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昀  王萌 《科教文汇》2009,(3):237-237
龙萨与叶芝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目的导致了两诗的不同。文章比较了两位诗人的背景,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二诗作了详细的对比。叶芝的诗模仿自龙萨,诗首所设置的意境和思路非常相似。但通过二诗形式、语言和立意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龙萨的诗在先,且给了叶芝最初的灵感,但叶芝的诗与之相比,结构简洁,语言清新,意境空灵,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国王,可是不能没有诗人。诗人对社会的见解或正确或偏激,或朦胧或直接,都可以折射出社会的某些特点和诗人本人的思想特色。通过对英国著名诗人叶芝三首诗的分析,总结出其对社会看法的三大思想倾向从而体现叶芝本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国王,可是不能没有诗人.诗人对社会的见解或正确或偏激,或朦胧或直接,都可以折射出社会的某些特点和诗人本人的思想特色.通过对英国著名诗人叶芝三首诗的分析,总结出其对社会看法的三大思想倾向从而体现叶芝本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顾琳芳 《科教文汇》2011,(10):131-133
本文选取了爱德加.爱伦.坡的"Annabel Lee"的两个中文译本,从诗歌的题目、内容、形式以及诗歌的意境着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翻译坡诗的要素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闺怨题材的诗数量很多,但由于环境、思想的不同,使古今闺怨诗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本文主要从意境、意象等方面对古今闺怨题材诗歌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更好地解读不同时代闺怨题材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便被人们称作二度创作。既然是二度创作,那么它的本质意义就不仅限于对一度创造的传达和再现,它还必须能够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也正是演唱者通过对歌词、曲调、作品与作曲家的创作年代、风格特点等进行分析,充分理解作品感情,对作品中的人物、意境进行再创作,用演唱把乐谱转化为实际音响的过程,赋予了作品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幼师生须掌握幼儿诗的创作方法,但学生的很多幼儿诗作品存在不少的问题,暴露很多不足。本文列举幼儿诗病作修改数例,认为教师要发现学生病作的亮点,针对其在音韵节奏、情趣意境、语言形式上的不足对症下药,方能妙手回春。  相似文献   

8.
柴彦莉 《科教文汇》2009,(13):212-2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新文学初创时期是以小说和散文创作著称。此外,她的哲理小诗创作也是很有影响。冰心的哲理小诗,晶莹、清丽、率真、纤柔、意蕴隽永。思想感情真实朴素,形象意境优美动人,哲理意味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邹红云 《科教文汇》2010,(1):132-133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旋律优美、意境深邃的。本文从舒伯特的歌曲《鳟鱼》入手,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继而分析此曲的旋律、结构、钢琴伴奏等艺术特色,并挖掘出这首歌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语篇分析三维理论框架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中美政治语篇进行了批评性对比分析,词汇选择,人称选择和变换,模糊语言使用,名词化为视角分析了花旗银行CEO Vikram Pandit与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2009年的商务报告。通过对比分析,透视出两个金融行业领头羊企业文化的不同,以及作为大背景的中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学意境蕴含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通过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等方式将景物与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在引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文学意境欣赏与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学意境的创作手法,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意境,了解意境创设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涵义,深入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基于此点,本文在分析构成文学意境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文学意境欣赏与教学的策略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词缀,但通过词缀派生构造新词在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已被确认的英语和汉语的几个常用后缀的数量对比,揭示了汉语和英语的派生构词能力差异,分析了两种语言中的后缀的语法功能差别,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语言习得策略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麻秦华 《科教文汇》2009,(21):170-170,182
本文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语言习得策略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德琴 《科教文汇》2009,(13):227-227
《丽之歌》是黎巴嫩著名作家哈利勒·纪伯伦一篇散文。本文从《雨之歌》的文体风格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文中语言的修辞手法,意境以及哲理。在此基础上更深刻的体会纪伯伦散文中所倡导的“爱”与“美”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6.
蒲婷  解秀琴 《科教文汇》2009,(5):258-258
应用历史和对比的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将英汉语言中的典型动物文化词汇进行比较研究,以分析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学习语言应以语言背后的文化为背景,而非孤立地学习语言的表面。语言具有双重性,学习者要透过语言的表面看到其所负载的文化特征与思维。  相似文献   

17.
殷二永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211-211,204
本文对英日两种语言的部分语法现象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采用英日对比法了解两语的异同以加深掌握记忆,提高学习水平。在教学中可适当采取语言对比方法,将语言对比研究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英日语在时态、语态和助词等方面的对比,从而使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更加容易,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李华  王金一 《科教文汇》2007,(6S):167-168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词缀,但通过词缀派生构造新词在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已被确认的英语和汉语的几个常用后缀的数量对比,揭示了汉语和英语的派生构词能力差异,分析了两种语言中的后缀的语法功能差别,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全文分别对艺术歌曲的产生、舒曼音乐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品第42号)的创作背景以及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加以论述和分析。在创作手法上,笔者主要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艺术处理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并由此为演唱这部套曲的技巧运用、艺术处理、作品风格和真实再现歌曲意境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与汉语相比,英语有其独有的特征。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的特性,培养语感。本文尝试以英汉对比分析理论为依据,从英语语言的静态和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英汉的被动、主动语态对小说《苔丝》进行分析,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