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伴随着现代性而来的是风险性。“风险社会”理论家警示,“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人们对社会风险本身和“风险社会”理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风险”对和谐社会产生负价值,“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正价值。深化“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对分析和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所可能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助于提高风险认识、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场语境。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存在着二重维度。这种状况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风险社会语境中面临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理论挑战,需要做出相应的理论调适。当代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直接后果,对风险社会的批判最终要指向对全球资本关系的批判,因而风险社会批判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逻辑。风险社会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逻辑的结合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历史唯物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是在深入分析和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机制、基本矛盾及演变趋势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总体上经历了萌芽、定型、深化等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科学阐释了风险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及其精神实质,深入地揭示了风险社会的路径选择,有效治理风险社会、积极应对风险事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当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影响和播撒不只是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层面上,它还表现为风险的全球化,各种风险犹如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造就了一个风险的世界、失控的世界。对此,吉登斯用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来解答风险全球化的动因、景象,并提出了应对全球风险社会的思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球风险社会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影响和播撒不只是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层面上,它还表现为风险的全球化,各种风险犹如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造就了一个风险的世界、失控的世界。对此,吉登斯用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来解答风险全球化的动因、景象,并提出了应对全球风险社会的思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球风险社会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有关社会风险的理论,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风险的特点,提出防范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当代发展理论的产生本身就是独特的风险意识的产物。现代化理论的嬗变中萌生了对风险问题的初步意识,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中风险意识有了较为系统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发展理论进一步在哲学层面强化了对风险问题的反思。在现代化研究的全球化转向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当代学术论争中,风险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理论的关键议题,理论家们建构起了以"风险社会"理论为代表的各种风险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而使现代化风险问题达致了高度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鸟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探讨了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现实社会风险重要的一个维度——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探明了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对象、“现代风险”与“传统灾难”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以及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哲学根源等内容。进一步揭示出在中国研究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审视风险社会的基本理论视角是实践的视角、辩证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对风险社会的现实拷问和理论攀升,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展开的。透视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无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建设还是就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而言,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理论家们警示: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风险社会"成为方兴未艾的话题,人们对风险社会理论和社会风险本身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风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这种关系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对风险社会的本质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社会风险的应对.  相似文献   

11.
在风险社会,刑法应当有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体现了风险社会刑法的应对。风险刑法理论为风险社会刑法的应对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应对社会风险,有必要对传统刑法进行合理的变革,但传统刑法蕴含的自由、正义、谦抑等价值理念不能摒弃。应当确立这样的刑法立场:刑法变革应当秉承传统刑法基本价值理念,吸收风险刑法理论的有益成分,弥补传统刑法在应对社会风险上的不足,以实现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刑法机能。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的提出近年来引起热议,风险社会所勾勒出现代社会的灾难性图景促使刑法学界试图提出风险刑法来应对风险的侵袭.但是综合风险刑法的观点,其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出现谬误,导致风险刑法失去理论根据.需要通过对风险社会理论的阐释,分析风险刑法在理论构建时对风险社会理解的层次谬误,对其以来的理论前提进行“证伪”才能揭示风险刑法的“伪命题”实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探讨了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现实社会风险重要的一个维度——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指出了"现代风险"与"传统灾难"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阐明了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哲学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并进一步揭示出在中国当代研究信用风险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人类社会已经从后工业社会进入到了"风险社会",吉登斯认为由于当今社会充满了危机和风险,我们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失控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各种潜在的危险正在日益侵蚀我们的安全。研究风险社会及其特征对我们在风险社会中该如何生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德里罗在《白噪音》中对当代美国社会风险问题进行的思考,与几乎是同时代的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有诸多相通之处。德里罗与贝克一样都很关注当今社会风险问题,在《白噪音》中,各种风险社会表征如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组织的不负责任、主体价值的失落、风险的社会分配等都有迹可循。同时,德里罗也暗示了人类跨越风险社会的希望。因此,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深入理解《白噪音》的社会风险表征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人们在享受各种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曾提出"社会风险"理论,而作为对这种"社会风险"理论在刑法学层面的回应,"风险刑法"理论在西方国家一时兴起,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就我国社会而言,其正处于社会的转型与变革时期,"风险刑法"理论的引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对于这种理论的实际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Beck风险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下,阐述了成人教育的使命及成人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研究者从继续学习、全民化学习的必要性出发,对知识学习重新定义,从知识经验的反思学习、个人主义危机下的学习以及责任伦理学习几个方面论述了风险社会理论下成人教育的新内涵。继而从"使能"角色和"经纪人"角色论述了风险社会中成人教育的新使命。最后,在国家提倡的终生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政策指引下,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从反思学习、品德学习以及社群学习等角度提出了成人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中的风险表现为难以感知性、难以计算性、延展性以及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认等特征。制度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现代社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具有丰富的现实性。在风险社会理论背景下,传统刑法中的法益保护原则和责任主义均面临着一系列危机。现代刑法需要在法益观念、立法模式及基本性质等维度对风险社会理论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9.
贝克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风险的日益加剧,对风险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乌尔里希.贝克早在1992年就提出人类即将步入世界风险社会,并在接下来的许多著作中作了详细的论述。本文从风险的概念出发,认为世界风险理论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人为不确定性框架中的生态学问题;恐怖主义和战争;国家与主权。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是当前世界各国基于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但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与矛盾的多发性以及教育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教育改革面临各种风险,其结果也因此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规避风险并确保教育改革达成预期的目标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以风险传播理论为基础,探讨和反思教育改革的风险及其规避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