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拍摄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即在一个场景中,可以找出无数个摄像角度。而随着摄像角度的不断改变,被拍摄对象会显示出不同的神韵,或表达出不同的寓意,这就是摄像角度对画面构图的影响。"摄像角度"指的是摄像机镜头的位置和拍摄对象之间形成的那个虚拟的夹角。从被拍摄对象来讲,它朝向摄  相似文献   

2.
摄像和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有其基本的技术要求。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要求是每一位从事摄像工作的基本素质,但如何提高摄像人员的整体水平,是值得我们深究的。电视摄像是双重的,既有繁重的技术操作,又有复杂的艺术创作。运动摄像也决不是简单的推、拉、摇、移、跟的动态拍摄,而是运用拍摄技巧和创作思想借助摄像机来完成的创作。每一次镜头的变化,观众都在期待着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当这种期待不断得到满足时,画面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摄像机的运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镜头的运动方式、运动节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拍摄技巧的运用要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在当今时代各种信息的接收也越来越便利,从最初的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画面的收音机,发展到电视、电脑等.新闻和纪录片等传播信息的手段也应运而生.而如此生动、具体的画面的呈现,也必然离不开摄像这门专业技术.正是因为有摄像师扛着摄像机辛苦的拍摄,我们才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各种纪录片以及新闻,接收到这么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很多人所认识的摄像,仅仅是只要会摄像就可以,单纯的看到摄像机去拍摄,认为只要具备拍摄的技术,就可以承担拍摄的工作.因此,我们也就忽略了摄像的种类,不同摄像活动的差别.本文主要针对新闻摄像与纪录片摄像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来分析它们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采访拍摄新闻,要是不到现场,不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去捕捉新闻信息,熟悉采访对象,就不可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新闻作品,这种深入现场的采访与抓拍,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身入”,“身入”是摄像采访工作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尽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用心去发现对方内  相似文献   

5.
<正>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外出采访前对摄像机要作好检查调试工作。由于新闻拍摄的机动性很强,摄像机必须随时处于最佳的“备战”状态,因此采访前设备的检查调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假如你对自己的摄像机所处的状态了如指掌,那么你在拍摄时就能得心应手,随时随地抢拍镜头,抓住稍纵即逝的画面,捕捉到重要的新闻。本文以Sony公司生产的DXC-637P与PVV-3P组成的摄录一体机为例,说明外出拍摄前摄像机的检查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主观摄像,是指虽然摄像机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主观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情感的人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杨俊 《新闻采编》2002,(3):28-29
“平视”、“仰视”、“俯视”本指摄像机镜头相对于被摄体的高度所呈现出的视角。 用平角拍摄,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其视觉效果接近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情况。这时,镜头犹如处于与对象平等的地位,态度上是不偏、不倚、平等、公正、冷静客观的。相比之下,用俯角拍摄,镜头就凸现了创作者  相似文献   

8.
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的真实,但在实际拍摄时,仅拍摄团队和摄像师在现场这个事实,就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也同时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摄对象的影响,使得观众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无论被摄对象的代表性还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评论,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对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因为观众会认为纪录片中表达的是真实的事实,所以纪录片的内容可能由于创作者的不谨慎或者刻意表达某些观点,造成受众对纪录片产生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会被用作一些反面宣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李虹 《新闻实践》2003,(9):53-54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因为它是与电视屏幕效果的好坏、受众的视觉反应和思维接收息息相关的。那么,我们在有限的屏幕内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动静关系一般情况下,静态构图时,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而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纪录片摄像是目前各电视媒体中从业人员众多、拍摄活动十分频繁的一项专业工作。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通常只提摄像,而很少提及究竟是那类摄像。在很多人看来,摄像就是运用摄像机去拍摄,只要具备了使用摄像机的技术,就可以承担摄像的任务。所以,不少电视台都把摄像归入到技术或制作部门来管理,而较少注重摄像者的专业素质。因此,人们容易看到普遍特点对从事这项工作者的一般要求,而不太容易注意到具体摄像工作的个性特点对从事这项工作者的特殊要  相似文献   

