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认识‘千米’”后,让学生亲自感知1千米有多长。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真正体验“1千米”有多长,使这个概念不再抽象、空洞;2.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品质;3.联系实际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源于度量,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应指向度量经验的积累。教师以“克与千克”课例为载体,围绕“对接数感经验,丰富表象感知‘量’”“对比构建标准,具身体验学习‘量’”“推理应用联结,反思辨析内化‘量’”三大策略,借助“十进制”,帮助学生积累克与千克的度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3.
面对"千米的认识"的现实教学难点,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实证研究,探索建立空间观念的有效体验活动,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聚焦"量感",实施"千米的认识"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学习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新教材第五册第64页“认识‘千米’”后,让学生亲自感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真正体验“1千米”有多长,使这个概念不再抽象、空洞;2.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品质;3.联系实际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请大家用手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穴生比划雪你能比划出1千米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因为1千米好长,用手没法比划的。师:对了!千米是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常用的单位。【评析:…  相似文献   

5.
“千米和吨”的认识光依靠书本的“纸上谈兵”式教与学,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出错。所以在教学“千米和吨”时,我带领学生一“跑”一“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1千米”和“1吨”的长度和重(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的念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他高兴地给我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总是笑咪咪的……”我毫不迟疑地将“咪”改为“眯”,并虎着脸“纠正”他:“‘笑mī mī’的‘mī’应为‘目’旁,不是‘口’旁,要记住是‘目’旁!以后别再写错了!”我的儿子不服气:说“是‘口’旁,不是‘目’旁”。他倏地把课本翻到“笑咪咪”那一页,指着“咪”字给我看,我不禁楞住了。他又把《新华字典》递在我手上,我翻到“mī”  相似文献   

7.
“玩”中学     
本文就“如何让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带学生‘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的问题,作了三个方面的探讨:实践中“玩”,增强能力;开放中“玩”,培养思维;计算中“玩”,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探、辩、用、融——审辩式学习‘五学’课堂”的理念及操作系统创造性地开发了“度量衡的故事:走进‘度’的世界”这节课,目的是在这节主题式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课中,引导学生在体验与对话中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9.
掣微介华缪 巍‘、 1.在下列各题的括号里填上分数或整数。 ’)平方分禾’、5份 一 粤本方米’=( 斗 7 50千克=( )吨 25立方厘米:( 2 .2干5二 (;一)三 一10_ )却‘七’勺%可尔数城‘协- 、_.怠、·心、‘!打J二于卜, 3.在下列各题的Q里填厂卜气气竺感“二”01.二、 ‘_鬓缤熟_  相似文献   

10.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量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教学中,沿“使用工具重视操作体验,建立1克的质量标准;少用工具重视思维体验,建立更多的质量标准;不用工具重视直觉体验,内化更多的质量标准”的路径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直觉,助力其量感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星期六下午,读五年级的苏斌与读二年级的表弟赵志一起在家里做作业。苏斌想考考表弟,于是问表弟:“‘氵(三点水)’和‘冫(两点水)’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那你知道吗?”赵志毫不示弱地反问道。苏斌很得意地说:“既然我能问你这个问题,我当然知道答案了。‘氵’和‘冫’都是汉字的偏旁,但是……”  相似文献   

12.
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现行教材对质量单位的教学忽视了对“度量的意义”和“统一度量单位必要性”的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史料阅读,还原‘质量相等的物物交换’,理解‘度量的意义’”“动手实验,理解统一质量单位‘权’的必要性”“再次实验,理解创造多种‘权’的必要性”“对话历史,选择‘典型事件’了解统一标准质量单位的过程”等主题活动,将历史事实重构成可以操作的主题活动,从知识源流理解质量相关知识,实现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的融通,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之一,它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与素养,也是获取其他知识、技能、素养的基本工具.笔者有感于浙教版八年级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课题的教学,既是学生对方程学习的深入探索与挖掘,也是对数学运算素养的内化与提升.从“亲历过程,在体验‘数学运算’中获得运算的方法与路径”“立足本质,在强化‘数学运算’中感悟运算的结构与变形”“拓展延伸,在深化‘数学运算’中提升运算的能力与素养”三个方面谈一谈“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15.
何谓“体验学习”?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估一估、走一走、看一看、称一称、算一算,实际体验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后者肯定优于前者。这说明:“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应用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笔者曾有幸在宁波市万里学校听过金莹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感受很深。这节课,金老师在先分类揭示课题,用三角尺示范画角,让学生初步直观感…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 ,‘说’字最基本 ,说的功夫差不多 ,‘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 ,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一年级“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安排 ,针对一年级学生语言积累不多 ,生活经验少的特点 ,依据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 ,在课的设计上 ,我遵循实践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 ,有话…  相似文献   

17.
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学生若要建立关于长度的量感,则需对不同的长度单位形成直观的感知和认识,进而能够结合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在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按照“创设无工具测量情境,代入量感初体验;增大无工具测量难度,加强量感直观体验;感受无工具测量发展史,促进量感感悟”的路径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无工具测量的深度体验,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18.
蒋守彬 《辽宁教育》2002,(8):113-1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认识‘千米““后,让学生亲自感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真正体验“1千米“有多长,使这个概念不再抽象、空洞;2.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品质;3.联系实际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9.
"千米和吨"的认识光依靠书本的"纸上谈兵"式教与学,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出错。所以在教学"千米和吨"时,我带领学生一"跑"一"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1千米"和"1吨"的长度和重(质)量。  相似文献   

20.
‘跨越式’跳高是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接触到的新教材;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跨越式’跳高技术的传授呢?我在主教材前面安排了辅助性练习。如首先进行(右)正踢腿练习,接着做左(右)侧摆腿练习。为帮助学生解决好蹬地的腿部力量,练习时,可用皮筋横挂在排球网柱上,皮筋上悬挂着各色气球大约15~20个左右。然后分组进行脚踢、头顶、手摸高挂气球练习。皮筋悬挂高度分别为脚踢时80厘米~1米;头顶时1米30~1米50厘米;手摸时1米70~2米。皮筋高度视全班身高平均数随时进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