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宋人韩元吉《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词云:“登临自古骚人事。”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喜欢登山临水。登高临远这样一种现象。阮籍“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晋书·阮籍传》);陶渊明归田后醉心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的生活;来之间被流放后写下过“越中山海高且深,兴来无处不登临”(《桂州三月三日》)的诗句;高适也曾自得于“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陆以寄傲”(《陆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序》)的日子;白居易则说:“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龙门下作…  相似文献   

2.
古代儿童游戏与游戏童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儿童游戏与游戏童谣,散见于历代史书传记、逸文杂录,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论语·述而》:“游于艺。”朱熹注:“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缺者也。”游戏,是用六艺之教,陶冶身心,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综观古代儿童游戏的方式暨游戏童谣的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传授知识游戏,活动游戏,竞技游戏,智力游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实际意义。传授知识游戏如:行L子家语·辨政》记载商羊童谣:“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该书解释说:“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它朝下,止于殿前,舒…  相似文献   

3.
苏鹏  韩文娟 《兰台世界》2007,(5S):69-70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尹明珠 《大观周刊》2011,(32):151-151
寓言,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索寓言》,历来为世界各国所传诵。  相似文献   

5.
“金箧何人深汉策,白云千载护秦封”(明·李攀龙《怀泰山》句)。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其祭告天地文书皆镌之五版,敛之金匣,封埋祭坛之下,史称“金崔玉册”(亦作玉简、玉牒、玉检)。《汉书·武帝纪》注弓据康之语:“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五《封禅》篇亦云“树石九,泥金八幽;鸿律蟠来,如龙如虬。”早在汉代之初,已有泥金检玉之制。(史记·封掸书)载:“(汉武帝)封广文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工谋书,书秘。”又明王思任(登泰山记)称岱顶有“汉武王检…  相似文献   

6.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是否有地圆说,这个问题是在明末传入了西方地圆说并且被一部分中国天文学家当作正确结论接受之后才产生的。而答案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有”——非常热衷于为祖先争荣誉的中国人是决不会将一个谬误“栽”在祖先头上的。然而,这一问题并非~个简单的“有”或“无”所能解决。被作为中国古代地圆学说的文献证据,主要有如下几条:1.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引惠施)2.浑天如鸡子。天体国全。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嘉黄。(东汉·…  相似文献   

8.
闺阁,在中国古代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也无需去考证。在《辞海》词条里,闺阁有这样的含义:一是内室。《史记·汲郑列传》:“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后多指女子的卧室。《宋史·涂端友妻传》:“吾闻贞女不出闺阁。”二是宫禁。《汉书·司马迁传》:“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宕穴邪!”从中可见:其一,闺阁是一个物质空间,在中国古代,它渐渐地专指成年未出嫁女子的起居之所。其二,闺阁又是一种特有的人文形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禁忌形式,在中国古代,它渐渐主要地成为对女子的禁忌,即:闺阁实际上是对女子的拘…  相似文献   

9.
周学军 《历史档案》2000,(3):F003-F003
《清史稿·藩部世表三》载:“居科布多之札哈沁三等信勇公: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光绪六年袭。”刘锦藻著《清朝续文献通考·封建考六》则云:“札哈沁三等公……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光绪八年袭。”高文德、蔡志纯编著的。蒙古世系,,亦将车(策)林多尔济列为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包桂芹编著《清代蒙古官吏传》则云:“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弟,光绪六年袭三等信勇公”。以上史籍对策林多尔济的袭爵时间及其与敏珠尔多尔济关系的记载有误。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四日科布…  相似文献   

10.
曹之 《编辑之友》1997,(4):60-62
凡例又叫叙例、例言等,它是说明著作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它对全书内容、体例的整齐划一是十分必要的,史书尤其如此。刘知几《史通·序例》云:“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今人吕思勉亦云:“凡有统系条理之书,必有例,正不独作史为然,而作史其尤要者也。与其炫文采作无谓之序,毋宁述条理、明统系,而作切实之例。”(《史通评·序例第十》)  相似文献   

