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史丽娜 《现代语文》2005,(7):120-120
阎国忠先生是我国学界的老前辈,在神学美学领域曾与章启群合著<基督教与美学>,此书在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而<美是上帝的名字>则是从审美维度对整个中世纪神学美学作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神学美学与道家美学都围绕着"不可见性"与"可见性"建立起各自的"象论"。神学美学由"神无定形""道成肉身"到"三位一体"的言说过程,铺开了一条"超验美"的言说道路;道家美学则经由"大象无形""得意忘象"到"三言"的言说过程,走向了"超然美"的路径。比较神学美学与道家美学的"象论",我们能在比较美学的层面上去把握中西文化的内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哲学在名义上是神学的仆人。通过"五路"证明和论证上帝是存在本身,阿奎那协调了亚里士多德的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不仅为神学论证了起点,而且为神学建立了哲学的基础。在圣餐的变质说中,阿奎那更具体地用理性来解释信仰,发展了哲学,客观上提高了理性的地位,为后来理性的独立做了准备,但却忽略了圣经经文的正意。  相似文献   

4.
神学本体论是指论证神的存在及其本质、属性的本体论哲学,它来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主义,基督教产生以后,神学家(教父及绝大部分经院哲学家)从多方面继承了柏拉图主义的遗产,对上帝的存在进行论证.神学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神学本体论在为宗教信仰作论证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范畴和方法,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为人的存在和生命寻找意义,为人生的价值和尊严寻找支撑点,具有一定的伦理意义.神学本体论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制约,非科学性、臆断性和主观性是其主要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之于色诺芬的著作和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传统观点认为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在效用"的美学观点,并以此作为其美学思想的元点。但是这种概括没有把握住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的精髓,"美在合目的性"才是其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涉及合乎人的目的性和合乎神的目的性两个层面。"美在合目的性"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古希腊美学"和谐说"的改造和扬弃,同时也构成了柏拉图"美在理式说"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融合了古希腊哲学与早期基督教神学的思想, 以“太一”学说取代了柏拉图的“理式”论。“太一”说所强调的主观性、唯一性和统一性,最终将古希腊文论导向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坛。  相似文献   

7.
在尼采和萨特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总体上的一致性,尼采和萨特都是激烈的无神论,他们直面宇宙没有内在意义或目的的事实,而不像其他一些思想家试图用谈论绝对精神或绝对存在来代替基督教神学死了的上帝。然而,萨特与尼采相比却是一位既不那么彻底也对生活更少肯定的思想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是那么地强调自由。却拒绝给予意识以能力去克服成为自在自为这一不能满足的渴望,并不对自己反对自然和生成的柏拉图武的偏见提出疑问。当萨特说意识是虚无或一种缺失,是存在中不能填满的黑洞时,尼采却把人的存在与积极性和富足联系在一起,并且他完全抛弃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一切形而上学形武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基督教经典中的最高存在者究竟应该用哪个/哪些汉语词加以翻译?这是比较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大问题。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不同意以马礼逊圣经译本为代表的用汉语的"神"来翻译God的做法,他从比较角度对汉语中的"上帝"和"神"进行分析,并用它们作为Elohim和Ruach的译名。他不但认为"上帝"和"神"在本质上与希腊罗马的theos和Pneuma一致,而且认为中国宗教具有自然神学的特征,与希腊罗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麦都思关于"上帝"和"神"的观点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是当时中西宗教和思想传统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认识中国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阐释基督教神学的探索是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西方解读中国宗教乃至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中国人认识基督教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是我国(含港澳台)学术史上该学科第一个专业研究所,以引介国外神学美学研究成果、推进神学美学与其它美学的互动交流、逐步形塑具有原创品格的中国神学美学理论与学派,推动神学美学对我国高校美学、文艺学、中外文学等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参与和运用为宗旨。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现共有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1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4年8月,该所会同当时襄樊学院中文系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在襄樊学院举办了我国首届“中西文化的宗教诠释高级国际研讨班”。2006年9月,该所在襄樊学院主办(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协办)了我国首届“神学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大陆、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国际著名神学美学家、德国杜宾根大学教授库舍尔(Kar J.Kuschel)专门向会议提交了研究论文。2007年8月,该所会同美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尼采是批判基督教神学的著名战士。尼采之前,西方的神学批判有两次汹猛的浪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背叛“爱上帝的基督教原则”,大胆地否定中世纪使徒们的生活方式,不再以对自身感性生命的仇视来培植对天国的向往。人们从上帝那里夺回了被出卖的情感世界,把全部精神眷恋移到人的自身。第二次是十七世纪以来科  相似文献   

