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曹关群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21-23,56
宋代的闽北,书院教育兴盛,甚至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地位。与此同时,以闽北建阳为主要代表的刻书业也发展迅速,异常繁荣,形成了以建本书籍传播为主流的建本文化。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现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建本书籍的传播与发展对宋代闽北书院的兴盛以及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代讲史小说文体的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论述的是建阳刻书对明代讲史小说文体兴盛所起的作用.建阳书坊在典范作品的刊行、作家队伍的建设、新讲史小说的编撰、销售市场的形成与读者群体的培养等方面,都为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福建建阳是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现存历代建阳刻本种数,学界说法不一。《海内外现存建阳刻本书目》一书较为全面调查、整理海内外著名藏书单位的建阳刻本收藏情况,并经过增补遗逸、改正讹夺、删除误录几方面的辨析考证,完成汇集编纂工作。通过对该书所收录的362家单位所藏2499种5122部各种版次建阳刻本进行数据统计,从部类数量、版本信息、收藏单位地域分布等方面,分析建阳刻书特点及其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4.
地处闽北的建窑建盏在宋代曾经历过一段辉煌历程,可如今,在物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它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竞争冲击几乎停滞不前,不得不沦为主流文化的附属品躺在历史博物馆中“大放光芒”让人怀念;又或是成为仿、复古制品被少数古董爱好者收藏,已渐渐远离百姓生活,被人遗忘,其发展的何去何从让人思考。因此,本文就闽北建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闽北建盏复兴之路的比较分析、闽北建盏的发展对策这三方面阐述之。  相似文献   

5.
福建刻书业与区域文化格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刻书业兼具化与商业的双重属性,拥有商贸基础和人学荟萃的化中心能够为之提供几倍于其他地点的发展概率,本以福建历史上刻书业的地域变迁为典型个案,逐一剖析刻书中心从闽北建阳到闽西汀州四堡,再到省会福州与区域化格局演变之间的密切联系,证明书访兴衰是化发展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6.
罗青 《亚太教育》2019,(10):191-192
建阳是“中国建窑建盏之都”,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历史上以烧造铁胎黑釉盏著称。铁胎黑釉盏釉色品类丰富,以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名贵瓷器饮誉海内外,俗称“建盏”。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建阳,建盏文化遗迹随处可见,幼儿园在尊重和传承建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所“建盏文化”。幼儿园把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隐喻为“建盏”形成过程,幼儿本然天性犹如建盏的“坯”,教师犹如匠人,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本然,用幼儿园建构的“嬉阅”课程为幼儿上“釉”,期待每一个幼儿都能本然舒展、尽情绽放,最终窑变天成。  相似文献   

7.
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宋代闽北地区有两千多人考中进士,他们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具有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浓厚学风的形成,使福建的刻书业更加繁荣,促进了闽学的最终形成并向全国扩展,使程朱理学在全国占统治地位。因此,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社会影响,既有利于对福建宋代文化的发展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闽北地区有2092人考中进士,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宋代闽北地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考中进士,与地理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刻书业的繁荣、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闽学的兴起息息相关.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因,既有利于对福建宋代文化的发展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四堡雕版     
<正>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  相似文献   

10.
福建雕板印书事业远在宋代就十分发达。自宋迄明六百多年,我省刊书名肆、著名刻手大多集聚在建阳、麻沙一带,其地所出之书世称为建本(入清以后渐趋衰落,无甚起色,本文讨论范围在元、明两代)。建阳书肆经营时间长,传世悠久,技术精良。书坊主人为了多售刊本,营利赚钱,除了出版经史百家和唐宋名家诗文集子外,还和当地文人合作或自己动手,编写和刻印大量供市民阶层消遣的平话和通俗演义。这对于后来的历史小说的加工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我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唐朝到清朝,在中国先后形成过北京、汉口、四堡、许湾四个雕版印刷基地,福建连城四堡是福建印刷史上继建阳之后的另一文化奇葩。四堡具有悠久的刻书历史,优美而深遂的客家建筑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由于四堡旅游开发起步迟,因此要努力抓住海峡旅游大发展的机遇,优化旅游开发环境建设,明确文化旅游市场定位,重视生态与文化的特色互补,努力建设具有原生性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余象斗是明末建阳最富盛名的书坊主,其刻书之多,持续之久,流传之广,堪称明代书坊主之冠,其通俗小说的刊刻更是功绩突出,推动了明末通俗小说的发展。20世纪以来关于余象斗小说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颇多。余象斗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书坊主,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余象斗所刊刻的小说刊本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福建建阳是宋元明三代的刻书中心之一,在明代刊刻了大量小说,尤其以万历年间为小说刊刻高峰期。明代建阳书坊的小说刊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语体选择以白话小说居多,题材类型多集中于讲史、神魔、公案,版式多为上图下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刊刻了大量通鉴类图书.这一刻书背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明代历史演义大多以"按鉴"相标榜,也确实多参照通鉴类图书通俗演义而成.这些"按鉴"演义有的艺术成就不高,但是它们在明代的大量产生有其积极意义,满足了读者阅读的需要.从小说艺术和小说观念发展的角度来说,"按鉴"演义是小说艺术精致化、小说文体独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关于乐书的分类至北宋时发生重大改变:即宋前将乐书分别归属于经部乐类与集部总集类二处,至北宋则将之基本归入经部乐类。这一改变根源于当时礼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欧阳詹与唐代福建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蛮荒瘴疠之地”向“海滨邹鲁”转变的过程中,唐、五代福建士子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所要论及的就是唐代福建最著名的进士——欧阳詹对福建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旧唐书》的不满,使得北宋中期出现了一股唐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史家和史著。这些史著多以《春秋》之义为评判标准,褒贬唐史,史评色彩浓厚,鉴戒思想突出。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宋代南方文化的繁荣首推以两浙、福建、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为代表的闽浙赣地区。闽浙赣三地相互毗邻,自古便交流频繁。宋代闽浙赣区域在崇文好学,兴建书院,藏书丰富,科举发达,人才荟萃,理学传承等诸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正是上述文化共性,最终促使闽浙赣区域在宋代达到其文化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