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教师课程理解的差异是导致当前幼儿园新课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社会文化建构的视角探究影响幼儿教师课程理解的深层原因,可以发现不仅幼儿教师自身的认知会对其课程理解产生影响,而且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的支持等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课程理解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教师自身在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支持的互动过程中建构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者,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课程资源有目的、有组织地投放,让学生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构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重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参与动机不足、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难以体现及教师面临多重角色的冲突,等等。而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准备不足与改革频繁导致教师动机不足、课程文化导致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被忽视、任务主次不分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因此,要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构与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一致的教育评价制度,二是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完善学校组织文化,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作多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重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参与动机不足、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难以体现及教师面临多重角色的冲突,等等。而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准备不足与改革频繁导致教师动机不足、课程文化导致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被忽视、任务主次不分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因此,要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构与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一致的教育评价制度,二是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完善学校组织文化,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作多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教法》2016,(11):95-100
教师个人课程是教师根据自身的课程理解和实践经验,对既定课程进行加工重组和自我建构,从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运作的课程。它具有实践性、个体性、生本性、建构性和缄默性等特征。开展教师个人课程研究具有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实践能力、助推课程改革深化、拓展课程研究视域等价值。教师个人课程的实现既要强化教师的课程理解、课程素养及实践反思的内生机理,又要加大政策引导、文化引领及制度保障的外驱策动。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F小学成立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团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管理制度,建构了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自身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对学生参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正确引导,社区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师素质提高难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既需要依靠政策、制度等外塑性的推动,更需要主体内生性的态度和行为做出恰当的回应.激发农村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塑造促进教师发展的文化氛围尤为迫切.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呼唤教师协作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总和.师生不同文化主体在价值体系、文化资源、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文化冲突成为可能.在高校德育课程教学中,通过文化冲突,对话沟通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理解与创新;构建理想的课堂文化,需构筑师生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树立文化的对话意识,在多元文化互动与冲突中理解与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表现出的两难状态源于改革与其所处情境之间的张力,而教师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遭遇的张力可分为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四种类型.改革者需要正视这些张力,分析其形成根源并对症下药,同时还要采取综合策略,从整体上思考并消解课程改革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高师教育学课程历史悠久,是师范院校的标识性课程,在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师范精神等方面作用显著.教育学课程资源的贫乏成为影响教育学教学效果的瓶颈,实践中,要帮助教育学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实践等方面开发和利用教育学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教育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叶少雄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19-220,228
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者,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课程资源有目的、有组织地投放,让学生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构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师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特质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是解放教师和激发课程活力之关键所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孤立的教师文化之成因可以从教师个人和教学实际情境两个角度分析,而合作的教师文化可从营造适宜的组织气氛,建构教师间的相互对话,善用教学观摩进行专业交流,运用民主参与的合作成长模式和建构教师间相互支持的协同合作网络等方面重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理解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进行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个体精神和生存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课程理解存在对象狭窄化、取向极端化和角色对立化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我国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理解取向是教师从生存视角对课程精神进行忠实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工作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尤其是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如何转变,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切实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增强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是教研员从学科指导者走向课程领导者的关键所在,也是形成浓厚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课程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价值是课程对学习者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不同的课程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政府的责任与支持、学校的文化与氛围、教师的素养与能力、学生的主动与建构、社区的资源与利用、家长的理解与参与等是实现课程价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课程意识决定了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而决定着教师在实施课程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包括理解课程,多维使用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建构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师文化的校本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探讨的问题。教师文化的校本建构,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解决传统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调节教育行为、实施教学的人性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文化的校本内涵,是指教师群体所共有的语言、态度、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师间的相互关系和彼此联系的行为习惯。现代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积淀和人文哲学价值底蕴的综合反映,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多重影响。它是学校历史传统与现实发展的整合,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是提高校本文化品位,凝聚教师智慧,追求卓越,创立精品,培植名师, 实施高素质教育的保证。现代教师文化的校本建构,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有目的的活动,是教育者与管理者心灵深处多元文化的碰撞、理解与升华的结晶。在教育实践中,要通过优化教师群体的文化素质,创建诚信共生的文化价值, 整合多元管理的文化机制,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校本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人们说的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又多指学生文化、教师文化,或校风、教风、学风,而很少涉及课程文化。课程文化资源开发之所以被片面理解或忽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没有弄清楚课程文化的含义,没有认识到课程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一年多来,北京市十一学校、第九中学、中关村中学、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八一中学、建华实验学校、宣师一附小、翠微小学、澳门蔡高中学、河南省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对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语文和数学学科的课程文化资源的…  相似文献   

19.
课程理解是课程主体对课程所产生的意识的总和。课程到课程理解暗含一种观念的加工,这种观念的加工,实现了主体的建构过程。教师在对课程的理解过程中应与课程设计者、教师自己、学生进行三次对话,以缩短教师与课程设计者、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自省与自觉,实现主体双方在对话中对课程理解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20.
从德性与文化相互建构的视角出发,对当下高校教师德性缺失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发现高校制度文化的能力主义的伦理倾向以及底线道德在实践中的运行,构成了教师德性提升的制度文化困境.审视与反思高校制度建构的伦理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实践运行中的制度公正,可为教师德性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