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剑 《语文天地》2011,(12):37-37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间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宽广。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当作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使语文教学生活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就拿近两年江苏语文高考卷为例,2010年的江苏语  相似文献   

4.
卢峰  罗曙光 《学苑教育》2012,(18):32-33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是一条学习语文的捷径。它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自由地遨游语文世界,把握语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正冰心曾说过:语文是所有学科之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不信,你看,街角、商店、标语……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大到世界宣言、联合公报,小到据理力争、窃窃私语。可以说,生活是语文的起点,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生活有到宽,语文就有多大。我们教语文其实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中,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大语文"的角度来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才是真正广阔而丰厚的"大语文"天地。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语文学习不能只依赖于课本,而应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谢模祥在他的《大语文教学论》一文中指出:“加强语文与各门功课的合作,使他们互相融合”;“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如果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停留在课本上,就会造成学习资源枯乏,学习方式单一。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各个领域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外延是整个生活”、“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当今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来源于生活,重视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多一些诗歌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诗情和文才,并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相似文献   

12.
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李娟 《课外阅读》2011,(8):267-26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生活作为大课堂,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沙延秋 《新疆教育》2012,(20):14-14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为了让智障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化场景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反映生活 ,要学好语文必须有相应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 ,语文教学是生活的再现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一堂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课堂。这一点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要学好语文就要用心去感受生活 ,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语文教学过程。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学语文,让语文更增生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目标。链接生活,激活生活体验是阅读情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掌握阅读教学与生活链接的最佳切入点和最佳途径,架起生活与文本的桥梁,引起学生与文本和作者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内容,时时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捕捉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何挖掘语文知识的生活内涵,如何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可见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生命。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