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看过电视剧《成长的烦恼》的人,大概都能认识“英俊少年”,——柯克·卡梅伦,他在美国广播公司已有5年经验,也是对电视热情的少年之一。他创造了成功的角色,却在设法走出好莱坞的狭窄道路,他坚持说:“你就是你自己”。他说此话是事出有因的。  相似文献   

2.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3.
宋颜 《全国新书目》2010,(15):74-74
你看,他的外套搭在肩上,发已白,后背却还挺拔得一如少年,身后的沙滩上留下数个脚印,看得出步子迈得很大。这是傍晚例行的散步吗?落在后面的是谁?普普尔?还是某位来采访的记者?你或许不知道,他是很爱散步的,山间,海边,几乎每一天都要走在路上。  相似文献   

4.
他不是电视台的记者,却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军地媒体刊播电视新闻数十条,他不是职业记者,却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奔波在江海大地上的军营内外。他用镜头记录官兵们爱军精武的多彩生活,他也用镜头报道后备战线官兵矢志国防的感人故事,他就是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摄像员牛德明。  相似文献   

5.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我们成长在爱的苗圃…”济南军区某团报道组墙报上的一首由报道员自己编创的“园丁颂”,传颂着该团领导关心培育报道员的一串串感人故事——谈团长:献医服务报道员在报道员小孙的记忆里,时时珍藏着团长谈桂林为自己推拿、按摩治疗脚伤的那段日子…今年1月初,部队进驻太行山进行实弹战役演习。报道员小孙始终追随大部队翻山越岭、顶风冒雪跟踪采访。当“战斗”正式打响时,他只顾抢拍镜头,却忘了脚下坡陡路滑,一个趔趄,脚腕扭伤,疼得他直冒虚汗。晚上,正当小孙疼得难以入睡时,谈团长推门走了进来:“听说我…  相似文献   

6.
李辉 《中国档案》2005,(10):22-23
当我们今天回顾“九一 八”之夜时,不能不关注一个 人——关玉衡。这是一位很 容易被忽略的历史人物,9月 18日这一天,他正以特殊的 身份出现在沈阳。 论地位和声名,关玉衡 与张学良和蒋介石当然不可 同日而语,他不过是张学良 的一位级别不高的部下,时 任东北军兴安区屯垦公署军 务处长兼驻科右前旗察尔森 第三团上校团长。可是,他却 是历史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人 物。在“九一八”夜晚来临之 前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因他 而发生的“中村事件”,成为 轰动世界的令中日关系日趋 紧张的焦点,日本关东军也 正是以此为借口策划和制造 了“九一八”。  相似文献   

7.
爱伦堡在他的创作经验谈中说:形容词或强化词如用得不当,效果适得其反。“我爱你”和“我很爱你”,哪一句话更能打动姑娘的心? 看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很多人不懂这层道理,以为加一个“很”字,这“爱”就“盖了帽”了,其实,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无需多加形容的,过多的形容就失却了真挚,同时也就失却了力量。这道理还可引伸开来说。前不久去鼋头渚,万顷一碧的太湖,使人想起“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正神往间,一回头却见一泓清水中,浮现着一条水泥塑成的龙。龙  相似文献   

8.
聚焦爱的主题“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爱是情感的最高境界,爱可以让一切情感变得更和谐更美好。走过了几年情感之路的江苏卫视推出的选秀活动《绝对唱响》聚焦于爱,从海选到总决赛,一路高唱着爱,渗透着爱。不论是选手演绎的或委婉  相似文献   

9.
损友小张,虽然太太以邦女郎形象手持钢鞭严防死守,他照样一生追求险中取胜、走钢丝跳火圈的热烈快感。他的手机是双机双号,另外有三个QQ外加两个MSN,彩虹QQ和MSN SHELL就是他教我用的。他难得和我们聚一次,不停地接电话,接起来他就自称:“在杭州”“在桂林”——他其实好端端地在簋街与我们大吃大喝。  相似文献   

