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完善的服务评价体系有助于规范和推动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文献传递服务的评价包括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服务内容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效果四个方面的评价。依据四项内容中的评价指标,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其计算软件yaahp构建出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路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文献传递服务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在新时期逐步显现出发展不平衡、资源重复建设、缺少协调和评价、技术难突破等问题。为突破这些制约我国文献传递有效前行的瓶颈,新时期我国文献传递服务呈现出下列发展态势:直接面向用户的非中介式传递方式是发展趋势;地区—全国文献传递系统的建立是最佳选择;开辟特种文献及特色文献传递渠道是努力方向;产业化文献传递道路是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文献传递网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性文献传递网是全国性文献传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性文献传递网服务模式的演变有助于厘清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文献传递服务之中介与非中介模式、手工与自动模式、集中与分散模式的分析,探讨目前区域性文献传递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传递服务的相关经验,为区域性文献传递服务提供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高校独特的教学科研环境和重点学科建设需求,提出一种面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文献传递服务体系.该体系以读者为中心,以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为目标,对文献传递流程进行再造,以构建文献传递服务模型,实现对重点学科文献传递服务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大数据、文献传递服务的概念,提出大数据时代文献传递服务的几个创新发展方向:提高信息储存和分析能力;重视文献传递服务中的资源整合;将文献传递转为知识传递。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献传递服务工作实践,通过对读者和文献传递员两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昌北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深化文献传递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状况入手。结合文献传递服务的功效.提出数字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了文献传递的方案实施、完善措施、文献传递方式和结算方式等。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外权威文献传递服务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网上文献传递服务在各大图书馆和情报机构都有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文献传递的特点、文献收藏、服务情况、服务周期、服务对象和服务费用等方面对国外几家较著名的网上文献情报机构进行介绍,以期对我们的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现状出发,结合文献传递服务的功效,从推进管理体制建设、开发陕西省文献传递服务系统、打造区域特色的文献传递模式、实现资源整合开发与共享、加强文献传递版权保护、规范文献传递收费标准等几个方面构想了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76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网上调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类型、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收费及补贴情况,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对象存在局限性、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版权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专门的协作机构和指导中心、提高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重视、建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联盟、改进服务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服务模式及其主要特点;明确地指出并系统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集中控制‘和服务分散管理服务模式的实践。并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管理团队建设、管理团队的职责、任务以及联合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等实践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与分布相结合模式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联合管理模式。通过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联合管理的初步经验总结和发展思考,对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管理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林葵 《图书馆学研究》2014,(4):69-73,80
分析了西部地区114所本科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响应时间及送出文献时间、服务费用及补贴政策,指出服务中尚存在省域发展不均衡、对外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网站建设欠佳、收费不统一、合作范围有待扩展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规范化,重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培训,扩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合作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集中—分布式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论述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服务模式及其主要特点;明确地指出并系统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集中控制.和服务分散管理服务模式的实践.并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管理团队建设、管理团队的职责、任务以及联合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等实践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与分布相结合模式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联合管理模式.通过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联合管理的初步经验总结和发展思考,对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管理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速文献信息传播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图书馆界开展了文献传递服务。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剖析我国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文献传递服务、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文献传递服务、自建文献传递原文库、引进数据库的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著作权侵权问题,并以CASHL文献传递服务网站和44所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网站为调查对象,针对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措施展开调查,以此来窥视我国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为规避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业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文献传递的概念及发展过程、目前的文献传递的服务模式、文献传递业务的流程、近几年国内外文献传递的发展情况、最近几年文献传递的发展走势(例举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最后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未来文献传递业务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认为用户在使用文献传递平台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体验产生一系列的评价,这些评价影响着用户行为。基于“用户行为还原法”,建立文献传递用户评价与用户行为关系模型。对21位资深文献传递员进行访谈,总结出影响用户评价的因素,将这些因素与文献传递用户的4类行为(选择平台、信息检索、提交申请、获取文献)一一对应进行分析,最后为文献传递平台管理机构提出建议:①保证文献获取率;②提高服务效率;③加强资源整合与揭示;④简化流程,方便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王莲  汪传雷 《图书馆论坛》2012,32(1):134-136,125
随着文献传递服务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优化用户的网络行为日益重要。文章在阐述文献传递服务定义及其对科研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分析用户——知识型员工的网络行为优化对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网络行为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CALIS、CASHL、NSTL在用户服务及用户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基于Wiki构建的文献传递工作流集成平台(W-DD-P),可通过建立相关信息库、自动发送文献、完善统计功能、整合检索工具和管理系统、构建知识交互平台及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来提高文献传递服务的质量,方便馆员与用户沟通,实现文献资源的全面共享。通过W-DD-P最终可建立地区乃至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联盟,使文献传递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文献传递服务中存在的障碍以及现状,结合我校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以来的数据分析问题,再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所处的现状,就如何拓展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工作提出了探索与思考改进的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和完善服务设施、制定行业规范,建立资源共享的轨道,有利于地方高校文献信息传递工作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