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全球成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博客、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播的生态。博客主、微博主因新媒体提供的这一能自主传播信息的平台而拥有媒介。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来临了。在互联网上,微博盛行,是信息传播最快的渠道之一。微博一经转发,  相似文献   

2.
孙松梅 《青年记者》2012,(23):18-19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媒体时代.博客、微博、QQ群、BBS等迅速崛起,这些新兴媒体以其开放性、实时性、多元性、交互性、多媒体化等独特优势,给报纸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成为各家报纸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每个报纸编辑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微博在国内的几何级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时代,而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报纸官方微博"成为传统报业新的传播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面对微博的冲击,传统报业"拥有渠道,就拥有经济回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报纸微博应运而生。"报纸微博,是传统报  相似文献   

4.
微博不是博客:嵌套性构成了微博产品发展的根本逻辑,也是解读微博影响力发生的关键之钥 微博,一个看似并不打眼的网络产品竟然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在全世界风生水起,迅速成为一道景观,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股潮流,原因何在?综观后互联网的发展,一种能够成为趋势和潮流的技术应用形态,总是因为它解决了人们在通信传播中的某一种基本的应用需要:门户网站解决了人们"一站式"消费的需要;搜索引擎解决了人们对于海量资讯的有效选择和掌控,即时通信解决了人们随时随地点对点沟通的需要;博客解决了人们的自我表达的需要;MSN网站则便利了"同缘同道"的聚合关联,等等.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一种微型的博客,起到即时发布相关信息的作用,微博新闻成为新闻发展的一个新工具。本文分析了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利与弊,并探讨了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将如何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小众欣赏到大众狂欢——解读Web2.0时代的微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微型博客(简称"微博",Mi-croBlog)成为互联网普遍应用的形式,它不但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技术上堪称一大进步,同时微博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在Web2.0时代,微博文化呈现出与传统文化相异的几大特质,微博让更多的大众加入到文化言说的空间中,一  相似文献   

7.
进入微博时代后,人们获得和发布新闻的方式有了很多改变,报纸的发展面临考验。针对微博的传播特点,报纸必须继续强化"贴近""真实""深专"的特点,来应对微博。  相似文献   

8.
张文莉 《青年记者》2012,(26):22-23
微博,是继Web1.0"门户网站"时代和Web2.0"个人博客"时代之后兴起的、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它以实时性、交互性、便捷性,草根化、碎片化、个性化等特征极大地拓宽了网络受众群体,迅速超越传统媒体和论坛、个人博客等网络平台,成为最为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9.
梁田 《传媒》2016,(22):75-76
自媒体时代,微博凭借短、平、快的特点,及时性、碎片化、爆炸式的传播方式冲击着传统媒体,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研究聚焦自媒体环境下体育博客、体育微博的发展情况,对其特点和价值内涵进行分析,试图为新媒体时代体育微博的发展描绘出更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0.
王珂 《新闻爱好者》2012,(17):35-36
当观点表达进入微博时代,微博的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的传播特点和快餐化、"裂变"化、大众化的传播优势,给报纸评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比报纸评论与微博的传播特点和优劣,探求报纸评论在微博时代的"突围"之策,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微博融合"、"培养专家型评论员,培育专家学者专栏"、"探索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三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已经逐渐超越传统媒体(一般指广播,报纸等)成为媒介话语权新的"霸主",迅捷而自由的沟通情境衍生出了论坛,博客,以至现在的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形式。基于传播效果研究的议程设置理论虽然不断更新发展,但限于理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迎合高速发展又充满变数的新媒体的需要。Twitter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微博网站已经成为了许多媒体的合作伙伴,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更是其中的先驱。以二者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议程设置理论中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博弈关系及其变化,从而在特例中发现当今媒介与公众新的互动本质和一般规律,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完善议程设置值理论并促进传播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丹 《新闻爱好者》2012,(10):73-75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自媒体时代,纸媒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博客、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对纸媒又造成了新一轮冲击。基于纸媒新闻运作的特点和人们的阅读理性,本文认为调查性报道是报纸应对自媒体挑战的杀手锏,将引领报纸新一轮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调查性报道定义、特点的梳理,详细分析了调查性报道在自媒体时代大行其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12,(10):17-21
正"家书"应当续写新媒体时代,报纸不再是最快速、最丰富的信息提供者,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社区、博客等媒介达到的平台式沟通、分享式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就应该由原来的静态运行转为动态运行,即通过组织活动、制造话题等使自身成为一个新的传播中心,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泛起波澜,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推动社会沟通中需要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方法。报纸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想、观点的载体。报纸要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不仅是报道传播者,更应该是发现者,是社会活动的新型组织者和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家书"使《新商报》凸显了这样一种特质,彰显了一个媒体的见识和眼光,也体现了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我建议"城市家书"活动继续做下去,成为常态化,使之成为《新商报》的一张深入人心的名片。  相似文献   

14.
秦一乔 《今传媒》2012,(3):95-96
随着博客、微博、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体日益深入生活,个人获取、发布信息更加便捷,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大众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有了新的面貌,曾经适用于传统媒体的"拟态环境"理论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思考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情况,试图揣摩"拟态环境"的现状,把握自媒体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兰明 《今传媒》2011,(11):47-49
2010年记者节之际,《南方日报》提出这样的观点:全民记者时代已经到来。一年来,随着微博的爆发式发展,学界与业界越来越认可这样的判断。互联网成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网络正迫不及待抢夺传统媒体的"主流话语权"。那么,面对一个人就是一个"微型通讯社"的传播现实,面对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的重要平面媒体——报纸该如何应对?如何重新塑造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运用报纸影响网络舆论,正成为报纸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报纸舆论监督是历史和社会赋予的职能,而随着时代变迁、科技的进步,目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成为公众传播新闻、分享信息的主要途径,面对新形势,传统地市级报纸舆论监督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本文就全媒体时代地市级报纸如何掌控舆论导向,从扩大报纸发声渠道、强化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网民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刘婷 《新闻窗》2011,(4):12-12
作为一个全新的信息平台,微博在中国迅速崛起、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信息快餐化的今天,报纸该如何化解微博带来的不利影响,与微博共谋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共赢?微博的特点和现状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青云  刘晨 《东南传播》2012,(10):35-36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一方面成为普通大众表达个性和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极易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如何应对微博谣言是网络信息管理者和媒体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谣言的应对机制,以加强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博客、微博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又一次带来了冲击。研究博客现象对科学论文发表形式的挑战,思索新的网络媒体时代的科技期刊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模式,让期刊更好地与网络结合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将是期刊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的交流式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客”,自2010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而纸媒微博即“报纸官方微博”正顺应这一趋势壮大成为报纸新的传播渠道,成为近年传媒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变革之一.那么,纸媒微博如何成长为报纸新的传播平台,如何重构报纸新闻生产机制,打造纸媒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竞争力,超越同质竞争达到“创异”竞争,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