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生态批评力主文学尊重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亲和关系.将目光投向对自然的再现,对存在于文学中的自然原型作生态学的深层追问和及时性理论研究.生态批评的文学生态构想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话语对文学的管制,从而要求同在一个生态场域中的生态文学现实性地构成多种文学生态品格.生态批评通过将纯学术话语与诗性话语融合,文化性与审美性和谐统一以实现批评的理想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生态批评是以生态中心主义为主导、聚焦自然与文学之内在关系的文学批评理论。从生态批评视阈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生态批评解读,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的教育与感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庄子》寓言中涉及文学与自然关系的言论十分丰富,其中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对自然之"道"的阐释,隐喻修辞手段的"生态化"取向以及绿色修辞言说对"天人合一"精神的揭示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庄子》寓言修辞的生态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生态批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显示出作者强烈的绿色思维倾向及“和谐”观,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进行了尝试,达到了人类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统一及人对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崛起于20世纪中后期的生态批评,是把文学文本和现实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批评方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解读爱尔兰诗人帕特里克·卡文纳的田园诗,其诗歌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人性,自然的神性,自然的女性化,人与自然的冲突等,并从中感悟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写作和生态批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不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而是指这类文学是"生态的"——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所以在生态文学的层面上,《狼图腾》可以说是一部力作。该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态文学,所以其中蕴涵的生态文学元素还需要我们结合生态文学的内涵和特点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张琴 《文教资料》2011,(29):17-1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解读《老人与海》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认为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鞭挞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念,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呼吁了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和文化研究来重新审视与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通过解析生态文本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从而实现生态文学的教育与感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林艺婷 《英语广场》2020,(26):13-15
《瓦尔登湖》是梭罗对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录,梭罗在书中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写,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尊敬和热爱。生态批评主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批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中外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瓦尔登湖》中的“豆田”和“湖”两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来的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精神生态批评关注的是人自身“内在自然”的平衡,即人的精神生态的平衡。谭恩关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接骨师之女》是她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北京郊区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的挖掘、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接骨师家族的三代女性跌宕起伏的命运。文章从小说中三位女性对爱和自我身份的困惑入手,探析小说中的精神生态思想,以期加深对精神生态批评及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狄更斯的小说,认为早年废墟中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其小说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其小说对工业化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贪婪的人性对物质利益和欲望的过度追求进行了深刻批判。其小说寄托了狄更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对人们回归淳朴本性的向往。狄更斯作为生态批判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对人们思考生态与文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他继承并发展了印度的传统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在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生态主义传统。细读泰戈尔的诗歌,我们发现这些诗歌突出了整体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的自然观以及人的精神和谐。这些思想正是生态批评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由于泰戈尔对生态自然的深刻认识,在诗歌中表达的一些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批评家们"不谋而合",从而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泰戈尔的诗歌,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关怀,在于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尊重人的社会属性及其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切实把人的自然属性及其环境需要提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在坚持"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下,兼顾人文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因此,呼吁环境伦理,尊重自然,关爱生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前提和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7.
约翰·斯坦贝克发表于1939年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俄克拉何马州佃农乔德一家和成千上万的穷苦农民一样由于连年干旱以及银行和大企业的压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加利福尼亚寻找生计的故事。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分析《愤怒的葡萄》,可以挖掘出生态灾难背后的思想根源,从而批判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反映出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和谐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诗歌将自然中具体意象与女性形象结合的艺术特色。认为诗歌中丰富的女性描写,是庞德生命的体验,是其美学追求与对女性精神慰藉的彰显。从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庞德四首诗歌中的自然具象进行解读,分析了其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生态批评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一面,与此同时,也深层次蕴含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任何违背自然法则、妄图征服自然界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都必定要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