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牧区经济工作是乌兰夫牧区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领导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牧区经济工作。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创造性的发展的。乌兰夫的牧区经济建设思想是非常全面系统、精辟的。探究了乌兰夫同志的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开发走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之路是改变传统发展之路的最佳方式,是由现代化规律所决定的,对农业整体上减人增效,改造小农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拉动自治区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开发走与城镇化相结合之路,应成为我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经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促进内蒙古经济大发展必须有以下新思维作理论先导,走循序渐进与跳跃式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争取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要立足民族教育和科技进步,发展内蒙古地区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20,(5):27-3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增长与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内蒙古新时期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路径,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针对性提出内蒙古转型发展阶段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明确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深度融合新型生态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以期为内蒙古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研究和相关协调发展理论政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之一。总结近30年的发展历程,内蒙古旅游业大体经历了接待化的无意识发展、市场化的自发发展和规范化的自觉发展三个阶段。迄今,内蒙古旅游业已经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自治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对外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与国内旅游强省相比,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产业化发展程度、产品类型和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才能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推动自治区旅游业走上科学化的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突破与重大发展。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盐湖众多,类型复杂多样,是中国盐湖带向东延伸的部分。盐湖矿产石盐、天然碱和芒硝分布面积广,多共生或伴生,储量丰富,品位高,质量好,埋藏浅或露出地表,具有重要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价值,是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化工资源之一,是内蒙古经济效益较高的优势矿产,是振兴内蒙古经济,发展我国盐湖化学工业的资源支柱。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盐湖资源石盐,天然碱和芒硝的储量、质量、分布以及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等几方面的研究,为使内蒙古盐湖主要矿产资源优势与潜力,尽快的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潜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盐湖,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加牧民收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草原生态环保以及新农村牧区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几年,内蒙古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发展总体上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包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保障;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引导,促进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牧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民族地区物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将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是京津冀辽区域物流的重要节点,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主要瓶颈是人才与资金问题,破解瓶颈需要引进人才和建立融资平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展物流经济需要具备绿色物流理念,否则势必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集中力量支援和保证国家重点工业建设,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大力发展森林工业,是乌兰夫依据当时内蒙古区情确定的内蒙古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在这一思路下推进工业建设的过程中,乌兰夫着重强调了三点:第一,国家利益为先,地方经济建设要支援和支持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第二,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发展优势、特色工业;第三,经济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努力构建和谐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1.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以集群为特征,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通过实现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和商品贸易的一体化经营,将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用管理工业企业的办法经营和管理农牧业,使农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农牧业产业化方向转变,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内蒙古鸟审旗的农牧业发展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和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振兴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要遵循“三牧平衡”的规律,要采取深化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展畜牧业,把牧业区建设成为祖国强大的牧业基地,乌兰夫在不同时期依据不同需要,提出过许多方针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方针政策时,他始终突出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各行各业相互支援,加强基本建设,依靠先进科技和经验,以人民群众为本。这几个方面互相补充、相互统一,构筑了乌兰夫发展畜牧业思想的基本框架。乌兰夫发展畜牧业的思想不仅对当时内蒙古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牧业区的建设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牧区经济在草场建设、畜业建设、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应对畜牧业经济进行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兴牧;健全服务机制,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加强宣传教育,加大人力资源投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近些年来,从人均GDP水平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将会影响到我区整体的经济运行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笔者从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入手,提出了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加大退耕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减轻土地压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改革开放30年的农业发展历程依据产出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时期。1978—1988年处于传统农业阶段,是一个产出低速增长期;1989—2003年为内蒙古农业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包括一个高速增长期和一个低迷徘徊期;2004—2008年为内蒙古农业的起飞阶段,是又一个产出高速增长期。在未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畜结合”是内蒙古农业实现腾飞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构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以内蒙古为例进行评估显示,1998-2007年内蒙古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尤其是生态子系统波动较大;评估期内协调状况虽有所好转,但没有达到良好状况,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这既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解决重点国有林区多年来存在的林农、林牧矛盾和造林容易保护难问题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地处林农交错地区,林农、林牧争地的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多年来存在的林农、林牧矛盾和造林容易保护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域处于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三省交界处,是北方游牧区、东北渔猎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r-地带,也是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辽西地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多民族聚居、融合的重要场域。朝阳为三燕古都,宁城为辽代中京,承德为清代陪都,都体现了区位的重要性。这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农牧交互转换。辽西地域多元文化因素荟萃,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诗书之路辽西走廊是一条重要的民族一文化廊道,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生态环境变迁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标本,对于辽西地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