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众所周知,“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意义不同.应用题是一种“现成”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则是一种“现实”的问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依然沿袭的是“应用题”教学的思路.老师们津津乐道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巧妙的解法。而对“解决问题”本身的意义却弃之不顾,久而久之,“解决问题”就不再跟“实际应用”相接轨,而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应用题”了.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并列起来。不单独设置“应用题单元”.解决问题分散穿插在各个单元之中.与计算结合起来教学,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旨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这一教育功能有别于传统应用题类型教学以及机械解题训练.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教材在编写上将解决问题分散在“数与代数”等各个领域中.突出了问题背景的真实性、解决方法的指导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实行变革。怎样进行解决问题教学呢?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匡正“解决问题”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材的变化引发出教师诸多的困惑.其中体现在“解决问题”这方面的最多。很多老师感到迷茫:解决问题,路在何方?还有不少老师难以割舍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情结.发出了“不要让‘解决问题’成‘问题'”的呼声。笔者认为.要探索新课程下的“解决问题”的出路.让“解决问题”的路越走越宽.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辨析一下“解决问题”教学中大家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1.1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逐步融人到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和切入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新课程大力改革应用题教学.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在安排上也不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把它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在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对于“解决问题”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去实施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为此我们在平时听课了解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对全镇使用过新教材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于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理解课本的知识内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课本的知识.通过课本例题的学习起到“窥一斑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教学效果。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和研究数学科学领域.是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让云娟 《考试周刊》2011,(86):76-77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生动情境之中.融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使应用题充满生命活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扬弃”,让“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呢?下面我结合二下“解决问题”的教学谈谈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一种觉察问题、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从训练思维的角度来说.提出问题的本身比解决问题更富有意义。语文教学中.能否提出问题.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时是否愿意动脑.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愿意动脑.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相遇问题。由此看来,取消了独立的应用题教学单元,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虽然两者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但教学内容的核心却是相同的。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客观存在,也不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12.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任“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旅程。只是在“问题——设计——行动——……”的过程中,教学“问题”如何经由“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随着数与计算内容的延伸,解决问题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巩固以前所学过的一步计算解决问题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在“统计”中介绍了平均数的概念及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在“面积”中学习有关长方形、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情感与态度”并列起来,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原大纲下的最大不同。“解决问题”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目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以来,过去大量的应用题不再以单元集中编排的方式出现,而是结合各领域知识的教学进行分散编排,并且把过去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解决问题”从原来的内容领域上升为课程目标。而今,修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又将课程目标中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这给我们教学带来新的启示。笔者以为,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在总复习时要突出把握以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16.
“解决问题”是国际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我国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教师,我们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欣喜。然而,郑毓信教授撰写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却让每一位读者陷入沉思,因为本书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解决问题”教学的不足之处:“唯一地集中于如何去求解所面临的问题,却未能给予‘提出问题’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凸显以思考与探索为核心的“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走向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情景中的问题结果.使问题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活动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数学活动过程。实践中数学课堂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新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解决问题”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致的小单元.熟悉是因为它是传统应用题的“变脸”;陌生是因为“解决问题”教学又有不同于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新特点;精致是因为在新教材中,多数应用题是结合计算教学分散在例题与习题中,而“解决问题”以小单元编排,包括加、减两步计算,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带小括号两步计算等3种例题“.解决问题”如何教学,笔者在我县新教材培训时两次执教此课,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写成教学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俊华 《陕西教育》2011,(11):55-55
“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耍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南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照本宣科地教学.学生难以接受,为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教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逐步形成导“预读”——导“细读”——导“讨论”——导“练习”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