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律教育     
自律即人作为主体主动地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限制自己。自律具有社会制约性、发展性、自由性。自律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其行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构建人的自律机制,培养人的自律品质。自律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增进全社会成员自律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种自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培养"五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素质。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的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民 《文教资料》2006,(28):85-86
教师自律就是教师主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参照,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依靠内在的自觉意识、心理需要自愿地约束自己的意志、情感和行为。加强教师自律必须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律意愿;完善他律机制,严格法纪惩处。  相似文献   

4.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种自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培养"五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素质.  相似文献   

5.
“自律”相对“他律”而言,是自己对自己施加行为约束的准则,它是在“自我监控”的条件下实现的。而“自我监控”则相当于在个人心中树立一位导师,以随时提醒自己:在什么条件下,应该怎样去做。  相似文献   

6.
一、自主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的发展要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才能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只把他们看作教育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自主教育的主人;不能偏重他律,而应该注重自律,使学生内因发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以此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如开展“给自己下个命令”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望给自己下个命令。  相似文献   

7.
教师自律就是教师主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参照,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依靠内在的自觉意识、心理需要自愿地约束自己的意志、情感和行为。一些心理障碍如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抵触情绪的逆反心理、横向比较后的失衡心理、工作重压下的烦躁心理影响着教师的自律意愿。加强教师自律必须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律意愿;完善他律机制,严格法纪惩处。  相似文献   

8.
特别的约定     
"教育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系统的、整合性的智慧。具体说,就是教师要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能以新的学生观和教育活动现实实施心理教育,善于和学生心灵对话。教师和学生一个小小的约定,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积极地想办法改正缺点,由他律逐渐改为自律,使学生热爱学习,能积极地、创造性地投入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也日趋明显,学生的自主性开始体现出来。因此,引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主流方向。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放手班干部管理,班级特色创建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律水平、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自我教育的开展创造了班级管理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劳动对象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最现实、最鲜明、最有力的教育作用,又使教师劳动具有师范性。教师道德自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而通过岗位自塑和合理的他律,让教师逐步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选择,则是实现教师道德自律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戈 《文教资料》2007,(10):36-37
新时期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应重视自我管理,加强自律,强调自律重于他律,在他律的配合下,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力图提出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于学生的自律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要求,在正确的他律要求下,成长为新时代合格的、优秀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想,如果换作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可能就说:"(真正的教育)其自律乎?"——真正的教育是自律(自己约束自己)吧!  相似文献   

13.
所谓自学,就是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中获取一定知识的学习过程;所渭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律习惯呢?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足学生内在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而是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满堂灌”、“批评多表扬少”、“必须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素质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惟一主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要“以学为本”,以“学”统“教”,“学”是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提供支撑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以学为本”的知识建构新理念,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阵地,班主任的理性管理起着关键作用.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有班级集体荣誉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他律"渐渐发展成"自律".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无视师德价值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自律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要适度,要做到爱而不宠、温而不冷、严而不厉。要做到自律,教师就要淡泊名利、克制私欲。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所谓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与自律相对应的概念是他律,即外在的约束。从师德修养的角度来说,自律与他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相对而言,自律更可贵。这是因为自律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主动的约束,而他律则是来自外面的、不得已的、被动的约束。因自律而表现出来的师德行为是长久的,因他律而表现出来的师德行为是暂时的。因此,加强师德修养,关键是要做到自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人是指在特定社会关系中活动(劳动)着的主体。就其内在本性而言就是“自律的人”。个体实现由可能的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向现实的人(人学意义上的人即自律的人)转化的最有效途径是教育。在教育中,只有学生自律机制的建立,才能对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要素具有统摄作用,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组织作用,即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生自律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论自律     
自律本意上是道德概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尤其是人们对自律失却危害甚大的时候 ,自律不可或缺的范围大大拓展。今天 ,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作风建设等活动中 ,提倡自律 ,不仅是职业的要求 ,也是社会的呼唤。增强自律意识 ,提高自律艺术 ,升华自律境界 ,对每个公民 ,尤其是对握有一定权力的领导者 ,已成为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一自律 ,属于主观意识和行为的范畴。简单地说 ,自律就是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监督和约束的标准是自己信守的政治原则、纪律规章、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文明社会中道德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自律的生活 ,…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自律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律教育是指培养个体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择决、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行为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以倡导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为基准,使个体的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实现人的内在认识和外显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何谓自律?“自”是自己,“律”是规范,自律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情况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它是将外在的道德标准化为内在约束的过程由此,自律也演化成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它是一场与别人无关、由自己发起的自我斗争。养成自律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自律程度,往往决定着他的人生高度。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以“自我目标”为导向,逐步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形成自我教育的力量,经过几年的实践,“德育注重自律”这一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