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在发展,理论在进步,学科在更新,新理念推动着新课改,新的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教学的最好诠释。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乐意上这堂课,是否乐意参与探索、交流等。只有做到学生乐学,能够有所获得,一个美好、和谐的课堂才会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话题。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准标》要求数学教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数学课程改革的这些新理念,我感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掀起数学史的教学盖头,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要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打造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8.
熊祖会 《考试》2009,(7):102-103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建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实施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适宜学生‘生成与发展’的课堂”。本文力从“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教学模式来谈宜于学生“生成发展”的数学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吴老师的课正是全方位地真正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本文浅谈了作者在学习之余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近期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提出的课题《数学生态课堂与学生发展》对我的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数学课程把知识和智力教育价值视为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而《数学课程标准》则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的颁布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  相似文献   

13.
要达成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目标,课堂是主阵地,必须改革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重构新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李春庭 《广西教育》2007,(7A):76-77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多,联系生活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书面作业多,实践作业少。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作业形式,展现新的数学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学习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相似文献   

19.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新课程的启动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注人了生机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礼 《陕西教育》2011,(12):29-29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