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特定言语行为意图与特定言语行为条件构成特定言语行为类型,每个言语行为类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话语模式。但某类言语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其构成条件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而带来了话语模式的变化,产生话语模式变式。  相似文献   

2.
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委婉的指令言语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转喻。该文试从范畴化角度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发现各种指令言语行为构成了一个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员具有不同的原型等级,指令脚本的核心部分是指令事件范畴的原型成员。  相似文献   

3.
原型范畴观是一种在语言研究中有深远影响力的概念构建模式。本文选取道歉言语行为为研究内容,旨在把握道歉言语行为的原型范畴特点,将原型范畴观运用于对言语行为的实际探索中。  相似文献   

4.
道歉言语行为范畴的原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施为性言语行为,也同样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范畴的原型效应。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实例一范畴进行分析,能有效把握其显示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5.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6.
言语反讽是一种语言认知现象,体现话语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之间的差异。原型理论对解读言语反讽意义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阐释作用。言语反讽是基于原型的范畴,若言语满足具有一定条件的反讽环境即构成反讽原型,则言语反讽范畴中的成员根据它们与反讽原型的相似程度判断其反讽性。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的发生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独立存在,它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规约的制约。批评言语行为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对批评言语行为的发生有何制约作用?这种文化的影响又是如何体现在批评言语行为中的?文章从行为发生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批评言语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角度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从话语功能角度言语行为分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施为性言语行为一般要满足预备条件、执行条件和真诚条件。施为性言语行为的分类对其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歉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是一种为了维护被冒犯者面子,旨在补救道歉施行者的冒犯行为的言语行为。致歉时所用的言语可划分为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及修饰语,三部分构成道歉话语序列。其中,辅助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间接的道歉言语行为,它是由一组辅助策略构成的。90后这一群体在道歉中所使用的策略体现了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语言使用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的改进言语行为能力。毫无疑问,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但显然语言理论不可能完全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言语行为理论本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实际语料为基础,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进行考察。一个言语行为通常可以分析为“意图性言语行为+支持性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为构建意图性行为的合法性,保证意图的实现提供支持策略。文章认为该类言语行为标记语具有人际支持功能、语篇支持功能和概念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即行,说话与理解都是一种言语行为。计算机是对人大脑的模拟,因此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也应是对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模拟。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大多是基于人类语言的句法、语义理论之上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自然语言处理实质上是一种言语行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必须从句法、语义的理论上升到语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批评言语行为会威胁对方面子,使用礼貌策略可以对面子进行补救。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批评言语行为及回应语的研究,包括批评语策略、影响因素及回应语策略,希望能帮助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并实施这一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语言在犯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犯罪过程中言语行为运行包括言语产生、言语传递和言语反应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以言指事通过图像显示提供犯罪逻辑方向,以言行事通过语力效应提供犯罪反应动力,最终通过意向的中介作用产生行为或情绪反应实现以言取效。三者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共同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resentation, a brief introduction sgiren to the speech act theory through examples.Lights are thrown on the importance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TEFL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resentation, a brief introduction sgiren to the speech act theory through examples.Lights are thrown on the importance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TEFL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9.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产生的语用基础,并详细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应用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