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经历着生命的三重悲剧:生命是短暂而有限的,充满了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的痛苦,不可避免的死亡会将一切人类的努力化为虚无.<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和<秋颂>清晰地展示了济慈直视生命、超越生命、达到永恒的人生轨迹,诗人的个人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启发人们尤其是当今的人们严肃思考各自的人生和人类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伦理问题是张翎小说的重要症候,是人物悲剧命运的症结和自我救赎的钥匙.从当今世界伦理形态的核心——文化伦理来说,张翎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寓意,反映出当今世界和谐互补、交汇杂糅的伦理文化本质.张翎将人物置于伦理困境中反复考量道德与人性的张力,以传统伦理抵拒现代人性的沉沦,以五四运动个性解放、平等独立的伦理思想抵拒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张翎将目光伸向历史的纵深处与大洋彼岸,寻求救赎的窗口,探索人的终极意义与苦难救赎的可能性.张翎的伦理思想与道德思考体现了她对社会的关怀与对至善人性的呼唤,对现代人格真善美的形塑、人伦关系的和谐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著名华人作家张翎的小说以跨界书写女性和历史见长,新出版的《流年物语》也讲述了悠深的历史故事,但创新地采用了10个物体来述说故事和展现人物。这些物不仅有基本的物理属性,是人物的对照和延伸,更是具有言语思想能力的物。张翎通过这10个物来传达深厚的历史感受和多重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剧作《雷雨》,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和礼赞,在对人类情怀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雷雨》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人类意识深处的关怀,对生命的张扬,正是曹禺剧作最为夺目之处。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新移民女作家张翎被誉为"北美地区新移民文学的扛鼎作家"。《交错的彼岸》是继《望月》之后张翎的另一部长篇力著。《交错的彼岸》糅合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构成多重人称复合叙事。张翎对第一人称叙述的巧用使叙述者在叙述时空上的转换自然而流畅,且赋予读者真切感和信任感。第三人称叙述使得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叙述对象之间,拥有比第一人称更大的叙述空间。张翎对两种叙述人称的灵活掌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小说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作为诺贝尔文学奖上的明珠,不仅讴歌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表现的坚强和优雅,更深入探讨了人和自然以及命运的关系.可以说,《老人与海》既形象体现了行动哲学的精髓,也深刻象征了潜在的悲剧意识;既讴歌了生命的热烈,也体现了生命的悲凉;既是英雄人生的寓言,也是英雄命运的预言.本文深入探析了《老人与海》中的自然观,从人类的抗争、命运和自我救赎三方面深入探析了海明威对人与自然和命运的深层感悟.  相似文献   

7.
张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就因不间断的创作给读者和评论家惊喜。纵向分析张翎成名以来的相关研究论文,从历时性的角度,以2009年为界,把它分成两个阶段,并对张翎小说研究在各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从共时性的角度对张翎小说研究的基本类型横向概括,指出研究的问题和发展空间,以期促进张翎小说研究的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今最有分量的海外华人女作家之一,张翎被赋予了多种的界定,对她及其作品的研究也在以不同角度、各种方式延伸着。作为新移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个体在突变的环境中,历练的痛苦与无奈正是张翎在文化与地域的交融中,经岁月的流动和历史的见证所着重关注的实在,因而,他者的语境为解读张翎作品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角。小说《余震》是张翎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进行的创作。与以往不同,在这次的书写中,张翎将依托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历史背景,将母国设置为主要的故事背景。因此,对于擅长通过小说在东西方之间搭建对话的张翎而言,透过他者语境对小说《余震》的解读就显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是地球的主宰,可以让沧海变成桑田,也可以瞬间把山丘夷为平地,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心冰冷坚硬,残酷无情。我们的生命之琴已经覆满了灰尘。我们发现,原来地球并不只是人类的,它是所有生命的家园。生命是跳跃的,没有静止的;生命都是美丽的,没有丑陋;生命都是高贵的,没有卑微。雅克·贝汉的《微观世界》给你展示了一个微观的唯美而逼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争名夺利,没物欲横流,人工造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固守大自然的规则,听其自身的牵引,日出而作。所有的可爱的动物也像我们人类一样,从早忙到晚,奔波忙碌,有爱,有死亡。但他们都那么认真地生活着,辛勤的工作者,你不会感觉到他们的渺小。甚至会感觉到他们的伟大,就像看到我们认真劳动的老朋友般亲切,想你诉述他们一切。让我们懂得,生命都是美丽而高贵的,不管他以什么方式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体会到生命的可爱和神圣,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张翎在完成并出版《望月》《交错的彼岸》《邮购新娘》《金山》等长篇力作后,以锤炼成金的语言创作了《阵痛》,讲述了上官氏母系家族中三代女人从中国到海外的世纪故事。面对以父系为根基的中国家族,张翎一举打破世俗观念,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来观照历史和女性生存境地,大胆地跨越广袤的空间与时间,书写女性的疼痛生命体验。本文通过剖析由爱恋之痛和生育之痛构成的疼痛叙事框架,揭示了张翎那份隐藏在疼痛下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陈敬容是九叶诗派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一生曲折不平,但她在苦难面前没有低头,一生与诗为伴,用诗来记载苦难生活和情感历程,同时努力地超越自己,诗风不断发生变化。《山与海》是诗人诗艺成熟期的作品,抒写了作者晚年容纳苦难的广阔胸怀,诗中的象征手法和音乐性成为作者执着于生命苦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4.
特定的童年生活,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养成了萧红任性、倔强、执着又敏感、细腻、柔弱的性格。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学创作风格。其敏感、细腻使她的作品具有沉郁、悲凉、寂寞的风格;其女子雄风又使她的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风格;她的执着倔强使她不随俗、不从众、不拜倒在大家、名家脚下,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摸索并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样式,成为与众不同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女作家。倔强和敏感这两个性格的主导因素,指挥着、统制着她的作品,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导致其作品风格的丰富多彩和小说模式的创新,也决定了作家归向悲剧的人生终点。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才华绝代的奇女子,是宋代词坛上一大家。其词无论是写前期日常生活、爱情婚姻,还是写后期飘泊零落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淑女情怀,反映出一个文化女性悠闲风雅而又心系家国的人生志趣。  相似文献   

16.
Annemarie Roeper’s timeless perspectives were demonstrated throughout her long and productive life. Her prolific writings and speeches continue to influe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giftedness at all ages and stages of life, and the time I spent with her had a profound and meaningful effect on my work. Annemarie incorporated her inner view of giftedness into her definition, her collaboration with her husband George in developing the Roeper Philosophy and Roeper School, her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her qualitative assessment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children and identifying those who are gifted. Direct involvement with Annemarie has been especially influential in my thinking about gifted adults, including educators and parents. The quality of agelessness that Annemarie demonstrated in the later years of her life also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helping me and others develop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giftedness across the life span.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萧红的人生历程视作一个生命文本加以阐释,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性作品,解读其创作的独特主题意蕴———生存与怀乡,揭示了萧红艺术世界中涵纳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寂寞既是她的气质,也是她的诠释。萧红的寂寞意识决定了她的小说精神特征:童年母题、女性视角、生命主题。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来探讨萧红的寂寞意识与其小说精神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池莉小说大多是对芸芸众生的世俗性关怀,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性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的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诗人爱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800首诗。她生前恬谈,默默无闻,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她终身未嫁,外表宁静,内心却隐藏着一个丰富、深邃、炽热的情感世界。本文主要剖析诗人的情感世界,并着重分析其爱情诗。从而,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诗歌构筑的世界。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