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附性能尤其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是碳纳米管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使用恰当的改性剂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是提高碳纳米管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本实验所使用的改性剂为质量分数为20%的NaClO溶液,使其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改性处理。表征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表面积的测定、傅立叶变化红外谱图测定、X-射线衍射及Boehm官能团滴定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羰基、羧基等官能团分布在碳纳米管表面;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结构在经过NaClO溶液改性后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本实验还研究了NaClO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对重金属离子(Zn2+)的吸附性能,同时还证实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增大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2.
商品化活性炭(AC)经柠檬酸预处理,再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改性,将得到的改性活性炭(SDS-AC)用于铜离子的吸附,考察改性剂用量、吸附时间、p H、SDS-AC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SDS-AC吸附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0.3%的SDS改性剂量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38.7621 mg/g,约为AC吸附量的2.5倍;200 m L铜离子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溶液吸附性能最佳条件为SDS-AC投加量为0.200 0 g,p H值为5,吸附时间为60 min;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SDS-AC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磷酸浸渍葵花籽壳在350850℃的炭化温度下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并用自制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硝基苯.通过对磷酸浸渍比、磷酸浓度、炭化温度、溶液的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结果的影响等因素的研究,得到在磷酸浸渍比为2:1、磷酸浓度为50%、炭化温度为650℃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1494.883 m2·g-1;在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温度为20℃、溶液p H为7的条件下其对水溶液中的硝基苯有最佳吸附效果.硝基苯的吸附去除率可达到95.82%、吸附量达到47.91 mg·g-1.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末微电极来研究修饰和未修饰的碳纳米管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结果显示经阳极极化的碳纳米管比未极化的碳纳米管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 .TEM和SEM显示阳极极化能有效切断碳纳米管成长度更短 ,管口更多的碎片 .同时其电化学表面积和吸附中继体Os(bpy) 2 + 3的量增加 ,从而导致其在酸性溶液中对NO- 2 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清流县的天然软锰矿经草酸法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改性锰矿对水中Zn2+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表明,改性条件为:革酸用量2.0 mmol·g-1(锰矿粉)、高锰酸钾用量1.5 mmol·g+1(锰矿粉)、硫酸浓度1 mol·L-1,室温反应45min后,改性的软锰矿在25℃,溶液pH=5.0,吸附时间40min,对Zn2+饱和吸附量迭63mg·g-1(锰矿粉).而天然软锰矿在相同条件下对Zn2+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只有12mg·g-1(锰矿粉).表明经本实验条件得到的改性锰矿对Zn2+离子的吸附能力比天然锰矿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5,(8):56-62
用硫酸铁对柚皮(PP)、稻杆(RS)和花生壳(PS)进行改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探讨3种材料改性后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P、RS、PS的最佳改性条件分别为:3%硫酸铁,60min,p H2;10%硫酸铁,60min,p H1;10%硫酸铁,30min,p H2.经硫酸铁改性后PP、RS和PS均可快速吸附溶液中的磷,吸附时间可以控制在60min;3种材料对磷的吸附过程可用假二级动力学很好的描述;PP和RS的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吸附方程拟合的较好,而PS则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溶液中氯离子的存在不影响3种材料对磷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以黄麻纤维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痕量Cd~(2+)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黄麻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单根纤维的直径约50~100μm,纤维内部有很多直径约为数μm的孔道。考察了水溶液的初始p H值、吸附剂与Cd~(2+)离子溶液的接触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时间120 min、溶液的初始p H值为7~8,黄麻纤维对Cd~(2+)离子具有最佳的吸附效率。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黄麻纤维等温平衡吸附Cd~(2+)离子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黄麻纤维对Cd~(2+)离子的吸附行为(R2≥0.993),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平衡吸附量为4.62 mg/g。吸附Cd~(2+)离子前后的FTIR分析表明,羧基是黄麻纤维吸附Cd~(2+)离子的主要作用位点,在实验条件下,仍然存在没有被Cd~(2+)离子配位的自由羧基。  相似文献   

8.
采用柚子皮制备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的Cr(VI),考察了p H值、柚子皮投加量、柚子皮粒径、溶液离子强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Cr(VI)离子初始浓度15mg/L、p H 1.5、反应温度25℃、柚子皮投加量1.0g/100 m L、吸附时间7 h时,Cr(VI)离子去除率可达90%以上。柚子皮对Cr(VI)离子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吸附等温线线性相关性均较显著,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柚子皮对水中Cr(VI)离子吸附性能较好,且运行成本低,可推广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埃洛石纳米管表面修饰及其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表面修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分光光度计等对HNTs的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通过化学键实现了对HNTs的表面修饰,提高了HNTs在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适当提高溶液温度、延长吸附时间及增加溶液pH值有助于提高HNTs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当溶液温度为303K,吸附时间为90min,溶液pH值为7时,表面修饰HNTs的吸附量可达8.91mg/g,相对于表面未修饰HNTs(同等条件下的吸附量为7.83mg/g)明显提高。吸附后的表面修饰HNTs经过再生处理后,吸附量可达到7.66mg/g。  相似文献   

