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截止2008年底,韦;断块目前综合含水为67.2%,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平面和纵向水驱不均,仅依靠分层注水和调水工作难以提高对剩余储量的动用,为给区块后期开发及韦8等其它稠油开采提供借鉴,本文以韦5稠油目标,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开展调剖表面活性荆驱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克兢 《今日科苑》2009,(24):48-48
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整体具有纵向非均质性强、水驱动用程度差、采收率低的特点,迫切需要推广水井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改善纵向水驱波及程度。本文主要对胜利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技术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层注水开发的油藏适应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理 《今日科苑》2012,(10):114
本文通过对F4储层的特点、层内、平面及层间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关键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F4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均比较强,需要细化F4储层内的沉积微相研究,深入分析F4储层内每一层砂体包括反映含油能力、储集性能、储层岩石渗透能力、变异系数等影响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的单项参数进行评价赋值,计算各参数权重系数,最后综合得分、定量评价,为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给出精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项目通过对深层高压低渗油藏进行精细地质研究和综合评价,根据目前水平井钻井、完井工艺,对该类型油藏进行水平井开发适应性筛选,优选目标区块,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应用建模技术建立准确的油藏地质模型,多参数综合确定水平井的选层标准,从平面、纵向、方位、水平段长对水平井部署进行对比、优化,从注水参数、注水时机进行油藏工程论证,建立水平井产量预测模型,确定水平井合理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6.
坨82断块2002年试采,2004年正式投产开发,是胜利采油厂第一个稠油热力开采的区块,也是胜利采油厂重要的产能接替阵地。经过4年多的开发,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汽汽窜,导致油层纵向上动用程度低;稠油井底水锥进速度快,边部部分井含水上升。针对目前坨82断块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遵循"真实客观的基础地质研究是建立准确地质模型的基础"的原则,通过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RMS地质建模软件,建立坨82断块沙一段I砂组精细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7.
谷雨  宋玉龙  郑伟涛  石飞 《内江科技》2012,(11):136-137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较低。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封闭油井的产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亟需相应的研究。其中,注水替油技术的选井是否合理对单井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注水替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岩溶地貌特征、储集体类型、完井位置、水体能量及含水特征、原油物性、溶洞定容性等六个方面总结出注水替油的选井原则,对现场注水替油优选措施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条带窜流,而中低渗透层和中低渗透区吸水很少。这样各类油层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细分层系,对不同性质的油层实行分层注水和分层采油,使高、中、低渗透油层同时发挥作用,解决储量动用的不均衡,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孙继峰 《内江科技》2008,29(5):97-98
大庆葡北油田处于开发后期,综合含水达到88.6%,三大矛盾及水驱开采不均现象突出。对该地区葡I组油层开展了宏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合分析得出PI6-9砂层组为该地区非均质最强区,PI1-5砂层组次之,PI10-11砂层组最弱,并认为沉积相是影响该地区非均质性的最主要因素,后期注水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今后油田制定开发和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阿拉德油田侏罗系西山窑组油气显示层段丰富,储层具有非常强的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层间岩性变化快,层内隔夹层发育、粘土矿物含量不均,平面上有效厚度差异大,且储层具有极强水敏、较强盐敏的特性。需要选取优势产能建设层段,制定合理的注采方案,实现储量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1.
高丽 《内江科技》2014,(1):75-75,60
<正>临盘油田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严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本文对周期注水技术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对油田注水过程中如何注好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期注水简单易行,它不需要增加大量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常规注水系统的基础上就可实施[1]。一般来说,对于中低粘度亲水油藏、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在综合含水70%左右时采用周期注水效果较好。国内外大量的矿场试验资料已经表明,采用周期注水,可提高最终采收率3%~10%,同时可节约注水量30%~50%。[2]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指导下的细分小层技术,针对厚油层层内非均质影响,对剩余油监测手段进行了优选,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测井,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层内分层能力达到0.5米-0.8米,剩余油挖潜对象从二、三类层向一类层厚层转移,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体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一、2003—2005年局级分注示范区分注措施分析 (一)2O03年局级分注示范区——临13单元分注措施分析 1、区块注水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层间矛盾突出:临十三断块区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断块小、含油小层多,单层储量较少,层系划分太细在经济上不划算。由于各砂层组间储层发育状况不同,以及砂体间沉积微相变化,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差异较大,层间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质性,这种情况在区块较为普遍,因此进行储层细分注水是改善层间动用状况,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期注水是通过不断在油层中人为的建立不稳定的压力场来扰动油层,使得同一油层内油水在高低渗透层之间相互交渗,提高非均质性储层的驱油效率的一种技术。针对北部过渡带地区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物性差、粘度高的情况,结合多年来在过渡带周期注水实验及效果,对北部过渡带进行周期注水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春光油田沙湾组属于稠油油藏,受地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水层共存等因素影响,解释评价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沙湾组地层测井、录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优选特征突出的参数,建立了测井参数与录井参数的交会图版,并据此形成沙湾组油气层测井、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春光油田沙湾组油气层解释评价符合率,同时对其它油层组的解释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杨家坝油田为例,对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采用的堵水调剖技术、水动力学方法和分层系开发理念,均适合研究区剩余油挖潜,大大提高了采收率。针对储层内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推进问题,提出采用堵水调剖技术,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受不同沉积微相类型的影响,单层内平面上物性差异大,使注水开发中物性好砂体优先动用,物性差的砂体动用较差,采取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波及效率,明显提高了水驱效果;垂向上受强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合采合注严重影响了部分层位注采见效的问题,提出了分层系开发的方式,合理进行了井网配置和开发层系划分,全面提高了剩余油的开发和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7.
文明寨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较零散,精细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对构造、储层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本文利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通过井组数值模拟技术构建断层、层面、渗透率、孔隙度等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剖析储层的平面和垂向非均质性,模拟出的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符合地质规律,为更好地控制开发后期储层物性模拟,使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和认识更合理,模型更为可靠,从而指导制订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8.
川西中浅层沙溪庙组、蓬莱镇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等特点,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实现该类气藏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然而,水平气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的优选却是一个难题,国内外虽然也做过很多研究,但多限于均质气藏的情况。鉴于此,本文利用ECLIPSE数模软件,结合川西中浅层致密气藏储层物性数据,分别建立了均值气藏分段压裂模型和非均质气藏分段压裂模型,对比分析了非均质性对水平气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优选的影响,得到了新的认识和结果。其中非均质气藏分段压裂模型中,讨论了渗透率沿水平井筒呈四种不同变化趋势情况下完井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这对川西中浅层及该类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的优选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大王北油田大37块位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油田开采的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快,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开采成为该区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大37块的含水上升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种策略:(1)加强注采管理;(2)完善注采井网;(3)补孔非主力层;(4)储层改造;(5)调节油井产液剖面和水井吸水剖面;(6)加大分注力度。  相似文献   

20.
梁家楼油田纯56块沙三中平均孔隙度21%,平均渗透率2553.9×10-3μm 2,单层厚度25 m,物性好,采出程度较高(43.17%),含水高(98.1%)。区块高含水、剩余油认识不清,从取芯资料分析该块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对剩余油控制程度不明确,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楚,需要在测井二次解释基础上进行精细地质建模,认清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