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课程.教材.教法》2017,(11):108-114
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是教师反思性实践与文化理解融合生成的一个概念,它揭示了教师反思实践的文化理解性特征和教师文化理解的实践反思性特征。成为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是多元文化时代对教师角色的客观要求。具有多元文化协同共生的文化目的理念,养成对"文化偏见"或"文化前理解"的批判反思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化引导转换与文化共同体构建能力,是教师作为文化理解型反思性实践者的基本素养。阐释这一概念有助于重新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角色定位,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2.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以及平等相处与相互关怀,是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汤颖  李飞 《高教论坛》2023,(8):57-61
理解型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大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理解型师生关系在大学场域的建构需要消解师生间角色认同的主体藩篱,师生对话的文化失语以及师生教学价值取向的共识屏障。对此,在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构架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路径,即:大学师生主体角色价值的确认与对话失范的规避;基于历史与发展的师生文化对话关系生成;目中有人,向学而教的大学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角色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元文化的社会对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多元文化教育正是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种理念。教师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角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应具有多重角色:教师是所有学生的关怀者,教师是多元文化的理解者,教师是本土知识的专家,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教师是行动研究者。探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角色对教师教育也具有启示:更新培养观念,设置多元文化视野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模式与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一元文化课程的反思与批判,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多元文化的课程模式,分析了多元文化社会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教师应该是多元文化的理解者、本土知识的传授者、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行动研究者。  相似文献   

6.
教师课程理解的差异是造成课程改革实施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课程理解是在教师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的交流互动中建构提升的,从社会文化建构的视角探究影响教师课程理解的深层原因,可以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四个维度审视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的理解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评价需要积极回应的问题。以哲学诠释学为基本理论支撑,从理解的视角探讨教育评价,体现了教育评价中多元文化的视域融合及评价主体的平等对话。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教育评价主张尊重文化多元,包容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偏见,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适应性和公平性。在实践路径上,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教育评价要求评价者树立文化包容的评价观念,通过增强协商对话营造文化交融的评价氛围,强化质性评价促进评价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课程理解的差异是导致当前幼儿园新课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社会文化建构的视角探究影响幼儿教师课程理解的深层原因,可以发现不仅幼儿教师自身的认知会对其课程理解产生影响,而且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的支持等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课程理解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教师自身在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支持的互动过程中建构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形成中的“理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师专业化中,“理解”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对两个专业的理解分为两种水平:对执教学科的操作型与概念型理解和对教学的操作型与概念型理解。教师只有对教学的理解处于概念型水平,对执教学科的理解也处于概念型水平,才能自觉、有效实施理解性教学。促进师范生在对教学深刻理解,不能完全由教育类课程独自承载。促进未来教师加深对执教学科与教学的理解是促进教师双专业化的有力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文化和价值并存的条件下,理解各种文化观念,重建文化秩序是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文化是一种追寻意义的活动,是指导与规范人们行为的实践精神。要理性地分析和把握各种文化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各种文化观念都与一定时代的人们的利益占有与实现方式相关。功利主义文化的盛行造成了社会人心浮躁和价值迷失的严重后果,仁爱互助文化对于功利主义的泛滥可以起到济时纠偏的作用,但根本上只有用道义论文化才能克服与超越功利主义文化。建构文化秩序要注意日常文化、批判性文化和理性文化之间的关系。主流文化是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反映主导政治诉求的文化或观念意识,其本质是理性的、自由的、人道的文化。建构文化秩序还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主流文化是多元文化存在合理性的背景、前提,是多元文化运行发展的基本框架与边界,主流文化又要不断展开与多元文化的对话与融通。  相似文献   

11.
This qualitative study attends to six Singaporean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diversity and understanding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o illuminate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narratives on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 These cases illustrate that, beyond reflection on identity and diversity, there is a need for teachers to examine how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principles have shap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authors discuss findings in light of socio-political constraints faced by Singapore teachers and forwar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的西方国家,也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源.传入我国之后,对于我国的教育有诸多启示.文章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发展和变化,重新审视教师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多元文化的欣赏者、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维护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积极行动者和地方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会有一个文化不适应的过程,而内地民族班的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文化适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价值认同和多元文化互相尊重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的平等。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角度研究内地民族班教师的素质培养是必要的,要提高内地民族班教师的素质就应该采取相对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素养是多元文化时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已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教育探讨的核心问题。未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知识、态度及技能才能胜任其所面对的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教育教学工作。文章从知识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三个方面审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素养,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师幼关系冲突普遍而客观地存在于师幼互动中,其本质是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冲突,而教师文化敏感性的缺失则是师幼关系冲突难以缓解的症结所在。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文化敏感性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教师固守成人文化角色、缺乏对儿童文化角色的理解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文化反思。明确教师的文化角色定位、审视儿童的文化角色地位、辨析与反思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的差异、构建多元文化的职前职后教育体系是培育教师文化敏感性和破解师幼关系冲突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Africa Education Review》2013,10(2):184-198
Abstract

As schools in South Africa become increasingly multicultural, pressure is being put on them to meet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The South African Schools Act, No 84 of 1996, affirms the recognition of all forms of diversity in public schools. It seems clear from media reports, however, that diversity in schools is not readily accepted and that teachers are largely held accountable for racial prejudice in schools.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whether teachers fully underst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a means to adequately manage diversity in school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a project was undertaken to establish what student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 and what they regard as the most important aim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Data were obtained by the use of semi-structured questions serving as a self-report instrument.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consolidated and categorised into themes. It became clear from the data that most respondents showed a seriously deficient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aims and material manifestation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t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that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should be scrutinised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y are providing the right kind of knowledge content to prepare student teachers to function competently in multicultural schools.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引导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负责为多元文化学生创造高效的文化回应式教育体验,那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就应该培养教师与多元文化学生和谐共处的能力。随着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凸显,以及美国中小学生种族、族群、文化和语言结构的多元化日益增强,美国中小学教育更需要擅长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师。针对现实中孤立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其低效问题,美国提倡设置基于全球观培养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多元文化知识基础、态度,形成持续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西北民族地区6个县级行政区605名义务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的多元文化态度水平较高,但多元文化知识和能力有所不足;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在城乡、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所学专业、民族背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据分析,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教师的教育经历与学习状况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创造民族之间实质性接触机会,促进跨文化互动与交往;在教师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深化对不同民族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Smith  Robert W. 《The Urban Review》2000,32(2):155-176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backgrounds in the inclusion of 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 in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A case study approach is used involving two social studies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widely different background experiences and beliefs in relation to cultural diversity. Background experiences are viewed as having explanatory value in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receptiveness to a multicultural teaching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的知识和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是核心。教师的文化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模糊的文化意识、偏激的文化意识和自觉的文化意识。自觉的文化意识是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自觉的文化意识包括三个特征:理性、多元性和个性。教师的文化意识受到教师的文化背景、教师的文化认识、教师所处的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升教师文化意识的策略主要有:创设有利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教育环境;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开展学校和社区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