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经济增长模型对2000年~2018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选择了劳动力、技术进步、物质资本、能源消费等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内蒙古劳动力的投入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很大;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领域,人们做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是分析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在数值上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与要素投入所作的贡献分离开来。在这方面,索洛(R.Solow)等人在五十年代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借助于索洛等人建立的理论和模型,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也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所有这些研究都用数值证据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中,技术进步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对1979-2006年以来的天津市科技进步状况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天津技术进步率和产出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相关性表现为新技术转化为产出增长的渠道已经较为通畅.  相似文献   

4.
周明磊  任荣明 《软科学》2011,25(12):52-58
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角度对能源制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研究,内生的动力源泉假设为技术进步变动率是能源价格变动率的函数。内生均衡研究认为技术进步维持在一个合意的增长速度可以使资本产出比维持不变,经济达到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是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技术水平获得提高,要素价格上升。但能源价格变动向技术进步变动的传递系数不可过高,否则会出现各中间部门产出小于要素成本,经济崩溃。  相似文献   

5.
对1985~2010年我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进行分析,揭示我国专利产出的总体分布情况,并探讨我国专利产出与科研经费、人员投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以此探讨专利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专利产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滞后性,直接作用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专利产出在技术转移方面还有较大不足.根据实证研究,为我国今后更好的开展专利技术的转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影响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2个基本因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产出、资本和劳动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为0.59,劳动对产出的弹性系数为0.41,进而得到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81.88%、10.12%和8.00%。此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的推动,而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拉动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中在基于VAR模型下,将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RD支出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3个因素,探讨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有别于一般选取技术进步的单一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说明与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脉冲结果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长期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有提升作用;RD支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不太显著,但经济增长对RD的影响却是长期正向显著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但经济增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市场的活跃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度,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能源约束、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霞 《资源科学》2014,36(5):946-953
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依靠能源消费的增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本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西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贡献率测算后,认为江西民营经济走的是一条劳动密集型增长之路。由于民营企业进行技术进步产出弹性大于国有控股企业技术进步产出弹性,这决定着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应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0.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和经济增长分解模型,将中国省区1985—2009年的劳均产出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部分,并分析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利用相对趋同测试检验了它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人力资本积累均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则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中国省际劳均产出差距明显扩大,其中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的省际差异是其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积累对地区差距的扩大作用并不明显,而技术进步则对地区差距的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体现型技术进步在定量估计技术进步对一个经济系统(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等)产出增长的贡献时,一般先要估计出该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定量估计一个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时,大多数学者都是以R·M·Solow1957年提出的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如下: 假设被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可用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拉动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剔除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对技术进步与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技术进步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并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是转变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因素,提高我国技术进步首先要分析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我国29个省份技术水平计算以及四大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整体看来我国各省技术水平呈增长趋势;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外资投入和产业结构对各区域技术进步影响关系具有差异性,表现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FDI已经对我国东、东北和中部地区技术水平呈现出阻碍作用,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对东北地区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技术进步与替代以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得出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作用,存在替代效应,且有阶段性,提出政府应根据不同时期制定相应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在创新初期实行低税率,补贴等鼓励创新,随着技术成熟,实行利润税或收入累进税,调节企业收益,促进企业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技术对企业、产业和整个宏观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给经济增长的内容创造新的社会形式等,结合实际,针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历史上中西技术发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之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运用了技术演化的模型研究与历史实证分析,指出由于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函数和增长模式,使得中西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当代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策。文章认为,依靠技术进步对策可以实现技术产业化,并最终实现集约式经济增长和转型。  相似文献   

17.
王迪  聂锐  张炎治  龙如银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90-1494
在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应系数;结果显示三者共同解释了江苏经济增长90%以上的原因,其中能耗的规模效应起到主导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呈波动性增长趋势;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在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透支及其滞后影响,高资源依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技术进步效应弱化;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开源节流、发展低碳经济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2005-2016年间北京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构建出同时包含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内的虚拟变量模型对三者的专利产出效率差异性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然后通过DEA-malquist指数方法将三者的效率分别进行分解,探究其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这三大创新主体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对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专利产出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总体上均在逐年提高,但企业R&D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提高是技术进步效应和规模效率降低的复合作用效果。三者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的专利产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从动态优化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钱娟 《科学学研究》2019,37(3):436-449
本文通过构建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和包含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函数模型,实证考察中国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991~2015年中国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和能源要素,偏向资本和能源使用、劳动节约型;要素替代弹性,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节约偏向型;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自主创新R&D的经济增长效应最高,技术改进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有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0.
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重要因素,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若仅将其作为单一因素进行分析,会忽略技术进步范畴内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规模经济,通过C-D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分析其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6.13%,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为39.796%,科技进步的贡献为12.657%,规模经济的作用不大,表明内蒙古应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