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雪华 《华章》2007,(3):107-107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我国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其设立的宗旨在于规范执法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但行政界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及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其涵义的理解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法中的重要原则,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可以借鉴这一原则。适用此原则,关键是认清何为一事,何谓不再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同一事不处两罚。学校纪律与行政法、刑法出现规范竞合时,行政(刑事)处罚不能代替纪律处分。  相似文献   

3.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虽然《行政处罚法》对一事不再罚作了相关规定,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对该规定的理解和适用不尽相同,本文就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涵义、适用时的理解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界定了"一事"的范围,其应当包括一个违法行为和同一违法行为,一个违法行为包括单纯的一事和法定的一事,同一违法行为则是指同一性质的多个违法行为;其次,界定了"不再罚"的含义,将其分为一事不再理,一事不再罚和一事不再同种罚,依次分析了对于这三种情况应如何理解"一事不再罚",剖析了"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学界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涵义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这个问题虽作了一些规定,但仍然不够成熟。本文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及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由来及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并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涵作进一步的阐述,最后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也谈《行政处罚法》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学界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涵义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这个问题虽作了一些规定,但仍然不够成熟。本文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及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由来及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并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涵作进一步的阐述,最后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国际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一事不再理原则蕴含多重价值理念,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推崇。我国未确立该原则,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与该原则存在着冲突。我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在刑事诉讼中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并相应地改革刑事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8.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许多法治国家所采用的一项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而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对此却少有涉及.本文将从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及其司法适用的对策与建议入手,阐述该原则的重要价值,从而对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一事不再理理原则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颖 《华章》2011,(10)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急速发展时期,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也在稳步前进,各项社会治安问题也随之增多,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秩序方面起到愈加积极的作用.其中,公安行政事务日益繁杂,公安行政处罚权的重要性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将从公安行政处罚权的概念、一事不再罚原则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方面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再审制度中存在着价值错位、再审理由模糊不清、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正当性解释为视角,结合刑事再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引入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设想以完善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近几年行政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自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以来,已有诸多著述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阐述。行政法学界对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分歧在于对同一个违法行为如何认定。而有一点是  相似文献   

12.
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依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利于保障人权及实现诉讼效益。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保障生效裁判既判力的重要原则,是限制重复追诉的理论基础,可以对重新起诉进行规制。我国应当确立以"同一事实行为"为"一事"标准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正确定位存疑无罪判决,使其具备充分的既定力与公信力;将重新起诉导入再审程序,使其从常态转为例外;同时还应对再审启动所依据"新的事实、证据"作出明确限定。  相似文献   

13.
非法行医现象在我国很普通,它严重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我国刑法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应以非法行医罪处理.然而,理论界和实践中对非法行医中的违法与犯罪的界限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实践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障碍,所以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处罚法》对原有的行政处罚制度进行了改良,基于行政法制化和人权保障的需要,推动行政处罚领域的制度创新,包括设定权、知情权、一事不再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创新对于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国、地税机关之间可能出现的“一事二罚”行为进行了列举,并提出了避免措施:一是实施共同处罚。即首先按一定的规则确定一方为主要执法机关,经双方共同调查取证,以联合发的形式作出各自的处理决定,并且在法律规定的罚款幅度内共同对纳税人作出处罚。二是实行吸收处罚。即按照“重事”吸取“轻事”的原则,由“重事”一方的税务机关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16.
“共同行政行为”概念的出现与行政权力分权运作的体制上违背,无论对其作形式意义上的理解,还是实质意义上的界定,都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因此应摒弃它,在立法、执法环节另寻其它理论支撑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刑事申诉,作为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方式之一,对于刑事再审程序有着重要意义。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自然也离不开刑事申诉的改革。一个完善的刑事申诉程序,必然是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将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基础理念,在保持既判力的基础之上维护法律的正义。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诉与国际公认的准则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文章对刑事申诉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使其更趋于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立足于法治国原则之下,不仅共享着类似的公法性质与限权苛责功能,也在实体规范层面有着较多的耦合.首先,就二者属性而言,行政处罚法与刑法同属公法性质,着重发挥公权对私权的限制作用.其次,从法律后果来看,行政处罚法与刑法均将决定违法行为人应承担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不利后果.再次,就法律功能而言,刑事处罚条款与行政处罚条款之功能均在于凭借制裁手段的威慑力量,确保其他法律规范中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模型能够转化为理想的社会生活秩序,并对不适法的状态予以纠正与制止.然后,从规范效应来看,纵现各部行政法律规范,其在设立行政责任时往往附有刑事责任的条款;而细察刑法规范也可明见,很多犯罪构成往往从属于或依赖于行政上的违法.最后,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在现行法律中已经共享了些许相同或近似的原则.如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一事不再罚等.因此,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不仅在理论层面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即便是规范实践中亦存在吻合的地方.这一系列的巧合就暗示着刑罚中的其它理论亦当可扩张适用于行政处罚论域之中.具体而言,刑罚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二元的不法理论以及上诉不加刑原则应当在未来的行政处罚理论构建中有着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之规定,吸收了无罪推定关于疑罪从无的内容,正式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体现了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但是该项之规定也并非是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也存在不当之处,需要加以修改与完善.本文即对于该项规定之修改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说过:"情报是燃料,没有它行政机器就无法发动."①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行政主体进行行政活动需要荻取更多的信息,这必然离不开调查.调查作为行政程序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是行政处罚中的调查,是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通过对拟作出行政处罚之前的调查程序进行法律规制,既有利于规范行政主体依法正当行使行政权力,又有利于贯彻民主参与原则,使相对人在事前、事中及时寻求法律救济,保障其合法权益.本文首先对行政调查进行简要概述,指明规范行政处罚调查程序的意义及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提出完善行政处罚调查程序的建议,从而更好的规范行政调查权的行使,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