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中,呈现了特色民族村寨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特色民族村寨的真实的旅游开发场域。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旅游中的符号与结构——一个人类学视角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结构体系,象征和结构是表达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在旅游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旅游促使旅游者处于某种"阈限"期,从而使游客归于其"生命维持体系"的"朝圣"结构当中。旅游过程中游客会尽力体验"非我文化"并通过特殊的符号与结构体系来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的符号及其结构体系具有多样性并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延续。然而,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中符号与结构的"神圣性"。我们只有从"非我文化"或者是"文化异体"的角度,从全面的人文的、综合的角度考虑民族旅游的价值,才能做到民族旅游开发的可持续与和谐。文章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符号与结构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通过符号与结构体系在旅游开发中的合理安排来实现旅游开发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利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造成不良后果.运用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民族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进而提出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应在适度开发的原则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重视社区居民参与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以旅游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营销学等理论为基础,并以大理鹤庆白族新华村民间艺人寸发标为案例,探讨在现代化背景下,特别是在民族旅游开发语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如何学会"营销"自己的文化,并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及"社会资本"的转换当中,赋予了"商品化"一词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看,真实性问题是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研究的核心内容。《云南映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两难选择中,通过建构适应旅游者欣赏趣味的旅游真实性内容,取得了二者的协调。文中以《云南映象》为例,尝试性构建了旅游真实性体验的实证研究模式,对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旅游人类学的有关观点,在分析了我国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创新,从认识前提、开发基础、开发要求、开发途径、制度保证等七个方面作了对策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旅游受到旅游开发者的青睐。在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互动的整体性评价、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传承中各要素的影响研究、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模式与机制研究、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等四个方面,对相关问题的学术前史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对于连南瑶族自治县近年来旅游发展数据,专家们大多比较乐观。其实连南民族旅游存在着潜在的"瓶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村民主体地位未获确立、旅游开发不深入是造成"瓶颈"问题的三个因素;而有效确认并承担隐性成本,是突破连南民族旅游"瓶颈"的关键。地方政府应把握民族旅游的特殊性,谨慎处理好民族批文化保护和民族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文化自觉理论研究民族旅游中的文化变迁及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将中国的旅游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这其中,民族旅游地的文化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吸引旅游者的核心力量。民族旅游地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少数民族地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带动了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加强了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变化。由旅游带来的文化变迁也成为社会学者所普遍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少数民族旅游地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各种影响,运用人类学中“文化自觉”理论,从少数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提高自身意识出发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及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国教育人类学的缘起与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对于学校教育、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与文化功能,尤其是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等问题的关注,促进了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奠基与发展。本文论述了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结合,着重讨论了马林诺夫斯基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对教育问题的启示,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此外,英国文化人类学研究视域下的"人种志",即"教育人种志",是本文所突出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对我国现代教育具备启示意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若复制城市旅游开发方式,将导致其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乡土特色,导致其开发丧失民族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质性的价值将无法体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评价三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在"点—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的三种开发模式,以期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人类学是由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相嫁接而成的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吸纳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研究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多重交叉的密切联系,但是两门学科的学科背景、学术视野、研究对象、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为研究的主题,对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一切问题进行研究,它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描述,以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审美人类学以人类精神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和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文化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存活于民间的"活态的"审美经验.审美人类学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取跨学科,多元方法的并用,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类学有三种研究取向:一是从思辨的、形而上的角度阐释人与教育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二是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性质;三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与各国"人类学"的传统有关,还与各国"民族-国家"的构建紧密相连。可以说,"教育人类学"的内涵是一个多线的、动态的历史构建过程。不同国家的教育人类学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与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之后,民族旅游逐渐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旅游项目。在民族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旅游目的地的主人与外来游客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影响之后,在生活、意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各种变化和表现。  相似文献   

16.
欧美学者20世纪中叶就提出了"民族数学"和"数学人类学"的概念,并进行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出现关于"民族数学"研究,但还存在很多困惑;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数学人类学"一词的使用.为拓展中国数学文化研究视野,对中外"民族数学"研究与欧美"数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当前研究存在的盲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一个前景看好的产业,旅游地的文化历来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游客,成为近年来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开发商的积极行动.旅游业在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环境的改变和传统文化的变迁,这在民族旅游地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是由于旅游的这种特征,一部好的旅游规划对旅游地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学与旅游规划的结合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对旅游规划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从旅游目的地的视角出发研究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变迁是旅游人类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哈尼山寨箐口村传统节日"昂玛突"活动中两个寨神林的考察可以发现,旅游开发并不必然带来目的地文化的变迁,目的地文化还表现出固守的一面。文化的变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精神文化是最难改变的,而它的变迁或固守与祭祀人群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人类学(ethnom usicology)以其博大的学术胸怀,海纳百川,从众多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汲取营养,思想异常活跃,深具反思意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应该从音乐人类学学科中汲取宏观方法论和具体研究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启示。本文首先主要探讨了文化价值相对论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该具备文化价值相对主义的观念,正确地、全面地看待不同的声乐文化、声乐技法。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民族声乐教学如何借鉴音乐人类学中的"实地考察与参与观察"以及"深度描述与文化解释"这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兴文地区苗族文化在旅游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成为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生命.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收成效应",这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