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海燕 《考试周刊》2011,(74):56-57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是目前实践层面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说,“预设”与“生成”有着共同的本质.“生成”是一种“即时性反思”的过程。辩证地看.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成功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更其实意味着“充分的预设”。而不是想当然地“去预设”,充分的预设既有量的限定。又有质的规约。  相似文献   

2.
【理念背景】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由强调预设到促进生成的发展,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等,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生成,那容易使教学漫无目的或偏离航道。因此,我们提出“充分预设下的互动生成”,强调教师备课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预设。我们把预设的内容分为:1“.结果呈现型”(预设学生回答的内容)。2“.思维方向型”(预设对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3“.困难引导型”(预设学生可能在回答理解上遇到的困难,将如何引导)。4“.效果提升型”(预设学生回答后,教师…  相似文献   

3.
宫文胜 《江苏教育》2007,(20):43-44
一、充分预设,让“生成”更有底气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我们的备课不仅要思考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还要预设学生的身心状况、情感状态;不仅要考虑到正常的情况,还要筹谋非正常的状况等等,从而使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教学包含了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对学习月标和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时是如何思考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认知程度和课文内涵深度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把握、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启发、学习,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也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机智的教学方法艺术性地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预设”,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但预设要留有空白,给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  相似文献   

7.
课堂的活力来自课堂的动态生成,而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有以下两个基本要素。 一、基于充分的、合情的预设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适时进行合情预设,提一些“大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应当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必须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既要充分“预设”,又要正视“生成”:不能只待“生成”而不做“预设”,也不能只在“预设”的圈子里转而不顾及“生成”资源;让  相似文献   

9.
如果以交往教学理论看课堂,那么课堂教学是在多元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它无疑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点。而课堂教学又有明确目标,实现必须有周密的预设。预设与生成仿佛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预设,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有效的生成则离不开充分的预设。预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写教案”,然后无视课堂生成性特点主观地展示教案。不仅备课是预设,积蓄于平时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是预设,而课堂上随机应变地运用教育智慧解决问题,又何尝不是一种即时预设。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预设和生成在有效交往的好课中,往往是高度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一、捕捉学生的解惑需求,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陈陆爱 《考试》2009,(1):42-43
“预设”是必须的,但要为“生成”而精心“预设”,要预设学生的“已知”、“未知”,“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数学课堂的活力所在。教师要不拘于预设,要善于及时灵活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和“生成”,我们才会步入理想数学课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4.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语词。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地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则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由强调预设到促进生成的发展,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等,所以我们提出“充分预设下的互动生成”,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我们把预设的内容分为:“1.结果呈现型”,预设学生回答的内容;“2.思维方向型”,预设对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3.困难引导型”,预设学生可能在回答、理解上遇到的困难,将如何引导;“4.效果提升型”,预设学生回答后,教师如何提升他回答的质量,使其上个台阶。【设计特色】《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9.
孙茂如 《现代语文》2008,(12):37-37
“预设”与“生成”是相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定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预设为主。目前,教学界一般认为“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它包括课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手段运用的设想等等。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它是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行进状态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又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由强调预设到促进生成的发展,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等,所以我们提出“充分预设下的互动生成”,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我们把预设的内容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