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新生入园,对小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心理考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家长恋恋不舍的眼神,老师们的手忙脚乱,都在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又一群的孩子"入园焦虑"集体出现。而这个焦虑期孩子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怎样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新老师、新朋友就成了幼儿园、家长和老师们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家园勤合作、早准备,才能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入园关。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九月到,又到新生入园时。 开学初,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激战”。孩子大哭大闹,家长悄悄抹泪。许多家长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在窗外看孩子几眼。有时,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入到五彩缤纷的游戏里,  相似文献   

3.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4.
离每年一度的新幼儿入园时间越来越近,许多家长和孩子在充满期盼的同时也有几分忧虑。不少家长来幼儿园了解他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期。对此,我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处方     
薛琴 《早期教育》2007,(7):23-23
我班家长在接送孩子离园、来园时,会经常请教我一些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可那段时间我必须充分关注孩子情绪,安排孩子活动和有序离园。根本无暇好好回答家长的这些问题,有时简略回答显得是在敷衍家长。多好的沟通机会呀,就是没办法抓住,我在思考怎么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朱敏华 《教育导刊》2004,(16):42-42
上午九点半,我带着幼儿到操场上做操,只见操场的栏杆外站着一位家长,正急切地寻找着自己孩子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班一位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来园时哭闹,害怕孩子刚入园不适应,一直在外注视着。忽然,听到她一声高呼:“朱老师,过来一下。”我安顿好孩子,走了过去,只听她着急地说:“我刚才看了一下,怎么没看到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7.
入园焦虑是新入园幼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对于解决新生入园焦虑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园尝试了“家长陪读”的方式,即开学时允许家长陪着孩子上幼儿园,时间为两天。在这两天里,孩子既有自由活动,也有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既有单独的活动,也有亲子活动。慢慢地,孩子与老师建立了信任,感受到了在家里独自玩耍所没有的新鲜与刺激。  相似文献   

8.
常卫跃 《家教世界》2014,(22):47-48
正我们都知道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玩、有效地学?目前,游戏活动已成为我园常态化的活动,然而,之前不少家长并不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推进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也经历了从疑惑到认同的过程。有这样一件事至  相似文献   

9.
徐茜 《早期教育》2005,(7):40-40
园报是我园向家长、社区宣传办园特色、展示教育教学等情况的媒介。但是我发现每次园报发放下去后,孩子们就把它塞进书包“睡觉”,或干脆把它当作废纸来折飞机、折纸鹤……有机会看园报的家长们很少。能不能让孩子、家长、幼儿园三通过这张园报互动起来,发挥园报应有的作用?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十分钟读园报”活动。  相似文献   

10.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配合;搞好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发展事业,需要家长的支持。我园开展的“五日”活动,融洽了老师、家长的感情,增进了理解,促进了工作,深受大家的欢迎。家长开放日我们规定,每学期期中向家长开放一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听课、看活动。从晨间检查、晨间谈话、早操早点、上课游戏到午餐午睡,家长们都认真地观摩,从中不仅了解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孩子在园的表现,还了解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及教师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科研》2020,(3):F0003-F0003
杭州市富阳区里山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于2004年,2010年政府回购变公办,是一所以"快乐游戏"为特色的农村微型幼儿园。幼儿园秉承"健康成长快乐发展"的办园理念,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习得了丰富的游戏经验和较高的游戏技能,同时也锻炼了一支指导孩子游戏活动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幼儿园构建了"快乐游戏"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13.
每一学年,幼儿园教师都会迎来很多新入园的小朋友,家长也会将适龄幼儿送去幼儿园。入园适应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孩子一次重要的成长与改变,也是家庭陪伴孩子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过程。幼儿教师面对幼儿入园有心理准备和工作经验,而大部分家长第一次面对孩子入园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每年新学期开学,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都少不了哭闹。有的孩子因为对新环境不适应,哭闹得厉害而生病,还有的家长因为不忍心看到孩子哭哭啼啼而不能坚持送孩子来幼儿园。多年来我一直承担着中、大班的教学工作,好多年没有接触过小班的孩子了,今年有幸担任小班的老师,尽管我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5.
李颖 《早期教育》2006,(4):27-27
我园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每次送孩子入园时,总会有家长给孩子带上一些零食。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家长不外乎有以下四种心理:一是担心孩子饿:二是孩子哭闹时可以用零食哄一哄;三是怕孩子缺嘴;四是孩子饭吃得少,怕缺营养。  相似文献   

16.
小班孩子晨晨在一次户外走平衡木时不小心摔倒了,腿上擦破了皮。晚离园时,我向家长说明情况。我:“今天户外游戏时,我组织小朋友走平衡木,晨晨走到一半没站稳,不小心从平衡木上掉了下来,腿上擦破一点皮。家长您放心,我们保健室及时消毒处理了,没有大碍。”家长:“走平衡木?平衡木多高呀?”  相似文献   

17.
9月1日是入园的日子,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陆续来到了幼儿园。我班也新来了一位叫青青的小女孩,我微笑着迎上去,向她打招呼,她赶紧藏到妈妈的身后,一双大眼睛扫视着陌生的地方,充满了胆怯。我简单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情况,而后家长将孩子塞到我怀里就走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双手紧紧搂着我的脖子,两条腿盘在我的腰上,任凭怎样劝导,也不肯下来玩。就这样整整一上午,这个孩子就没有离开过我的身体,直到家长来接。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与家长进行了协商,运用多种方式吸引青青入园,让她早日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来。1.…  相似文献   

18.
小班孩子新入园时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或经常生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环境,孩子心理上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理上的不适应,加剧了孩子的排斥反应。针对孩子不适应的不同表现,幼儿教师会以爱来引领孩子,让孩子慢慢融入班级大家庭进行有序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9.
马波 《辽宁教育》2013,(9):11-12
新生入园是教师们最辛苦、孩子们最爱哭、家长们最担心的艰难时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喜欢上幼儿园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多种方法:用情感、用实物、用行为规范,让家长、孩子、老师都能轻松自然地进入最佳状态。一、心灵的沟通1.亲自给家长写信。幼儿人园的第一时间,教师亲手写给家长一封信。信中字字句句都能体现理解、责任和换位思考。介绍我们如何给孩子宽松的氛围,告知家长孩子一日的生活安排。家长看后会由衷地信任老师,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免去了许多疑问、担心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幼儿园遍布城乡,给家长送孩子入园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给家长创馇了可以给孩子经常调换幼儿园的机会。我认为,给孩子经常换幼儿园不利孩子的成长。其弊端表现在:经常改变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孩子总是处于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安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