10.
沈阳军区某部政委张云林爱念他的“新闻经”。经过他传经的报道人员,像重新发现了自我一样,在新闻路上走出了劲头,也使该部的新闻报道工作长盛不衰。脚底板子下面出新闻——你不下,我带你下上等兵刘佳雪爱写故事,来报道组前就在《故事会》、《小小说》上发表过作品。小刘调到机关后,工作劲头特别足,经常看见他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报道组的灯光也跟着亮到深夜,可他却鲜有作品发表。一天下午,张政委来到了报道组对小刘说:“怎么样,刘大记者,最近发了多少大作了!”小刘惭愧地低下了头。政委说:“你底子很好,劲头也足,可新闻不是坐在报道组想…  相似文献   

11.
小偷与乞丐     
导演贾樟柯在微博里回忆:1990年,我爱背双肩背。从火车站出来,一个少年从后面拉我的背包。我问:干吗呢?少年搂住我:老板,借点钱。他的手里是一把小刀。我说:没钱,还不知道去哪儿吃饭呢。少年仍然搂着我,我们搂着一起走了很远。他停下来,从兜里拿出一个烧饼说:你吃了吧。说完他就走了。这之后,没有人和我搂着走过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今,说某人是个天才人物,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间,成为上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更无法解释,好些名人因多角婚恋而身败名裂,至少也是声名受损,独有徐志摩却是,每经过一次婚恋,增加人生的一重光彩。他身边的每个女人折射着诗人的一个优异的侧面。纵然是他遗弃了的女人,到老也还是深深地爱着他。徐志摩第一任夫人张幼仪,晚年就说过:“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说不定我最爱他。”  相似文献   

13.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14.
全国“四大名少”之一的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不露声色地推出了一套中国原创的Discovery图书——“追踪中国珍稀动物丛书”。这是国内第一套通过摄影镜头介绍野生珍稀动物的科普读物,也是一套独具特色的少年环保科普读物。打开这套书,你就会看到:人们为了藏羚羊身上的100克绒毛而大开杀戒,宁静的可可西里成了尸横遍野的屠戮场;人类对水域的破坏、污染,加上猖獗的渔猎,使生活在长江里白鳍豚濒临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的来临,新华社老摄影记、87岁的邹健东,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的随军记,参加了很多纪念活动,这让他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战斗岁月。但他最高兴的是,接到了一封寄自江苏吴江的来信,尽管信中只是一些家常话,但他却格外珍惜;尽管来信只是一位七旬农村老妪,但在邹健东的心中她却永远是留着一条大辫子的“小姑娘”——要知道,这形象,在他的心中留存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7.
花儿与少年     
有一个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看来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即使是一所最普通的中学。”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疏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相似文献   

18.
监考     
有师曾套用一句很俗的话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监考;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监考。”当时,作为学生,我正梦想着自己有一天篡夺“监考”的宝座,那是何等快意啊!终于在实习期间,学校要期中考试,安排了我们实习老师监考。  相似文献   

19.
初识徐清平,是5年前春运期间在京广铁路运输线上,参加由武警与铁路公安联合组织的围剿车匪路霸的一次战役中。当时,一身戎装的他,肩扛一架摄像机,在拥挤不堪的人流中穿梭,寒冬腊月气温甚低,他却累得衬衣可拧出汗水。那种“拼命三郎”式的吃苦劲,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走进徐清平的内心世界,方知其原本是一介武夫。他干上新闻报道这一行,是因为战友将他出色的爱军习武成绩写成稿件登报后,他才开始品尝“爬格子”的艰辛。星期天,节假日,老乡和战友都上街逛商店、遛马路,他却把自己关在斗室里“啃”书;寒冬腊月,酷暑盛夏,…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职业的本能,凡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书刊装帧设计,常会引起我的兴趣,仔细翻阅,品味其中的得失。手上正翻着一本期刊,她是目前市场上众多的少儿杂志之一——江苏《少年文艺》2001年第1期。大约有十多年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期刊封面设计评比中,江苏《少年文艺》就以她那既像红领巾在飘扬,又似队号在吹响的“少”字画,荣获了屈指可数的一等奖。由此,我一直关注着这本具有思想内涵、艺术水平不俗、闪烁着“审美光亮”的少儿读物。今天,已跨入了新的世纪。有人说,这是信息的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是充满了丰富想象力的时代……果然,打开《少年文艺》,策划人告诉大家:“幻想”,是本期的主题;让我们展开自己的想象之翼,做一番值得永远回忆的精神遨游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