翻译,提升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所能的重要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心理学、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Sperp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认知环境的概念,把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分为三种: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本文进而将认知语境结合并运用到翻译这一重要的语言交际认知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之中,阐释了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挖掘文化内涵、逻辑推理和推导暗含三项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促销和宣传的手段,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广告受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广告翻译,探讨关联理论与广告翻译的关系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英 《科教文汇》2012,(11):139-140
关联理论在新世纪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在广告翻译领域也成为了重要的指导理论,它对广告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关联理论可以在广告翻译中很好地体现原文的意义,让广告翻译的语境不仅能够体现最大关联而且会成为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与关联     
刘琴 《中国科技信息》2005,3(8):223-223
隐喻现象向来是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根据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研究和探讨隐喻的理解与阐释,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言语交际的认知语境观,指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以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廖顺珠 《科教文汇》2007,(8X):171-172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陈智才 《科教文汇》2009,(11):250-250
关联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给各类翻译活动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会自相矛盾。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通过实现明示——推理过程,寻找最佳关联性等措施,使各种翻译方法得到了完美的解释。所以关联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张晓娟 《内江科技》2006,27(7):69-70
本文运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探讨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问题。要准确地翻译原文,就要找到原文与语境的关联,对可能有关联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即是从作者以文字方式明示的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另外,语境有助于译者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语用用意(pragmaticforce),从而正确理解作者意图。  相似文献   

16.
王振  邢晓囡 《金秋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17.
王振  邢晓囡 《今日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18.
邱明华 《科教文汇》2009,(4):237-237
对等原则长期以来都被当作是翻译的重要标准,然而在我们翻译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常将其与关联理论相结合,让读者既能够体会到意象,也能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达到最大的认知效果。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并结合我国著名的元曲《天净沙·秋思》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对比,说明我们在翻译诗歌中形式对等原则和关联理论的运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语境和翻译密不可分.语用学将语境分为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两大类.Hymes将其定义为社会语境、文化语境、语言环境和认知语境.就将分别从这四方面入手,来探讨它们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帮助译者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的发展,使语境的认识逐渐从静态发展到动态,这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尤其以关联理论语境观为著,强调语境的动态性;而语用能力与语境的关系使关联理论语境观可以对二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拟以关联理论语境观为理论依据,对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提出认知建构的建议,以探讨关联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