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起始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参加了杭州市第七届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期间,针对目前语文教学在制订三维目标上存在的问题,与会者深有感触的一点是:第一课时层次不清、特征不清,使听课者往往很难区分到底是在听第几课时的课。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有必要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的制订和操作中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为什么教师不感兴趣?第一课时真的上不出精彩吗?第一课时演变杂交成第二课时,长此以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还是有弊?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如何显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几位语文老师以及几个班的学生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试图破解第一课时难上之谜,并竭力唤起建构第一课时有效性教学的“范式”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识字学词就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侧重于学生对字词的认识感悟,并在课堂上总会留足学生规范写字的时间。接下来,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尽管转移到了理解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上,但再独具创新的课第一环节要进行字词的复习与检查,因为这是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发现问题今年4月,我担任了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评选工作之课堂教学考核语文组的评委。但听了很多课后,我发现,好多选手连第一课时都上不好。大体表现为两种现象:其一,目标的越位。具体表现为第一课时包揽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或逐段分析讲解,或深究课文主题,挤占了学生的读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走“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之路,已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同样是语文教学环节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明确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避免教学设计中的"异化"和"越位",探索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实质上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教学效果,为第二课时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触摸”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件愉快的活动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正确运用触觉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做“喝水的乌鸦”的演示活动:学生看到渐渐升高的水面,很轻松地就突破难点,激发了兴趣,掌握了课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思维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又如教学《刻舟求剑》一课时,让学生用文具盒当舟,铅笔作剑,进行演示,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刻舟求剑者”的愚昧可笑。教学词语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加深理解。学习《蒲公英的种子》一文时,学生…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遇到了一些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时很多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运用激励性教学法可以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同时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一、明确目标。不畏浮云遮望眼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之所以收效微,是因为低、中、高年级教学目标不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侧重点不明.归根到底.是因为课时教学目标不明、不简、不适。要明确课时教学目标.首先.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会积累、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达到立人的目标.直到学生离开教师的帮助.照样能学语文、用语文、会做人。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更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义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第一课时如何设计才能取得高效呢?  相似文献   

12.
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铭 《时代教育》2010,(3):286-286
语文教学提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更多地体现工具性,而第二课时的教学更多地体现人文性,如何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有机地统一,尤其是在第一课时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教学指导,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A0):30-31
当前教育事业逐步发展,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教师也会失去教学信心,此种尴尬境地令人担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中,语文属于公共基础性课程,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育人责任,但是在院校中占据大部分课时的语文课程却难以发挥出正确的作用,反而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所以本文从几方面分析探究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总课时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学生厌学、教师怕教是目前作文教学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下达的“减负”令下,许多学校将“减负视为目的,认为只要学生的书包轻了,作业少了,就实现了“减负”。这就太片面理解了“减负”的含义“减负”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某些过重的负担应“减轻”,但不足的负担应给“加上”。在目前仍不尽如人意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减”与“加”的手段实现增效,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作文教学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形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误区现象一:喧宾夺主——重“创新”,轻基础。如《麻雀》第一课时教学片断:(学生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16.
戎艳 《海南教育》2014,(16):31-31
基于语文本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密,实现语文课堂的"言意兼得",已经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一、"言意兼得"的种种误区1."言意"分离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把"言意"生硬地分离开——"意"的理解、感悟远离"言"的品味,"言"的学习、揣摩则脱离"意"的把握。有的课堂把"言"和"意"理解为并列的两条线,有的片面理解为第一课时应着力于内容的理解,即"意"的学习,第二课时则应着力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言语形式的揣摩,即“言”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认为第一课时难上,要么错位,要么越位,导致第一课时教学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无非是让学生认一认生字,学一学词语,读一读课文,理一理脉络。其实,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样需要“精彩”,需要教师去细细思量如何上出语文味来。接下来,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动物过冬》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让第一课时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教学第一课时,应扫除朗读障碍,读通文本;链接原始经验,理通字词;把握思路脉络,疏通结构;激发阅读期待,融通内涵,从而提升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的第一课时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语文教师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探究有效、活泼的第一课时教学。下面我就以《春联》为例,谈谈第一课时中的"词块教学"设计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