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辉 《青年记者》2009,(12):79-79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的,有文献说中国的佛教经历了两汉魏晋的初兴时期、南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的初趋衰落时期、清末民初的转变时期等5个时期。①其中,魏晋南北朝是佛教“本土化”的大发展时期。之所以有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上的:在战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日子里,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别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东汉佛教的传人,无疑影响了之后中国雕塑的发展,石窟雕像、禅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笋,占了古代中国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断的历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终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汉化,与本土现实生活相结合,变得世俗化.佛教走入现实生活愈是深入,佛教造像便愈加写实,具有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样一来,使习惯了"大象无形"注重写意精神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极其写实的雕塑--罗汉雕像.  相似文献   

3.
西方宝主说,是中古时期欧亚大陆流行的四天子说中的一说,起源于印度,魏晋时期传播到中国。唐代,西方宝主说在《大唐西域记》和《释迦方志》中仍有记述",宝主"形象出现泛化趋势,这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一"大藏经"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称,它也具体指汇辑汉文佛教典籍而编成的一套大丛书.这是它的初始涵义.后来发展到泛指一切文种的佛典所编成的大丛书,如我国又有西夏文、藏文、满文、蒙文等大藏经,国外有巴利文、日文等大藏经,等等.可是最早的、流传有绪的,在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还得数汉文"大藏经".它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佛教向来被视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后,以中国为首的传统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佛教传播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地区,所以佛教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佛教在当代西方主要国家的  相似文献   

6.
施建平 《图书馆学刊》2015,(4):115-116,120
吴越国的永明延寿作为五代时期佛教各宗派的集大成者,一改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不仅著书立说,还参与或主持了大量的出版活动。他在吴越王钱俶的支持下,出版佛经、咒语、塔图、佛像等达数十万卷。这不仅推动了吴越国地区佛教事业的发展,更为中国出版印刷事业在两宋时期的大发展、大繁荣储备了人才和技术,也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的文化交流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波 《四川档案》2011,(1):36-37
"十二五"时期,是绵阳档案事业服务西部大开发、服务加快灾区发展振兴、服务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服务加快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的重要时期.基于对形势任务的深刻分析,我们提出未来五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是:解放思想、遵循规律、加快发展、追赶跨越.  相似文献   

9.
陈楠 《青年记者》2013,(2):18-19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经历多个朝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佛教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媒体应利用自身功能,促使佛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技术革新给佛教传播带来的影响1.现代传播技术使佛教获得更好的发展。禅宗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佛教思想亲近世俗的先天属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随  相似文献   

10.
说“弹指”     
"弹指"本是印度风俗习惯,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为汉民族表情达意增添了一种新的手势语.在佛教典籍和中土文献中,"弹指"有表示赞叹、惊嗟、警告、许诺、觉悟、招唤、敬礼、祝咒等含义.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弹指"这种手势语的功用也逐渐缩小,乃至今天主要表达"招唤"等少数几个含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人口二千多万,住民在早年主要从福建与广东迁入。台湾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在民间流传的宗教有十余种。除天主教与基督教在17世纪荷兰占领时期,从欧洲传入以外,其他佛教、道教、回教等大多从中国大陆传入。 佛教在台湾势力很大,大寺庙达4000多座,其收入每年有60多亿新台币。 在社会上佛教信徒到处都是,约占全台湾所有宗教信徒的一半。据李桂玲编著的《台港澳宗教概况》介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台湾的佛教团体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弘扬佛教,如使用广播、电影、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等媒体,举办各种法会、演讲会、旅游以及出版书刊来扩大传教,招募信徒。  相似文献   

12.
王威 《大观周刊》2011,(25):128-128,124
寺院是僧人生活的载体,亦是佛教一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是贵州佛教的繁荣鼎盛时期,佛教寺院之兴建亦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此时期,寺院遍布黔中各地。对明清时期贵州佛教寺院及其分布之探究,对于深入、全面地了解贵州佛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洪 《出版参考》2005,(20):41-42
晚年盛赞范文澜 范文澜是当代历史学家,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曾经一度否定了一切宗教,认为佛教是"迷信"、"蠡国殃民".因为<中国通史>影响大,特别在"文革"中,范老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对范文澜强调佛教是迷信的思想,赵朴初是不同意的.譬如禅宗是最反迷信的,禅宗历史上有许多破除迷信的故事,它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骨气.因为范文澜的话,与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话有关联,所以赵朴初并没有就范文澜的书,直接提出商榷.令赵朴初高兴的是,"文革"开始后,晚年的范文澜无事可千,读起了佛经.  相似文献   

1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道观藏经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藏书事业,还有一支新兴的力量,这就是佛寺、道观藏经(或称藏书)的兴起。佛教最初流传于印度,西汉来年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出现了佛寺,翻译了佛经,到了三国时期,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魏明帝大造浮屠,外来僧人云集洛阳马寺,翻译佛经;吴大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佛经的翻译丰富了出版的内容、译经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国僧侣的撰著、伪经的大量造作增加了佛教作品的内容、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围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6.
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报纸副刊的肇始者,它也开创了中国报纸140年来"凡有报纸必有副刊"的传统.报纸副刊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纵观中国报纸副刊自近代产生、发展至今的状况,可以看到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纸副刊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一个伟大创举.工程建设于1960年至1969年,正是国家发展遭遇极大困难的时期.在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苦条件下,林县农民凭着"一锤一钎"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开太行山",建成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相似文献   

18.
武则天受家庭影响而信仰佛教,其日用生活、政治捭阖均援引佛教助势,另一方面佛教亦在武则天的积极支持下,发展至鼎盛局面,特别是佛教中国化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被誉为"黄金时代",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隋唐时期美术发展的原因以及特点的基础上,探究隋唐时期佛教对绘画、壁画与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商帮,比较著名的"十大商帮"为晋商、徽商、齐鲁商、江右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闽商、粤商、陕商,而晋商位列"十大商帮"之首。"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从明末到清初,山西商人在商界叱咤风云了500多年,足迹遍布全国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