11.
别林斯基在《伊凡·克雷洛夫寓言》一文中说:“寓言是理智的诗。”我读陈忠义的寓言作品时,也有这种感受。 陈忠义从事寓言创作多年,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  相似文献   

12.
佛教因果说与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我国之前,我国也有祸福因果的观念。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云:“多行不义必自毙。”《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此类观念,都是从总体言善恶之行会导致相应的祸福趋向,而并非指具体的祸福诸行必然会导致相应的祸福之报。这无疑是不错的。佛教的因果说,则与我国固有的祸福因果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佛教认为,一个人的善恶诸行,都会导致相应的报应。《瑜伽师地论》卷38云:“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一个人的所有思想言行,小至一念之起,一言之发,一事 之作,无不造成一种业力。这种业力,具有不报不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讨论的,是我国古代的文献。这里,首先谈谈“文献”这个词。 “文献”首见于《论语》“文献”作为一个复合词,表述一个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 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对“文献”意义的训释 孔子所说的“文献”,指的是什么呢?今天能看到的最早解释,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他说:“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显然,郑玄以“文章”释“文”,以“贤才”释“献”。那么,孔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历史上,“无为”与“有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庄子·大道》称:“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孟子则说:“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始终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15.
兵书略“兵家”一般是指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但在《汉书·艺文志》中是专指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及其著作。《汉书·艺文志》云:“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艺文志》将兵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其中兵权谋家是专论用兵之战略  相似文献   

16.
“杏林”、“杏坛”两个词虽不常用,但极易用错。请看:“战国时名医扁鹊,医术高明,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和小儿科等,还创造了切脉医术,为脉学的倡导者,当时曾誉满杏坛,后被秦太医忌杀。”这段话中“誉满杏坛”用错了。何谓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处所。《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zī)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寓言,本非实  相似文献   

17.
大千世界,纷纭变幻;宇宙万物,诡谲莫测;日月星辰,风雨雷电,a无不呈现各自的特点,或赏心悦目,或惊魂动魄,蔚为壮观。日食,即是其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自然景观。民国三十年(1941)九月二十一日,在我国的腹地18省118个县曾发生过一次日全食,引人瞩目。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日食记录,最早的一次是《尚书·胤征》记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诗经·小雅》记载:“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这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十月朔)的日食。《春秋》一书对日食的记载达37次之多,而从古代到清朝史书上共有一千多次日…  相似文献   

18.
管仲脱囚处     
《沂州府志》记载:“堂阜,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脱囚于此。”《左传·桓公·子纠争国》载:“管子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同脱,释放)之。”“堂阜”即今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西高都村边的一条小河处,故历史上也称“堂阜水”。“堂阜遗迹”是蒙阴八景之一。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或敬仲,颖上人(今安微颖上县)。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才能不凡,从小就与鲍叔牙是要好的朋友,故鲍叔牙对他十分了解,对他的才识非常敬重。的才识非常敬重。《管子·小匡》载:齐襄公荒淫无度,“不听国政”“卑圣侮士,唯…  相似文献   

19.
九嶷山,因“舜葬九嶷”而千古闻名.据《史记》记载,“舜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五帝本纪》),“德自舜明”(《尚书·舜典》).  相似文献   

20.
关于舜的崩葬之处,早期的典籍有如下三种记载:第一,《墨子·节葬下》云:“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装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吕氏春秋·安死》亦云:“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所谓“纪市”当与“南己之市”无异。此地究在何处,无从查考。照此记载,舜乃崩葬于西方。第二,编子·离娄下》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鸣条”究为何地?与商场代纣的“鸣条”是否一地?众说纷法,兹不絮论。但《孟子慨然总结舜为“东夷之人”,那么其崩葬之地当亦偏于东方。第三,《山海经·海内南经》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