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2]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启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10次提到“大数据”一词,并提出各区、各校要开展信息化教学与教研活动,强调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1]。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强化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2]。教育部2023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强调“强化教研专业引领”和“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3]。由此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数据赋能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教育领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34。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范畴,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合作与交流等方式促进文化传承、自主建构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活动,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水平,也影响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实践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阵地。新时代,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既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自觉行动,也是直面现实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百年的非凡奋斗创造出来的,对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1月教育考试部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指导命题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教学改革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1]28,对普通高中的教学与备考具有反拨功能。其“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备考观念,推动复习策略“转型升级”。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高三学生将面临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综合考查[2]。因此,一线教师需要打破原有基于考试大纲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世界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教师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数字技术应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2]。智能时代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蒋孟引(1907—1988),原名蒋德恒,号百幻,1928—1933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历史系,受雷海宗先生“西洋中古史”“西洋文化史”课程影响,“从此爱好外国史,确定了一生的学业方向”[1]。1936—1939年,蒋孟引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求学期间,他产生了“对于英国史的兴趣”[2]795。1939年蒋孟引回国后,先后在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和中央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转入南京大学,致力于英国史研究,做了诸多开创之功。因此,蒋先生是中国英国史研究的奠基人,是这一学术领域的开山鼻祖[3]。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是国家首次在化学课程相关文件中提出“大概念”一词。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课程理念中更是突出强调要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基于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课程任务,实现课程目标[3]。由此,标志着探索如何落实基于大概念引领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将成为未来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到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项目式学习是在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2]。  相似文献   

12.
桑苗 《语文学习》2024,(1):44-48
<正>“把小说艺术戏剧化”源于现代小说理论奠基人亨利·詹姆斯对小说真实性的执着追求,是其小说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詹姆斯认为“真实的气氛是一部小说至高的品质”[1],“一部小说得以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它确实意图表现生活”[2]。詹姆斯曾痴迷于戏剧和戏剧创作,他坚信“小说艺术的真实性以及展示过程中犹如戏剧一般的直接性”[3]。为此,詹姆斯倡导“最大限度地降低作家的叙述声音,同时将作为完整有序的‘有机体’的小说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阅读的过程与观看戏剧一样,具有直接的戏剧效果”[4]。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提出分数除法是第三学段“数与运算”主题下的重要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颠倒相乘”的计算程序,一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应该被颠倒的是除数还是被除数,更遑论颠倒相乘的原理了。[1]但是,这个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的良好素材,也是培养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2]。近来,有不少研究尝试提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假设性学习路径[3,4],这些路径主要从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的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多种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比如刘海燕等[1]对“职教云课堂”和“腾讯课堂”在食品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吕滋建等[2]对“1个平台+多种直播互动”的线上教学模式展开分析;童冬梅等[3]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号、QQ群课堂、问卷星等多维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式;二是运用单一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5.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让学生面对复杂、真实问题,运用已有的学科认知角度,通过驱动性问题组织、引导、展开教学活动[1]。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定位与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学”的本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的本质强调以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为导向。项目式学习中“教”与“学”的核心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在对真实问题的解决中由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2]。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刘慧  葛芳 《地理教育》2024,(S1):160-162
<正>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在“优化教学方式”方面提出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的要求[2]。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11月15日,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新增4个国际单位制(SI)词头——ronna、ronto、quetta、quecto,分别表示1027、10-27、1030、10-30的数量级。2023年5月20日,在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纪念活动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国际单位制新词头中文名称——容[那]、柔[托]、昆[它]、亏[科托]。  相似文献   

18.
<正>“深度学习”主张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理解和解释历史就离不开“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1],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2]。真实学习问题必须依托真实历史情境,真实历史情境需要借助“史料”来建构。但由于精力、能力和视野的限制,大多高中历史教师很难开发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史料。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使课程内容情境化”[3],这是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大概念源于西方教育界,威金斯等人较早对大概念作了界定。[1]国内关于大概念的研究多见于2018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之后,2020年的修订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称“20版新课标”)也提及大概念。[2]从学术视角看,学界强调大概念教学的旨趣是“追求理解”。如威金斯主张以“追求理解”作为大概念教学的目标。[3]也有学者认为大概念教学的追求是从讲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专家思维。[4]但仅将教学目标定为追求理解是不够的,本文将尝试结合课例探讨寻求认同的大概念历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试题设计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和非农化产业显著的乡村区域涌现出的一类具有“非城非乡、半城半乡”特征的过渡性地域[1]。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各区县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图1为苏州市行政区划简图[1]。图2为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统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