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斯谟计划作为欧盟(欧共体)推动的欧洲国家间的大学生流动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欧洲高等教育跨国合作的一个独特视角。本文通过阐述伊拉斯谟计划的实施背景、目前情况以及相关评估,指出了欧盟在该计划之外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为了鼓励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学生交流方面的合作,欧盟出台了伊拉斯谟系列计划,已历经30年。文章针对伊拉斯谟系列计划中的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进行研究,总结分析了该项目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主要内容、模式特点、培养成效,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计划对我国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际     
《教育》2013,(32):15
欧盟:加强与海湾国家教育合作10月29日,2013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欧盟教育、文化、语言和青年专员安德鲁·瓦拉西欧强调,欧洲要对世界开放,通过教育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才相互理解并建立更深联系。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及"伊拉斯谟"和"创新欧洲"项目将是欧盟加强与海湾国家在教育和文化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重要桥梁。据悉,"伊拉斯谟"项目是欧盟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计划,计划于2014年1月正式启动。除了资助欧洲国  相似文献   

4.
"伊拉斯谟+"计划拓展了"伊拉斯谟"计划的成效,由三个关键性行动即促进个体学习交流、开展成功经验交流与合作、支持政策革新和两个辅助性方案即让·莫内行动、体育运动方案构成。欧盟采取了识别和验证技能与资格、传播和利用各种项目成果、扩大和保持国际合作、贯彻和实施多语言制度、倡导和促进公平与包容、保障与维护参与者的利益等措施来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是目前国际上高等教育跨国合作最具深度和广度的计划之一。自启动以来,其研究生跨国联合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跨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典范。参与该课程项目的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扩展到博士课程,形成了"1+1"和"1+N"的培养模式。该计划希望通过整合欧洲及世界著名学科和专业优势,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欧洲之声】欧盟委员会近日正式启动第二期“伊拉斯谟计划”(2009~2013)。资助领域由第一期的欧洲高校联合提供的硕士学位项目延伸至博士学位项目。至此,“伊拉斯谟计划”已经涵盖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同时,第二期计划总预算从第一期(2004-2008)的2.3亿欧元大幅提升至9.3亿欧元。非欧盟国家大学的参与空间将扩大,第三国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可作为合作方参与联合办学体,与欧洲的大学共同合作开办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课程项目。欧盟还在计划中注入了新的理念,更加注重贯穿质量保障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伊拉斯谟项目"和"伊拉斯谟世界项目"的梳理,分析了欧盟从设立"伊拉斯谟项目"到启动"伊拉斯谟世界项目"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总结出欧盟高等教育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所体现出的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包括目标的国际化发展、项目内容的国际化发展、视野的国际化发展、参与范围的国际化发展、影响的国际化发展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交换生项目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欧洲伊拉斯谟项目是发展得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欧共体1987年推出的伊拉斯谟(ERA SMU S)计划于1994年结束并被新的计划即苏格拉底计划和来昂那多计划所取代,时至今日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其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欧洲乃至世界各国所起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没有哪一个计划能象这个计划这样起着如此大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进程中,重新来研究和定位这个最早的有关教育交流的计划是非常之必要,也是很有益的。本文主要从伊拉斯谟计划的实施背景和实施内容及成效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据欧盟网站2014年9月22日报道,欧盟发布了《伊拉斯谟影响研究》(Erasmus Impact Study,EIS)调查报告。报告发现,伊拉斯谟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伊拉斯谟项目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水平。《伊拉斯谟影响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分析伊拉斯谟学生流动性对个人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二是调查伊拉斯谟项目对教师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国家示范建设计划”到2019年“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内涵重构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进的历史变迁特征,在动态调整中不断确立新理念、新定位、新模式、新使命。在“双高计划”引领下,站在新的起点上,高职教育应厚植开放性与类型化,塑造未来高职教育形态;强化高等性与创新力,转变内涵发展范式;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并蓄政策引领与自主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生态;提升校企合作与“智能+”水平,引领高标准产教融合;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开创高水平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12.
"双高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旨在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计划,但从哪些角度入手才能实现这一建设目标,是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普遍感到迷惘的。这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要突破平台期,高职院校需要在思路上跳出"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思维局限,主要围绕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难点进行建设。这里有三个关键性建设任务需要关注,即以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为依托回答高职教育的知识论基础问题,以教学内容标准与教材开发为抓手深度推进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以细化企业教学实施环节为核心推动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落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明晰以下问题:卓越是什么意思,事实上,"卓越计划"的"卓越"是相对概念,强调各种类型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都可以很优秀,强调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保证达成卓越应主要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五是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毕业后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程师,只是工程师的"毛坯"。如何落实一年企业实习时间,根据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考虑。"卓越计划"最核心的内容是要改变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4.
"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是台湾地区依据"考招分离"原则,实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在介绍方案具体内容、考试设计以及方案的特点基础上,认为大陆地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应考虑到澄清教育目的、认清社会现实和加强大学的社会使命感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计划”实施的目标是改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更好地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工程师,其中,科学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是“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本文以“卓越计划”实施为背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3个方面,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及其问题。阐述了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双高"建设要求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高职教育发达的浙江省为个案,对其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进行总结概括,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稳妥地实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跨国高等教育的经验,突破中外合作办学原有的认识界限,把"走出去"合作办学活动纳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视野和法律框架;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学位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博洛尼亚进程"是29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旨在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建立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以及适应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形势,德国大学围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新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调整了新的公共管理策略;重组了整个课程体系,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大学教师教学发展项目,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法国现行高等教育学制及近期的文凭和学位制度改革,说明其改革背景.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成员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共同圈".法国作为欧盟的轴心国,积极主张协调统一欧盟高等教育学制,并于2005年秋季在大学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欧洲高等教育学制.本文还就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学历和文凭的互认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