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编辑就是报纸的总策划”──访《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本刊记者祥云1996年元月6日,在《华西都市报》创刊周年庆典会上,四川日报副总编辑兼华酉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通报说:“哗酉都市报》创刊以来,短时间内产生较大反响,初步形成了贴近生活、可读性强、信...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08,(1):27-27
2002年7月2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向华西都市报全体员工正式宣布了新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人选.此刻,一手打造出这份曾经名震中国的都市报的知名报人席文举已经北上,以59岁之龄就任辽宁经济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3.
7月2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在华西都市报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为民兼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原总编辑席文举已就任辽宁经济日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易人@杜研  相似文献   

4.
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最早发端于都市报的开创者华西都市报。1998年3月,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  相似文献   

5.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同志来京,带来刚刚出版的《中国都市报研究文丛》一套5册。浏览这套文丛,真有先睹为快之感。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报工作的经验,终于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总结,这是中国报界的一件喜事。以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创刊为标志,都市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登上中国报业的宽阔舞台,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竞争中一支新生的劲旅。现在,全国的都市报已发展到四五十家,这些新兴的报纸以惊人的发展势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清新可喜的文风、灵活创新的经营机制等鲜明的特征,受到广大读者的由衷欢迎和赞赏,也引起新闻界的…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2,(6)
副理事长郭长久今晚报社总编辑杨贵方党的生活杂志社社长包天仁英语辅导报社社长总编辑 常务理事席文举华西都市报社总编辑彭长城读者杂志社主编李天岐苏州日报社总编样罗鸣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党委书记席玉虎英语周报社社长总编辑张小平东方航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理事李之侠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李华年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干正书贵州日报社总编辑张玉岭内蒙古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得录青海日报社总编辑王建男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张光燮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史定张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任和君宁波日报社社长卓维华昆明日报…  相似文献   

7.
我面前摆着两部新书,一是席文举的《报纸策划艺术》;一是肖云的《席文举新闻策划》(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10月出版)。前者是《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结合自己的办报实践,深入阐述了都市报办报理论和经营理论,以及对新闻策划的理论思考;后者则选取了席文举的20个典型策划案例,集中叙述和点评,有策划思维和策划实践的详细记录,也有画龙点睛的理论提炼。细读两书,会发现我们习惯理解的“新闻策划”远远不能概括其内  相似文献   

8.
策划竞争: 压缩时间超常规发展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说:“策划是都市报的精魂和制胜法宝”。都市报一诞生就面临竞争。 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面临成都晚报的巨大压力,当时的晚报发行量大,企业做广告得提前3个月排队。夹缝中求生存的严峻现实,逼得华西都市报只有采取与自然竞争相反的策划竞争。他们把策划作为报纸发展的助推器。策划贯穿于报纸发展的始终,贯穿于新闻改革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与自然竞争的“顺其自然”不同,策划竞争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实施过程也经过缜密的推演。其专注与投入,目的就是要“压缩时…  相似文献   

9.
肖云 《传媒》2000,(9):37-39
报界人士都知道,1998年<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发明了一种新的报纸发行方法,即"敲门发行"法.这个方法是如何发现、完善和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0.
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本能冲动就是向外扩张,最早的地域扩张冲动源自国内第一张都市报:席文举提出的"区域组合都市报"的理想促使《华西都市报》在重庆的最高发行曾达到10万份.但是,影响异也办报的因素很多,时间的推移、当地报纸的成熟、当地主管部门态度的改变、报社内部人事纷争、决策误区,都会导致异地办报夭折.  相似文献   

11.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1):3-5
2001年10月,经中国报业协会评选,《华西都市报》荣获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这是对《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此过程中创立的一套引领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办报理论和报业经营模式的充分肯定。“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市场化报业前沿的核心理念。最近,《华西都市报》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又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记者就此对《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进行了专访。记者:近两年来,席总相继提出了以“主流媒体”和“整合型媒介”为基本概…  相似文献   

12.
准备去成都报界采访时,就想起席文举,可早听说他到辽宁办新报去了,便设计了"没有席文举的日子"这样的题目,希望能告诉读者<华西都市报>这两年的发展.坐到成都同行中间,更是时时感到他的存在,很快得知,席文举回来了,在呢!能见到老朋友了,我们顿时释然,虽然距离上次见面足足相隔八九年.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经营策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面前摆着两部新书,一是席文举的《报纸策划艺术》;一是肖云的《席文举新闻策划》(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前者是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对自己办报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后者选取席文举20个典型策划案例,集中叙述和点评,有策划思维和策划实践的详细记录,也有画龙点睛的理论提炼。细读两书,实际讲的是“都市报经营策划”。其最大价值,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而上升到理论,提出、总结和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经营报纸的一套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我认为,以下三点特别重要。策划竞争:…  相似文献   

14.
陈翔 《传媒观察》2007,(8):12-14
成都报业市场竞争在中国报业市场化转型的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首创都市报模式以来,原本沉寂平庸的成都报业市场瞬时风云俱生,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中国报业竞争前沿,甚至引领中国报业竞争风向标。也正是在《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和办报模式的带动下,成都报业市场成为中国都市报的发祥地,成都报业市场竞争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竞争的一面旗帜。在以都市报竞争为特色的成都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15.
彭剑 《新闻实践》2002,(5):23-24
去年10月,《华西都市报》荣获中国报业协会评选的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今年前四个月,《华西都市报》发行量增加近10万份,广告量增加30%。这些成果表明,经营模式创新是报纸持续超常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华西都市报》是如何进行经营模式创新的呢?一、“整合型媒介”理论《华西都市报》的每一次经营创新都与其理论的开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2年1月,《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媒介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型晚报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晚报的新思维四川日报副总编辑席文举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城市报纸崛起的潮流势不可挡1993年,在中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指引下,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健康发展,使世界为之注目,同时也带来了传媒的大发展。特别是报业的发展,可以说到了破纪录划时代...  相似文献   

17.
李晓晔 《传媒》2002,(2):17-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报业来说,创新的意义也是如此。一家报社如果失去了创新精神,这家报社就失去了灵魂;一家报社如果停止了创新,这家报社的发展就丧失了动力。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改革风起云涌。在滚滚的改革大潮中,在大西南的天府之国,席文举偕《华西都市报》向我们走来。《华西都市报》以及“都市报模式”的出现,为报业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挥区域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努力开创省级晚报发展新局面四川日报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传媒的大发展。特别是报业的发展,可以说到了划时代的地步。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新型晚报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新型晚报大多是省...  相似文献   

19.
刘祥玖 《传媒观察》2002,(11):25-27
报业成都模式:竞争趋同 中国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是从都市报开始的。成都既是中国都市报的发韧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都市报模式后,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定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同时也标志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3年8月,贵州都市报创刊.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面世.然而,这两份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并未在报业市场掀起涟漪.这时,50岁的席文举正在带着手下奔走考察,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间,还需要一个具有撞击概念的事件才能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