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包括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服务精神、反思意识和专业信念等内容。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需要突出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注重榜样示范,培育教师的职业情感;赋予教师专业权利,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提供制度支持,引导教师进行正确角色认知。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感受职业理想与实现工作目标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以及在追求理想与目标过程中得到的愉悦的心理体验。职业幸福是工作过程中的积极心理体验;职业幸福需要用生活方式品味和体验。职业幸福源于个人培育、组织培育。个人培育包括加强身体锻炼、做好目标定位、强化专业发展、注重创造价值、开发幸福之源、提升思想境界、发展业余爱好等要素;组织培育包括创造公平、民主、实践、创新环境等要素。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培育职校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学校和企业培育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合作条件,设计了序列化的教育内容,分别为树立职业榜样,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激发专业兴趣,提升职业情意能力;创设职业情景,强化职业责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与诚信观念的培育。同时,校企合作通过完善职业精神培育的理论平台、实践平台与文化平台,提高对职校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质量,从而切实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肩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任务,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职业学校培育德育教师队伍职业精神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队伍积极职业精神培育路径创新应着重树立德育教师的崇高教育道德信仰;塑造积极职业情感,健康培育;挖掘德育教师职业外在积极特质,整体塑造;营造正态主体环境,立体化培育德育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力军,承担着培育新时代守正创新意识以及敬业奉献精神匠人的重要职责。在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培育实践中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内在心性处入手,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追寻精神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发挥职业幸福感、获得感、理想主义情怀以及惠众乐民的使命情怀、专业审美感、职业荣誉感及自豪感等内在心性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内化作用。同时应着力通过课程教育、实践养成磨练以及文化环境熏陶等外化路径,培育出秉持敬业、诚信、创新价值德性的匠人。  相似文献   

6.
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通过职业活动所形成的职业意识、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规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曾将教师文化归纳为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与人为合作文化四种类型;鉴于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7.
朱俊 《成才之路》2022,(3):37-39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地方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精神,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群体,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文章主要分析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地方高校培育思政课教师工匠精...  相似文献   

8.
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在因素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更稳定持久的因素。教师具备终身教育的观念、学会学习的能力、专业反思的精神和自我更新意识,使自身职业的价值更多来自内部,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尊严与人性光辉的职业。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内在精神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彧 《教育探索》2006,(2):123-124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建构是萌发于传统、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突破外在的、单向度的研究教师职业的传统思路,关注教师的专业意识、职业动机、职业效能感、职业满意感、职业美感等内在精神和自身的生命价值,使教师形象既表现出外在的社会角色特征,又内聚为职业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蕴,表现为教师是人类精神的引领者、道德的示范者、学生发展的影响者和文化的传播者。然而,消费文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精神不断式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由于工具理性的桎梏、日常生活的压力、职业倦怠以及专业责任弱化,使得教师的专业精神消减,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充盈精神世界,培育专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精神,形成教师专业认同的文化力量;立足主体自觉,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赋权增能,夯实教师的专业责任,提高教师的专业责任能力;建立健全激励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内部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师的职业形象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严重悖离。教师职业形象研究应改变传统思路,立足于现实,关照其内在精神——专业意识、职业动机、职业效能感、职业满意感、职业美感等,从而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实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同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的风范与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巩固、深化和发挥的动力,是教师内在素养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必须通过有效的路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信念,从而外化为教师的职业实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师是高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敬业乐业、专注专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高校实验教师在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建设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高校应完善工匠精神的养成与培育机制,强化实验教师的"匠心""匠术""匠行""匠道"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匠型"实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取得成效及持续推进的必要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意识的建立,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特殊性质,即政治性、综合性、应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精神的建立,关键是要理解该课程的崇高性价值,即对人生存发展的深切关怀,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持。  相似文献   

15.
专业精神即教师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娴熟锻炼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的一种理想追求。专业精神可以保障发挥教师专业的价值与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完善、在精神上引领学生、帮助教师树立良好形象。培养专业精神需要教师敬畏学术,热爱科研;要有良好的师德,尤其是要有"教育爱";学校也要坚持"以学为尊"的永恒价值,激励教师潜心向学。  相似文献   

16.
付强 《山东教育科研》2013,(23):23-25,30
教师群体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教师职能基础上的社会价值体现,教育活动的使命决定了教师群体具有应然的公共精神,即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在技术理性的宰制下,教师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角色逐渐被职业分工所消解。在公共意识与专业意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教师才能在经济时代的价值冲突中,秉持传承人文精神的信念,守护学校这一人文教化的净土。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理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这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适应时代之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工匠精神包括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严谨细致的专业精神、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教学精神、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的合力才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信念是教师个体对所从事专业的认同和价值深信,是教师坚持职业理想和专业发展的精神内驱力。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教育价值追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促进教师职业理想实现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价值性和民族性特点,在敬业精神、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契合药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技能大赛,以中医药传统文化培育药学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培养医药行业"大国工匠"的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20.
教育行动研究与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化,既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仍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教育行动研究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它通过唤醒自觉意识、增强自组织性、培育专业精神、促进学科专业成长、促进教育专业成长等各种具体路径,积极推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