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剑  蒋宏 《新闻记者》2007,(7):68-70
就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而言,通过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已成为最重要的传播渠道,而传播者(记者、编辑)则是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的中介和桥梁。与一般的新闻工作者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由于工作领域的特殊性对其自身素质有了特殊的要求:具备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与背景:有较强的科普写作表达能力;有不断钻研科学技术的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传播已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科学传播对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支持科技,参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正面临看公众科普需求迅速变化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和效果呈下降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引发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及时适应公众科学技术普及需求变化,加快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科学技术与普及科学技术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学教育是培养埃德加·斯诺还是培养施拉姆 ?是培养一个健全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家和舆论监督者还是培养象牙塔里的传播理论家 ?是培养为公众服务的媒体第一线的新闻大师还是培养某个广告或IT公司的美工或公关策划人员 ?是培养具有挖掘新闻故事和讲述新闻故事的能力还是培养仅仅会制作网页和平面设计的技能 ?新闻传播院系最终目标是为公众和传媒服务还是为解决理论家们在传播学上的是是非非服务 ?新闻学和传播学培养的是不同的人才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根本不同在于培养人的方向上。新闻学培养的人才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  相似文献   

4.
1 研究背景与目标 科研成果的传播和获取是欧洲科学研究发展的支柱,目前公众在这方面的争论暴露出他们对科技出版物传播与获取条件的担忧。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欧盟科研总理事会组织了一项研究,旨在:(1)评估科技出版市场的发展,(2)探讨欧洲各国是否希望在欧洲整体层面上采取措施,改善科技出版物获取、交换、传播及存档的控制条件(考虑科技出版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机构)。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4)
舆论和新闻舆论文/何微究竟什么是舆论?舆论是民意,是公众的共同意见。深入一步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社会集团,或不特定多数人对近期发生的某个重要事件,某种经济情况,某种政治措施,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社会道德风尚等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公开表现...  相似文献   

6.
徐剑  蒋宏  王方群 《新闻记者》2006,(10):74-77
作为处在面向公众第一线的街道社区,能否承担上海“科教兴市”所提出的提高市民科学素养的任务?2006年6—7月,我们对上海市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和闵行区等一些街道社区进行了调研,调查和访谈了147名基层科技传播人员,了解和掌握了上海市街道社区科技传播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两会期间,百余名两会代表委员致信《中国科学报》,呼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科普工作地位,代表委员们认为:“科普工作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学普及”.①科普工作“这个关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问题”由此再次引发公众关注.科学传播的载体很多,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公众获取信息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媒体成为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②大众传媒已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普及科技知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①农民工作为在城镇长期或短期务工的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针对的重点人群之一,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较为薄弱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要求人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评价问题而非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实现科技强国,媒体肩负着传播科学的使命,如今省城媒体的科普宣传现状如何?近期,笔者重点关注了省城9家媒体的科普报道,现圈其亮点,指出其不足,以期引发媒体深化科普报道,弘扬科学精神,满足公众科普需求,从而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助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浈  张明伟  周荣庭 《新闻传播》2012,(3):69-70,72
进入Web2.0时代以来,互联网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得以充分展现,科学传播作为继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之后的重要概念,有许多新特点,如何借助互联网取得更好效果,需要系统地加以研究。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是网络科学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前的科学传播研究中,学者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公众层面,虽有人提及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但大多一笔带过。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的基础,本文以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分析基于开放获取的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