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现代企业教育》2011,(18):129-130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主题。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更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佳话。本篇文章将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加强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我们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几点思考三个方面阐述,目的要将高校的爱情教育进行到底,从而形成健康的大学生爱情观。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学中的爱情女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艺术魅力,在这一形象中蕴含着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通过艺术把人生与生命世界审美化;现实社会中,为什么美丽的爱情总是伴随着最深沉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其中人物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演绎了一部甜蜜和忧愁并存、高昂和低沉交织的爱情交响乐,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艺术享受。分析人物的爱情观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作家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赞美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在格律上,诗人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运用比喻,对照和头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本文试就以其中的第三十首为例,来分析斯宾塞爱情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6.
慕容诗茵 《成长》2006,(12):75-77
这似乎是一个情感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时代,人们对爱情能否恒久越来越怀疑,许多爱情中人对所谓天长地久的钻石婚姻更多地停留于期待和向往而不敢轻言自信,常常是清晨起来噩梦成真,第三者如天外来客,女人突然面对老公的外遇而目瞪口呆,过往的爱情如同一个曾经温暖无限精致无比的玻璃屋,顷到之间轰然倒塌破成一地碎片。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聊斋志异》,探讨生活在17世纪的蒲松龄超前的爱情之思,一是强调心灵契合、精神平等、配偶专一的爱情;二是对精神之恋的向往;三是对同性恋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和勃朗宁夫人分别为中英两国文学史上杰出女诗人。在两人留下的众多诗作中,爱情诗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两人时代相差七百多年,国度不同,爱情诗风格不同,选取爱情主题不同,但两人都对爱情充满向往,并且在其诗歌中都有超乎于同时代的思想性体现,试对这几方面做一个比较,通过爱情这一主题,引起共鸣,带来对于两种诗歌文学的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9.
唐代女诗人薛涛以其唱和赋诗的卓绝才情及艳丽的姿容,赢得了当时诸多诗人以及官僚达士的倾慕与爱慕.然而由于身世的不幸,她每一次的爱情经历只是“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最终“孤鸾一世”.她的诗作极少直接表白世俗的爱情,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由情爱所带来的苦闷.这些诗篇含蓄委婉,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10.
加西亚·马尔克斯2004年创作的《苦妓追忆录》有别于东方的川端康成笔下的爱情故事。它彰显着人性的光辉、生命的顽强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老年人生命的价值。该作品不仅是爱情的礼赞,亦可视为生命的颂歌。晚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既是爱情的孤独者,也是生命的探索家,更是殖民统治下受压迫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进、顽强拚博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早熟的身体里始终酝酿着对爱情神圣执著的向往与追求,怒沉百宝箱,葬身鱼腹,是她对自我的救赎,从某种程度上说,象征着女性在斗争过程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然而,“人生而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她的爱情生命始终无法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40):13-14
从古至今,人们最向往和追求的婚姻莫过于门当户对,正是由于门当户对,而造就了众多天下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和润叶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两个的爱情悲剧也许就是因为大众追求的所谓的"门当户对"而铸成的。由于家庭、自身、社会等诸多因素的阻挠,少安最终没有和润叶在一起,由他们的爱情可以看到现代爱情的一些缩影。  相似文献   

13.
高君的《取暖期》是一部典型的底层文学作品,然而和一般的底层文学相比,它又显示出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 《取暖期》描述的环境是城市郊区的棚户区,表现的是租住在这里的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工人等底层人群的生活。其中爱情婚姻生活是表现的重点之一。向往爱情追求爱情幸福,是五四启蒙型底层叙事的常见主题。  相似文献   

14.
汉代,润色鸿业的大赋占绝对统治地位,使汉代文风平直呆板,缺少革新精神。汉末文坛巨匠蔡邕的恋情赋则独树一帜,蔡邕在赋中热情地歌颂爱情,大胆地表露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蔡邕的恋情赋对美女的描写细腻生动,对爱情心理地刻画淋漓尽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赋中以常人的口吻描写普通人的爱情婚姻生活,丝毫不带道德教化的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汉末文风,对后代的恋情文学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桥》是废名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通过解读《桥》中的"桥"意象,探寻作者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废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了这部小说中,通过小林、琴子和细竹之间的情感关系,诠释了对爱情的向往、抉择以及对女子命运的思索。"桥"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浓厚的彼岸色彩。  相似文献   

16.
对青少年进行初恋和爱情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对异性的向往是青少年的正常心理需求,应加以重视和引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扩大学生的交往面,注意进行道德、失恋、婚姻、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处于人生黄金阶段的大学生们,向往美好爱情的同时,由于恋爱心理不成熟,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恋爱心理,比如时尚攀比心理、玩伴消费心理、功利世俗心理等,本文初步探讨其中的功利恋爱心理,浅析功利恋爱心理的表现、成因、危害和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8.
杜拉斯的短篇小说《琴声如诉》是女作家当时自身生活状态与心境遭遇的写照。小说探讨了爱情的面貌,指出爱情既具有诱惑力又具有毁灭性。通过安娜这一人物形象,作品表达了对于激烈火热的情感的向往,同时也阵痛于甜美、永恒爱情的死幻与不可得。小说以酒精、木兰花作为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烘托气氛的道具,体现出杜拉斯沉郁、缓长、忧伤的文学风格。整篇小说以及小说里展现着的爱情,仿佛一首如泣如诉的行板,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9.
影片《白》中存在着“统治式爱情”与“伙伴式爱情”这两种模式的冲突与转化,其中“统治式爱情”主要是因为“性”和“金钱”消解感情的因素造成的,它体现了“统治式爱情”中地位的不稳定性、平等之不可能、爱情的不自由性这三大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导演对“伙伴式爱情”的呼唤与期待。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选人篇目较多,它们表达了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并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而流传于世,这些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