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曾发起过一项调查,让来自"一带一路"地区20个国家的青年选出"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得票最多的是中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它们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那比娜说:"中国首先让我吃惊的是生活方式,中国人几乎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做任何事。中国方便的交通太让人着迷了,我很想把高铁带回尼泊尔。""中国高铁的建设令人惊叹。""从北  相似文献   

2.
韩小红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12-117
从高铁技术输出海外过程中国际技术转移战略视角出发,分析中国高铁建设的发展阶段,以及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历程,对技术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认为国际技术转移战略从国际技术转移的战略主体、国际市场定位策略和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的选择策略三方面进行补充,并根据技术转移相关理论指导,结合国际技术转移战略的内容,解释了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具体情况,为今后高铁技术跨国转移的顺利进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践形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个体化内在机制。根据中国高铁国家主导的多方协同创新模式,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与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体系化模式,以及知识产权联盟的助推力,应当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在实施机制。建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联盟应以"共享成果,持续创新"为理念,主管部门主导,建立国内知识产权联盟,并且应当以"公司制"为组织管理形态。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赋予我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新的含义,即高铁产业的"走出去"和进一步"引进来"外商投资。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城市数据和中国高铁网络数据,定量分析了我国高铁发展对我国FDI流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高铁发展会轻微抑制我国FDI的流入。进一步引入交互项探究二者的关系发现当引入我国各地级市工业企业获利能力、行政能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支出时,高铁发展可以改善我国各地级市FDI流入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铁的发展不能促进我国FDI的增长,但是可以通过我国政府合理规划高铁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加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来减轻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铁企业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知识产权是我国高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为敏感的问题,全球高铁市场迅猛发展,无论是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还是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高铁"新兴成员",都对高速动车表示出浓厚兴趣。为使我国企业了解高速动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全球专利布局,本文以高速动车技术领域全球专利文献为基础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对中国高速动车技术专利布局给出建议,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进行预警,以便相关企业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6.
哈大高铁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辽宁省大连市之间建设的一条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它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有史以来在东北地区建设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首条在高寒地区建设的高铁。作为首条高寒地区高铁的服务,应该以乘客需求为导向,以为乘客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旅行环境为目标。这就需要高铁相关部门及客服人员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赢得良好的服务口碑。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范,肩负着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当前关于高铁技术的专利争端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潜在风险。本文基于短期资金偿付能力、长期资金偿付能力、需求国意愿、中国意愿、既有专利数量5项标准,将国际高铁市场划分为招标型、预期盈利型、远期利益型和战略型,并针对四种类型的市场研究提出进攻、防御、调控等相应的专利策略,最后从整体上对中国高铁的海外专利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年赚百亿的京沪高铁,平均卖一张票利润有多少?中国高铁的盈利速度在世界上堪称"标杆"。2008年开通的京津高铁;2010年开通的沪宁、沪杭高铁;2011年开通的京沪、广深高铁;2013年开通的宁杭高铁,均已实现盈利。据财新报道,中铁总确认京沪高铁准备上市,并已选定券商。2017年,京沪高铁净利润已过百亿。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以来,"高铁"便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中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国人振奋和自豪,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随之而兴的高铁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引擎,甚至可以说,高铁将对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障碍主要是国际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污名化"与知识产权遏制。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影响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的创新模式及知识产权归属,东道国的法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及国际高铁巨头的知识产权竞争等国际因素。如果说国内、国际因素相对较为单一的话,那么,东道国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对不同的东道国需要选择差异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应综合考虑中国利益、东道国的其他因素和国际竞争因素,选择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具体、适当变通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定义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与高速铁路建设时沿线区域的质量相关。本文基于"有无法"通过研究京广高铁对沿线城市产生的社会效用推演出沿线区域质量与高铁社会效用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断高铁最佳的建设时机。认为:区域质量为人均GDP20000元以下、第三产业就业及结构比例较为平均,高铁对于区域产生的社会效用最高,是高铁的最佳建设时机;区域质量为人均GDP20000元-50000元、第三产业就业及结构比例较为均衡时,高铁会带来一定的效用;对于人均GDP50000元以上的区域,高铁建设将使区域的发展得到二次提升。当区域质量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如贫穷没有特殊资源的地区,尽管高铁投资效应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的促进效果,但因高铁作用的长期发挥需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契合,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的短期停滞。  相似文献   

12.
"把飞机翅膀拿掉,就是我们的高铁",这不仅仅说出来高铁的快,也敲响一记"一旦失控,就会车毁人亡"的警钟。史上最快的高铁——中国武广高铁在像疾风一样飞过时,究竟是怎样保障运行安全的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武广、广深、郑西、武郑、汉宜、合武、宁武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沪蓉高铁即将通车,我国高铁建设已进入全面收获期,高铁经济盛宴已经拉开帷幕。当前,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4小时高铁旅游圈"已经显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湖北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积极应对旅游产业的新一轮"洗牌",湖北旅游业需借力高铁及省内城际铁路构建"黄金旅游通道网",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范,肩负着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当前,关于高铁技术的专利争端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潜在陷阱。文章基于国际市场细分概念准则,以短期资金偿付能力、长期资金偿付能力、需求国意愿、出口国意愿、市场专利数量五项细分标准,将国际高铁市场划分为招标型市场、运营型市场、资源型市场和战略型市场。针对四种类型的市场制定了相应的进攻、防御和调控策略,并使每个市场的各种专利策略相互配合。最后从整体上对中国高铁的全球化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中国7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高铁也惊艳了世界的目光,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则成为中国高铁打破外国技术壁垒得以"走出去"的主要技术支撑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铁专利技术标准化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标准必要专利形成与标准制定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高铁领跑世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美国在信息基础设施试验场方面的发展经验与后续影响,以及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时代对信息基础设施所提出的新挑战;然后,重点介绍了"信息高铁"计划的目标与思路,以及"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近期建设进展及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最后,展望了"新基建"战略下"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需要高铁,中国高铁要引领世界,中国高铁的名片不能丢。组织安全大检查且全面降低新建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是非常必要的。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加强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将促进高铁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进而实现更安全的高速度。高铁并不是速度越慢越安全。安全要靠技术来保障,只要落实安全技术体系及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到2020年年底,中国已有3700组动车组奔跑在38000公里的高铁线路上,并保持着商业运行最高时速350公里的世界纪录,日臻成熟的中国高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走向世界。中国高铁经历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作为"高铁梦"的牵引者之一,坐落于成都市西北角的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故事与助推中国高铁及轨道交通产业的飞速发展休戚相关。走入实验室,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牵引传动试验台、高频激振试验台和疲劳试验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成果和建设成就在国际社会上产生的重大影响,高铁"走出去"不仅是国人的期待,更是世界的召唤。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也不仅仅是传统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而是中国在新时期,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着重讨论了在新时期下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及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迅捷 《今日科苑》2011,(12):74-75
目前,京沪高铁正在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行试验,6月底将开通运营。京沪高铁所用列车分别为中国南车生产的CRH380A和中国北车生产的CRH380B。近日,记者率先赴南车青岛生产基地,揭开京沪高铁CRH380A列车的神秘面纱。漂亮车头"偷师"长征火箭CRH380A动车组的车头被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