11.
电视摄像入门容易,花功夫要把摄像机驾驭得好却难。可以设想,背着同样型号的摄像机,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不同的人拍出来的片子肯定是不同的。没有别的原因,人对摄像的感觉有不同而已。一名摄像工作如果感觉到肩上所扛的摄像机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他的功夫可以说到家了。不过,同样是电视摄像,一般的新闻采访和专栏采访有相当大的区别。这里不仅仅是拍长章与短章的差异,不仅仅是工具上的多少齐全,而是有意识上和功底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黄健 《贵州档案》2001,(1):35-36
磁带档案是随 着电子科学技术的 发展而形成的一种 新型档案,其中的 录像磁带档案是由 摄像机拍摄并记录 在录像磁带上而形 成的。为了得到高 质量的录像磁带档 案,就必须对摄像 机进行适当的保养 和维护。 一、镜头的 清洁与保养 摄像机的镜头 始终暴露在机身外 面,极容易被灰尘、 雨水等弄脏。镜头 不干净对摄取的图 像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每个摄像师 在平时的拍摄中一 定要注意保持镜头 的清洁,切不可触摸摄像镜头,对镜头需要经常进行擦洗。 当镜头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其表面会吸附上灰尘,这时可以使用吹风器吹去灰尘或用干净柔软…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电视事业获得持续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电视制作的各种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视摄像是电视制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电视摄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的质量。通常电视摄像主要有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两种形式,通过不同的拍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不同的拍摄效果,使观众得到更美好的视觉享受。本文就主要针对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汪辉 《新闻传播》2009,(6):121-121,123
演播厅摄像与室外拍摄不同,演播厅摄像机均有摄像机适配器通过三同轴缆供电.导播间还会有摄像机主控制器,可对摄像机的色温、色彩的还原度、电子快门等进行调节.这样的好处是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可以让摄像师专心的捕捉镜头前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相似文献   

15.
正编导与摄像是交织协调、相互契合的关系。在拍摄过程当中,很多摄像师是很被动的,编导如何安排,摄像师就如何做,在拍摄时只管操作摄像机和素材,节目拍完就等于完成任务,这种行为显示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摄像师对画面的感觉应比编导更强,对摄像技巧的开发运用及画面元素的认识理解比编导更专业,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理应具备一定的编导意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影视作品更加完美。编导意识的内涵与意义编导意识即创作影视作品时,从业者通过所掌握的影视技术对事件形成的认识和解析的意识。编导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电视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相比,具有画面框架相对运动,观众视点不断变化等特点,运动摄像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而且,它还可以使静态的主体发生运动和位置转换,直接表现人们生活中活跃的视点和视向,不仅赋予电视有别于绘画、照片等平面造型艺术更为丰富多变的造型形式,也使得电视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运动摄像的美感首先来…  相似文献   

17.
黄勇 《新闻窗》2013,(3):50-50
在当今新闻爆炸的时代,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如果在后期剪辑上花太多时间,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所有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人们开始考虑将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简单的说就是摄像记者用摄像机的开关控制镜头的长短,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了,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无剪辑拍摄"的本质是摄像记者带着编辑的思想,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确立了电视摄像拍摄主题和研究了被摄对象之后,摆在电视摄像记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根据不同现场环境,被摄主体在空间所占有的位置,来选择既能突出电视画面特点,又能创造出具有一定电视艺术价值画面作品的最佳位置。选好位置,摆好电视摄像机机位,寻找出理想的适合电视画面透视规律的摄像角度,才能完整地安排电视画面构图,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你是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了。你主动或者奉命去采访一条新闻 ,还是目前很时髦的深度报道。你和你的制片人直至总编 ,都会认为越深刻、越全面越好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如果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去揭露、批评某些社会的阴暗面 ,你不妨使用各种方法。这是你的手段和技巧 ,也是你的权利和优势。然而 ,真的如此吗 ?在各种媒体中 ,电视是高科技的最大受益者。你要拍摄一组你所需要的画面时 ,你戴上一付“眼镜”就行———摄像镜头就装在“眼镜”架上 ,这种高科技手段保证了你的“暗访”。你大概乐意暗访 ,观众肯定愿看暗访。于是 ,你有时会扮成一位司…  相似文献   

20.
朱捷 《新闻传播》2009,(10):73-73
电视摄像人员的拍摄质量和水平高低关系到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评价。电视摄像人员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电视节目在空间、时间和对象的三位一体拍摄原则。处理好摄像创作意识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以及瞬间抓拍能力.有效的驾驭白平衡与光圈的控制.能正确进行画面构图处理、内容选择、画面语言组织和画面技巧运用.追求电视节目拍摄技术技巧和画面的质量.在电视拍摄中充分运用内聚焦式镜头的变焦.从而达到机械上做到合适的校正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