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当组织学习被视为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则基于知识范式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比较能够揭示组织学习的内在机制。基于知识流的组织学习模型表明,组织学习过程存在两个方向的知识流动,即知识创造过程的流动和组织不同层面的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2.
采用横断研究的方式,随机选取216家样本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考察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其结果表明:(1)整体上知识管理对组织学习、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回归效应显著,组织学习对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回归效应显著;(2)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创造”对组织学习、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回归效应显著,而“知识转移与分享”对以上变量的回归效应均不显著;(3)组织学习中除“共同愿景”外其他各因子对组织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回归效应显著;(4)组织学习对核心竞争力有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既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也有间接的影响作用;隐性知识创造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组织不仅要重视加强知识管理以直接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也要重视将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相融合,通过创新间接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性教学是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各方面素质、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教学有课前准备工作、学生参与研究备课和课堂教学实施等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动态能力强调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这一过程需要持续的创新支持。技术与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创新范式的转变,企业与多元化的创新参与者联合在一起嵌套在密集互动的网络中实现创新获利。网络化创新打破了组织界面,是基于资源跨组织边界流动的价值创造和分享,知识创造和网络嵌入构成企业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企业一方面面临由知识基础性风险带来的知识发现、整合及转化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由嵌入属性带来的网络开放度、权力、控制的压力。基于压力筛选的逻辑,企业动态能力向两种机制拓展:一是以跨组织的知识识别、创造和获取为核心的学习能力机制,二是发展、维护和支配组织间联接的网络能力机制,由此构成网络化创新下企业动态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5.
学习环境设计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强调知识共享和传递,逐步暴露出滞后于学习理论发展、群体协同缺失、知识创新不足等局限。因应新认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正在由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这一嬗变为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提供了际遇。来自欧洲的三元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项目有效地弥合了学习环境设计的不足,提出了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并进行了系列实证研究,实现了学习环境设计基础的知识创造认识论转向。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演绎法,梳理了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过程,分析了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多学科视角洞见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表现及原理,并探究其原因,厘清了当前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为我国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瑞典、英国高校和科技创新管理机构的考察,深切感到科技创新是支撑这些高福利国家杠杆之一,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又塑造了一批批具有强烈创新动机的人才。提出高校应明确自己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的双重任务,大学的功能由原先的单一知识传授到知识传授和知识创造,到现在的知识传授、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这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积极探索和改革现有的高校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良好、宽松而又充满竞争的学习氛围,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少年世界》2011,(2):F0004-F0004
《幼儿衔接能力测评》是“学前班学会学习课程”的配套产品,由湖北省教研室以及幼教、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教研员、优秀园长及小学教师共同编写。《能力测评》侧重语言、拼音和教学三个领域,以综合练习的方式帮助儿童检验这些领域的学习及掌握知识情况,  相似文献   

8.
全球正在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将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面临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继续教育机构需要采用一定的应对策略,改革创新,服务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主要探讨三个方面的主题,一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终身学习的要求;二是香港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三是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它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产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排演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创造活动。排演课本剧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语文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一、知识与能力1.在研读作品和表演中,学生不仅了解字词句篇、作者、背景及剧情等相关知识,同时也了解舞台表演的相关知识以及导演的组织、人员的配置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将所学课本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创新教育是经济时代的需要。由此,我们提出了打破"三个不",即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现象,实现层次性教学,将创新性学习与继承性学习整合,创设课堂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举办社团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渐渐培养其独立的能力,使提高儿童学习、生活的技能不再是一句空话。有效组织社团活动应当不断完善社团的规章制度;拓展社团活动领域,丰富学生的活动场地;将创新社团管理与建立奖励机制并举。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比较先进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文化,不但有助于个人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也能促进团队创造、运用并转化知识,进而强化组织持续创新的能力,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我国高校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莹 《教书育人》2011,(21):58-59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比较先进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文化,不但有助于个人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也能促进团队创造、运用并转化知识,进而强化组织持续创新的能力,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我国高校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先决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转变;二是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教育转变;三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实现由教到学,教对学适应的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正>早在20世纪60年代,学术领域和经济领域就开始了对企业战略的研究,并对企业成长方式与结构变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企业战略理论来看,无论是竞争力理论,还是动态能力理论,又或者是企业的学习观理论和能力学习模型,都把企业的知识、能力、学习系统和学习能力作为企业战略最重要的四个因素。随着对企业战略的研究不断深入,企业大学得以发展、成熟,在企业中承担起更多的功能,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大学是人力资源、知识、学习组织和学习系统的集合,它可以创新制度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对构建教学情境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教学中,学习者和教师共同构成了学习组织,实现知识创造和转移是这一组织的重要目的。依据Nonaka的知识管理研究成果,组织实现的知识创造和转移是发生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与内化(Internalization)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基本过程都是在相应的"Ba"(情境)中完成的,知识创造和转移的过程是经由这四个阶段构成的螺旋式演进模式。由于知识创造和转移是产生在一定情境下的,所以学校组织中学习者高绩效的知识创造和转移客观上要求必然有系统、完整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8.
玛琳&#183;斯卡德玛丽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UT)的首席专家,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IKIT)的所长。IKIT是以促进知识建构前沿为目标的由不同部门的创新工作者组成的世界性研究机构。作为IKIT的创始人之一,斯卡德玛丽亚与Carl Bereiter教授一起开发并完善了知识建构理论、实践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环境,成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斯卡德玛丽亚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涉及知识创造教育、认知发展、写作心理学、目的性学习、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习和知识工作中基于研究的创新等。这些年来,斯卡德玛丽亚以其优秀的领导才能带领她的研究队伍开展研究,在教育创新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她与Carl Bereiter教授曾在2005年因其在“知识建构环境”和“知识社会网络”开发中做出的突出成绩被多伦多大学授予首个“CSCL事业成就奖”;2006年,斯卡德玛丽亚因在促进世界教育机会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被世界文化委员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授予最高荣誉“世界教育奖”;2007年,IKIT获得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组织颁发的“ORION学习奖”。斯卡德玛丽亚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与Carl Bereiter教授共同撰写的《写作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position)、《超越自己:对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和涵义的探究》(Surpassing Ourselves: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Expertise)以及与Carl Bereiter、Bryant Fillion共同撰写的《写作成效》(Writing for Results)。近几年,斯卡德玛丽亚及其研究队伍主要从事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资助的“超越最好的实践:基于研究的创新学习和知识工作(Beyond Best Practice:Research Based Innovatio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Work)”项目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构建结构化知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以此形成高阶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工程技术问题适宜采用问题解决策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本文以工程技术领域为例,构建了问题解决的三个阶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三个维度,并以学生的知识进阶为纽带,通过知识关联、知识重构、知识迁移等三个层次进行整合,形成指向问题解决的双轴三阶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模型,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与活动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创新行为是学校创新氛围与个体交互作用的结果,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助于厘清学校创新氛围与高校教师创新行为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学校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创新行为;知识创造在学校创新氛围与高校教师创新行为中发挥调节作用,教师知识创造的效果越好,学校创新氛围越能激发其创新行为;知识创造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高校教师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得以实现。学校场域内含于整个社会场域中,政府和学校需通力合作,着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此外,教师个人亦应进行自我学习,通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将知识创造内化为创新行为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