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儿童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其语言的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技能完全可以触发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思维。结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时抓住儿童小说中"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四和常用习作表达技巧的触发点,有利于学生习作语言的创生。  相似文献   

2.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习作基础,习作兴趣仍需继续点燃。在动作描写中,学生往往写不具体,常常用概括的语言陈述。要让学生的习作写生动、写具体,可进行专项训练,以激活习作潜能,点燃习作热情。针对一节"动作描写"习作指导课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找到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描写练习。  相似文献   

3.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描写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而学生的生活中恰恰缺少了文学的熏陶,写不具体,成为学生习作的通病。在习作中必须教会学生描写的方法,达到"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习作的内容才会真正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小学习作来说,描写人物是个重要方面。但是笔者在批改习作中却经常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往往没有特征,往往看谁都像;没有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乃至心理描写,等等。怎样让学生习作中的人物"活"起来?笔者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浅析其策略,以供参考。一、要彰显人物特征,凸显外貌特点对于人物外貌,也许与习作内  相似文献   

5.
面对学生习作中内容单一、描写不生动的现象,笔者进行微型日记的研究,这项研究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习作语言增色,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的内容。在苏教版教材中,写人的习作共安排了8次,其要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安排。本次习作要求的关键是通过对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  相似文献   

7.
中年级习作起步中,小学生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主要会出现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具体等问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立足"文本",着眼对话,提炼描写的训练点;借助"表演",变换形式,激发儿童的表达欲;依托"评价",积极运用,夯实对话的描写力。这样,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内化文本中的"范式"语言,提升对话描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习作指导课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双向语言实践活动,在交流和表达中有效激发习作动机,确定习作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描写一处景物、一个景点等,但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特点的难度更高。为了让学生能根据习作要求有条理地描写多处景物,教师在教学时要扣准主题,教会学生运用该单元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综观当今小学生习作,发现心理活动描写存在陈词滥调、概括抽象等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变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在教学中以课文为范文,让学生破译心理活动描写的暗码,习得方法;在同龄习作、文学作品中进行辨析、品评,以及在魔法训练中加以落实。这样把课内破"码",课外辨"码"及训练中用"码"这三点串成一条行之有效的导行线,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0.
"内容具体"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小学生习作常见的毛病是: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细致,不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有些甚至无奈地、强制性地规定学生习作的字数,结果学生习作的字数倒是七拼八凑地凑够了,但其习作却是结构凌乱、语言混乱、内容空洞,不生动,不具体,让人看  相似文献   

11.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而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细节描写。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细节描写技巧,能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创作基础,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习作教学中细节描写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指导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登黄龙     
编辑导语 我看过许多以描写景物为主的学生习作,大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风景的优美,大自然的奇妙,而忘了抒发自身的情感。要知道,写景习作最忌就事论事、空洞地描写。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评改一篇习作,让学生认识到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情等把习作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读写结合能使学生阅读、写作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形式的读写结合策略有效地搭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提高习作能力。一、从典型的段落入手进行仿写,有效引导学生言之有序、言之具体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不少段落结构典型、描写具体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习作范例。如果我们能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是对此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实践运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不宜孤立进行,要充分结合教材,在单元整体内展开。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在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重点聚焦在表达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语句上提炼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要反复利用教材支架,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初涉习作的小学中年段,习作训练以阅读教学为本,以课外阅读与各类练笔为辅,却凸显写作知识要点发掘散乱,课外推荐阅读浅尝辄止,各类练笔习作疏于评讲三大问题。联系课标要求,发掘教材资源,依托源头活水,构建以语言描写为中心,勾连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的习作训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作中的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就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细节描写不"精"的问题,教师可从充分利用教材,积极拓展积累,打磨写作技巧三方面进行指导,以使学生切实将细节描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不少小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并且水平难以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习作教学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没有突出语言的交际性。一、习作命题示例及分析下面是五年级学生参观某地瀑布后的几个习作命题和习作片段。命题一:描写瀑布,要突出瀑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1.通过课前的捉蚂蚱游戏,促使学生形成习作前体验,获取习作素材。 2.引导学生表达体验,领悟抓住人物动作、心理、表情和语言等以及将所见所闻表达具体的叙事方法。 3.在观察蚂蚱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各部分特点描写蚂蚱的外形。  相似文献   

20.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内容。在描写景物时学生往往无从下笔,或者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而语言平淡,写空话、套话的现象较多。这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描写景物时有话可写、富有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