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想啥”实例]一学生在作文后记中写道“:我写作文为什么总是打不开思路呢?写一棵树,满脑子就是这棵树;写足球,满脑子就是这个足球。这样写不了多少字,就只好打住了。”我的批语是“:何不由‘木头’看到‘皮球’呢?”[问题的分解与提炼]“木头”与“皮球”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会联系到一块儿呢?其实,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想一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虽然不能直接从“木头”看到“皮球”,但可从“木头”想到“树木”,从“树木”想到“田野”,从“田野”想到“足球场”,从“足球场”就很自然地想到了“皮球”。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  相似文献   

2.
<正>"观察"与"联想"是两个看似没有太大联系的词语,但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写作过程中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多观察,才能找到写作的素材和方向,通过联想才能将平凡的语句升华,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叩开写作之门。一、勤观察,寻找生活素材观察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让小学生静下心来去观察一个东西,在学生写作时,应先引导学生练习观察事物整体,然后进行局部观察,仔细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或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以帮助人们记忆,联想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联想更可以促使人们发明、创造。看看下面的文章和故事吧,你一定会受到启发。鲁班发明了锯春秋末年,鲁国有一位能工巧匠叫公输班,又叫鲁班,他会盖房子、石桥,还会用木头雕刻小鸟。有一次国  相似文献   

4.
正《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里的"析""理"两字非常重要。"析"本义是用斧子去砍木头;"理"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纹理,条理,道理"。有时候,分析问题就如同顺着纹理砍木头。在这里,"析"是方法,是手段,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条分缕析,游刃有余;"理"是中心,是根本,理屈词穷,理直则气壮,顺理则成章。写作议论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析"出"理"来。  相似文献   

5.
《皮球浮上来了》一文,课题中的"浮"字是重点词.怎样才能使皮球浮上来呢?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浮"的意思,再组织学生听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要求他们看看课文有几段,每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帮助学生弄清皮球与树洞的关系.因为孩子们在大树下玩,所以皮球才会跳到树洞里.后两句话,可借  相似文献   

6.
刘艳  许丽云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67-68,71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比较薄弱的一项,针对这种状况,探讨了"模因论"启发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并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合成空间理论"的典型模型——"四空间模型理论"来分析模因写作教学,重新认识背诵、仿写和联想等一些传统方法对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绿色"一词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没有污染的食品……目前,"绿色"的浪潮席卷全球。但本文所讲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绿色"一词运用于作文教学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是演绎教学艺术与写作艺术的精彩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培训会上,教育专家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40多位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老师们反复挑选,结果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皆空手而归。说是"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的木头。"校长当即请来了木匠,让木匠进行挑选。木匠说:"这用得着挑吗?在我的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还可以做加固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的木头都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上一讲,我们收获了创意写作的第一个锦囊,我们掌握了"巴黎司机法""视觉瞬间法""联想追问法""场景和人物涂鸦法"等有趣而实用的写作训练方法,练就了一双作家的火眼金睛。现在,我们将继续创意写作的探险旅程,一起打开第二个锦囊,学习如何运用写作表达独一无二的自我,让所有人通过你的作品发现你有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这是一堂针对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或千篇一律的现象,训练学生拓展联想的作指导课。由一点展开联想,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然后根据写作的要求分类、聚拢。  相似文献   

11.
“造皮球”     
孙海霆 《早期教育》2006,(11):40-40
我正和小朋友玩“造皮球”游戏,游戏规则是师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一边转圈一边念童谣:“大皮球,小皮球,圆圆的皮球哪里来?工人叔叔造出来,我们也来造皮球。”童谣念完后,我说出一个数字,如6,就要有6个小朋友紧紧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积累的不足和生活体验的缺乏,写作时会感觉"文思枯竭",下笔无话。培养学生写作创新思维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联想能力,让他们思维的"暗房"全面开放。而"看漫画想象联想写故事"训练和"听音乐想象联想写日记"的训练恰能很好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com语录: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也可指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对写作而言,丰富的联想是一个人知识储备的表现。当然,运用联想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想得新鲜、独特。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墨纵横驰骋,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这些技法主要有:一、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因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山西长治市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拟题《在桥一方》,从水上之桥联想到桥下之水也是“桥”——是…  相似文献   

15.
午睡时,孩子们一个个安静下来,进入梦乡。唯有2岁半的江振宇还把皮球放在床铺上。阿姨走过去收了他的皮球,江振宇连哭带闹:“我要皮球!我要皮球……”哭声还愈来愈大。我轻轻走到他的床边,说“振  相似文献   

16.
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随笔写作入门的金钥匙。语文写作课的随笔写作,重在一个“随”字。首先要打破常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其次可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活动培养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后教师用美言写好个性化批语也是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联想恰当,想象合理。是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关键,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新颖合理的想象,文章就会单薄、苍白、枯燥,缺乏新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像这双翅膀。  相似文献   

18.
联想与想像是写作的“双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联想与想像。联想能够使学生作文不拘泥于所写的狭小范围,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把要写的事物表达得生动活泼。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生活习性、情绪体验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甚至反向联想,调节学生生活和知识积累,串连他们的知识,培养其联想能力。如教《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让他们联想一下本地的冬天以及到过的旅游地的冬天,然后与课文比较,从而了解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体会作者选材角度的独特。想像越丰富越奇特,就越能让作…  相似文献   

19.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借助多种表达形式,展现情境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教师培训会上,教育专家给我们讲了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40多位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老师们反复挑选,结果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皆空手而归。说是"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的木头。"校长当即请来了木匠,让木匠进行挑选。木匠说:"这用着挑吗?在我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