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北京、江苏和广东三省市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经费投入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中国区域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模式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属科研院所主导协同型,科研院所经费投入对企业经费投入有带动作用;江苏属企业主导协同型,企业经费投入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经费投入有带动作用;广东属企业主导但协同不足型,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之间有效协同不足。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提出促进创新系统主体间有效协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螺旋理论强调政府、企业和大学的协同演化和互动,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大学的高度重视,政府在企业—大学互动中的作用更是三螺旋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以我国大学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政府研发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市大学获得的政府科技经费投入非常显著地促进了该省市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数量和收入两方面的增长;并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计划的数量也是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数量/收入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以政府科研投入强度和人均政府投入科技经费为门槛变量,基于201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规模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显示,二者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政府投入强度处于中等区间为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对基础研究产出的最优促进区间;人均科技经费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研发人员规模对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强调资源配置和优化结构比单纯追求投入规模的增加对基础研究活动更有意义。我国整体上处于政府科研投入强度中等偏高、人均科技经费不足的情况,科研资源配置存在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安志  路瑶 《科学学研究》2019,37(4):617-624
利用苏州市1413家企业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政府科技项目的分配倾向及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并将政府不同研发支持方式的内在相互作用纳入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倾向于支持那些曾获得科技认定、内部研发投入大(研发资金、研发人员)、技术基础强的企业,科技认定是政府科技项目分配的重要依据。参与政府科技项目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其平均研发强度比未参与政府科技项目的企业高出3.75个百分点。这种激励效果受到科技认定等因素的影响,在获得科技认定的企业中,政府科技项目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在未获科技认定的企业中,这种激励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贤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78-80,86
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2—2008年全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高校的科技拨款对高校科技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滞后效应;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以产学研等方式影响高校科技支出,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政府对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经费资助对高校科技支出产生显著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6.
第一阶段使用SE-DEA模型对25所全国优秀高职院校2015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排名,其中有7所院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达到DEA有效。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值作为自变量,将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因变量建立Tobit模型,分析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科研人员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所占的比重、课题项目中投入人员及经费占教科研人员及经费拨入总数的比重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衍生企业发展情况是高校技术转移绩效的重要表现之一,研究衍生企业视角的高校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可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中国40所高校的衍生企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校较大的研发人员规模并未促进衍生企业数量增多;科技经费投入增加能够促进高校衍生企业,尤其是第二、三层级数量增加,同时使得高校衍生企业扩散效应,尤其是一至三、二至三层级扩散效应增强;独立于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能够加速高校衍生企业诞生,改变其扩散结构,使得衍生企业成立的总体步伐向前即较高层级移动;技术转让和入股两种模式下教师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对高校衍生企业数量有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较高的发明披露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衍生企业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廉水  张芊芊  王常凯 《科研管理》2015,36(10):169-176
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创新经费投入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创新人员投入虽然数量众多,但抑制了制造业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阻碍了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但促进了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的增加;产权结构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有着显著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在创新上有更高的积极性;政府支持促进了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了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将政府科技资助对象按照创新主体分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运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关系,侧重于对不同创新主体资助绩效的研究,并研究了不同政府支持强度下弹性系数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助都与区域RD产出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不同创新主体的弹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随着政府支持强度的下降,政府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系数依次变小、变大以及基本不变。这一研究为政府科技经费在创新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有效促进区域RD产出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行为,本文从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供给和需求角度实证分析了政府直接财政科技投入和政府采购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政府直接财政科技投入和政府采购均对我国自主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本文还发现,中国的R&D人员和居民消费亦对我国自主创新有正面影响,并且其对自主创新的促进效果要强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和政府采购,而出口对自主创新存在负效应。政府直接财政科技投入和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但其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均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2001—2010年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各项科技投入要素的投入规模与强度进行分析,剖析其形成原因,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对科技投入与产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不够,其中政府资金比例过低;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科技活动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例很低;我国煤炭科技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国内技术;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人员、科技项目、技术引进经费与煤炭工业产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尤其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对产出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现有研究未能将技术转移系统的动态演化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本文借鉴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中国技术转移系统演化进行动态仿真研究,从纵向视角界定了技术转移系统包括技术研发系统、技术传播系统和技术应用系统及其边界,构建了技术转移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2000年-2009年中国宏观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加带来的效果不如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增加带来的效果,且技术传播子系统对于经费投入的敏感度并不高;最后,根据动态仿真实验结果,为促进中国技术转移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荣康  金鹤 《科研管理》2020,41(5):278-288
技术转移作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对高校科研活动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106所“211”及省部共建高校为样本,研究了高校技术转移对其论文产出和专利产出的影响效应,并对不同来源的科研资助(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在高校技术转移与科研产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高校技术转移对论文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高校技术转移对其获取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在高校技术转移与专利产出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3)政府资助对高校技术转移与论文产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企业资助对高校技术转移与专利产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基础研究投入(人员、经费)、基础研究产出(SCI科技论文数量、EI科技论文数量、CPCI-S科技论文数量和出版科技著作数量)、基础研究经费分配结构(研究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基础经费占比)和区域效率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高等教育水平、对外开放水平)4个类型的变量,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探讨了我国不同区域的基础研究效率以及基础研究经费分配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分配给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越高,区域SCI科技论文数量、EI科技论文数量和科技著作数量的产出效率越高,分配给高校的基础研究经费越高,区域CPCI-S科技论文数量产出效率越高;(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发展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提高对企事业单位的基础研究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提高金融发展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7年1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政府经费资助结构与高校科研创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2)政府非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正向影响;(3)高校类型对二者关系具有异质性调节作用;(4)不同地理区位下,政府经费资助结构对高校科研创新的影响强度以及高校类型的调节作用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6-2014年中国科技活动相关数据,构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绘制影响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因果关系图,仿真模拟分析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进程中,企业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应制定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加企业R&D投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力度等针对性措施,以加快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图书馆资源视角出发,以“211工程”及省部共建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考察了高校技术转移、高校图书馆资源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政府科技投入正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高校技术转移在政府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间承接中介作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和文献资源在高校政府科技投入与高校技术转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PVAR模型的R&D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30个省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使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R&D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力投入对研发产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三类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研发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研发人员的研发产出效率并不理想;不仅研发投入各因素对研发产出有影响,而且研发产出对各个投入因素也有影响;前期专利授权数对当期专利产出具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投入的滞后一、二期,都对当期自身投入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变动对研发人员投入具有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创新理论建立了政府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之间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1992-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政府给企业的科技投入、政府给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和政府给高校的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杠杆作用,但政府给高校的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不够突出。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能促进中国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2002年前后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杠杆作用上升为0.147,较之前的影响效应提升了一倍,超过了政府给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和政府给高校的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6-2014年科技活动相关数据,构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绘制影响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因果关系图,仿真模拟分析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进程中,企业R D经费投入和R D人员投入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应制定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加企业R D投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力度等针对性措施,以加快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