11.
在基督教神学重建信仰运动的背景下,瑞士当代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提出重建神圣之美,来克服现代性危机.他从精神史角度把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实质解释为作为古典世界最高形而上学实在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分解,借助古典基督教思想资源,创造性地把思想焦点集中于美的维度,从美学角度对道成肉身的基督形象及其十字架事件做出新的阐释,揭示基督教信仰的实质和源泉,通过重建信仰回到真善美在爱中合一的世界,为回应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美是什么"的提问为缘由将柏拉图看成是使西方美学走上形而上理性思辩之路的始作俑者,是值得商榷的.它忽视了柏氏关于"美是难的"之感叹和无奈.柏拉图美学在理性与感性两个维度上发展而成.后世往往只关注到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其实,他的美学思想中处处闪烁着感性的光辉,只是这光辉被理性的大网遮蔽了.造成遮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柏拉图美学处于其哲学体系之下,不能不为哲学理性所包裹;二是其思想的混沌性导致后人的理性解读,又给它罩上了一件不合体的理性外套.在这遮蔽下,传统美学研究总是在纯思辨的框架内建构理论体系,忽略了美学之为美学的价值与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圣维克多的于格美学考陆扬圣维克多的于格(HughofSt.Victor,1096—1141)称得上是欧洲十二世纪神秘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所谓神秘主义,是指新柏拉图主义以降期待通过沉思和感悟,在宗教的虔诚中直接与上帝合而为一的基督教信仰传统,理性和逻辑...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教义表现为对上帝的信仰,古希腊哲学的核心理念是理性。它们是西方人精神世界中的两个基本特质,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表现为信仰与理性的碰撞。文章以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为参照,考察古希腊哲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基督教神学的影响,结论是: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在基督教发展历程中表现为神学对哲学的顺承、弘扬与反叛,具体表现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上是信仰与理性的基本对立、相互融合、最终决裂。  相似文献   

15.
透过生态神学的视角,莎剧《麦克白》是异教神学与基督教神学的碰撞和书写。魔法和巫术女神赫卡忒随同三女巫,在对自然破坏力量的召唤及转换中,彰显了混乱的自然世界和邪恶的动物世界,最终成为残酷自然的外在表征,与基督教所召唤的有序、和谐的仁爱自然构成最高意义的对立,从而传达出莎士比亚对基督教神学的潜在怀疑,形成赫卡忒与基督教上帝的某种神学对话,揭开了本剧在两种神学观念冲突下进行价值重组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6.
库萨的三一认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巴门尼德提出了"思维与存在同一"的思想,恩培多克勒将其发展为有二元论倾向的"同类相知"理论。柏拉图区分理念和现象的同时也区分了灵魂和身体、思维和思维对象,这种彻底的二元区分与之前的感知理论依据的"思维与存在同一"相冲突。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用"潜在的现实化"将被割裂的主客体联系起来。库萨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基督教三位一体理论,把感官、理性、理智、上帝连接起来,构筑了一条从感性到上帝的寻觅真理之路,并且从理性主义过渡到神秘主义。因为上帝在人的认识能力之外,从理智到上帝的超越要依靠启示,理性最终要让位于信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中世纪美学思想的简要评述。其一,借助讨论中世纪的社会背景与艺术表达的具体形态,说明这一时期有着富于连贯性的审美意识,"美"在中世纪并没有消亡,而且为西方近代美学思提供了多方面的思想资源。其二,主要列举中世纪神学美学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概念,借助探讨基督教教义,把握该时期美的观念的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18.
约翰·巴勒斯是美国跨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他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受到战争、科学和启蒙主义、经验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他从多方面批判基督教的上帝。但他认为人类必然都有宗教式的情感体验,因此建构了自然神理论来满足人类的信仰需要。"自然神"作为自然与科学合一、感性与理性合一的思考方式,对于当今西方环境美学中科学认知主义和参与美学的调和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24日至28日,由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主办、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协办的首届神学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襄樊学院召开。在开幕式上,襄樊学院院长向显智教授、副院长朱新义教授到会祝贺。向显智院长代表襄樊学院党委、院行政热情欢迎到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了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与学院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特邀代表香港道风山基督教研究所观察员陈家富博士、《文艺报》理论部主任熊元义博士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向会议发来了贺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区近50名专家学者与会,就圣经、艺术与神学美学,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思想,神学美学原理及汉语语境中的神学美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讨论。国际著名神学美学家、德国杜宾根大学教授库舍尔(Karl J.Kusehel)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温伟耀教授因故未能到会,分别向会议提交了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生态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世界的返魅、反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自我三个方面.其创作显现的生态美学特征植根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尤其是基督教与佛教.基督教与佛教构成了其创作的神学基础,并给予其创作深层的理论底蕴和书写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