10.
果胶和壳聚糖在适当的体系下能复合成聚电介质复合物PEC,并采用Fe3O4修饰制备了一种吸附剂-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以下四种因素对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u^2+的浓度和溶液的pH.结果表明,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有效吸附时间为1.5h;考虑到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最佳用量为50mg;铜离子的最佳初始浓度为100μg/mL;溶液的pH在5.72左右时,吸附量最佳,达到20.33mg/g。  相似文献   

11.
以甲醛/硫酸为改性剂,对龙眼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LCSF),并用LCSF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吸附,考察了Pb(Ⅱ)初始质量浓度、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铅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CSF提高了对Pb(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荔枝壳活性炭用量0. 05 g、铅初始浓度为120 mg/L、p H=5、吸附时间45 min、吸附温度298 K,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龙眼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229. 72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参数△G <0、△H> 0、△S> 0,说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软模板法合成介孔碳(MC)并对其N改性合成氮改性介孔碳(NMC),进行了N2吸-脱附和FTIR表征分析,考察MC和NMC对废水中双酚A(BPA)的吸-脱附性能并与活性炭(AC)进行对比。结果:MC与NM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687.8m~2/g和579.6m~2/g;一定条件下,平衡吸附量与BPA初始浓度呈正相关,与吸附剂的量呈负相关,pH值为3~8时有利于对BPA的吸附,相同条件下NMC平衡吸附量高于MC;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准二级动力学为主,Freundlich模型更能有效反映吸附行为,以低温有利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为主;与活性炭(AC)相比,NMC和MC吸附效果及循环再生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的螯合工艺,以谷朊粉水解物为原料,七水硫酸锌作为锌源,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了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离子质量比、微波螯合时间、微波螯合功率、反应液p H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经研究确定最佳螯合条件为:微波螯合功率为350W,微波螯合时间为8min,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离子质量比为3∶1,反应液p H为8.0,该条件下螯合率为74.2%。  相似文献   

14.
竹炭的微波改性方法、机理与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竹炭的制备原理,利用微波辐照技术代替传统的加热技术在N2、CO2。氛围中对竹炭进行改性,以期提高竹炭的吸附性能。通过比表面积测定及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探讨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及样品粒径3种因素对改性后竹炭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有效地提高了竹炭的吸附能力,微波功率和辐照时间是决定改性竹炭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改性前后竹炭对常见重金属离子和卜的吸附性对比,发现改性后的竹炭对常见重金属离子和F^-的吸附性能大有改观,该法有望成为提高竹炭吸附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硝酸处理碳纳米管时,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处理方法对其表面羧基的影响.通过FTIR、TEM和电化学方法的表征表明,超声震荡及煮沸都可使碳纳米管表面产生羧基,羧基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对于硝酸处理时间不宜超过14h,硝酸硫酸混酸超声震荡不超过4h,高氯酸硝酸混酸超声震荡处理不超过10h.其中硝酸处理方法简便,修饰效果和重现性都较好.通过计算羧基修饰MWNTs/GC电极的电活化面积是GC电极的6倍.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出交联壳聚糖,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8-羟基喹啉作偶合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吸附后的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研究了交联壳聚糖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的用量、吸附时间、亚硝酸根离子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溶液pH值都对交联壳聚糖吸附亚硝酸根离子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满足实验所得的最佳吸附条件时,吸附率可达92.5%;而在相同条件下,壳聚糖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率却只有10%左右。壳聚糖交联壳聚糖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机理,既有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也有溶液中离子之间的静电吸附,即质子化的阳离子CCTS-NH3+与阴离子NO2-的静电引力吸附。  相似文献   

17.
以废弃的羊肚菌菌棒为原料,ZnCl_2为活化剂制备废弃菌棒活性炭.考察了废弃菌棒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浸渍比为30%、炭化时间为45 min、炭化温度为500℃时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最大,为720 mg/g.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改性前后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进行测定,改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幅度提升,达到657.5 m2/g.  相似文献   

18.
使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高氯酸掺杂的聚苯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掺杂态和本征态聚苯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聚苯胺对Cr(VI)的吸附性能,考察了聚苯胺中掺杂酸浓度、聚苯胺用量、Cr(VI)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以及溶液的p H值等因素与吸附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掺杂酸与苯胺(An)的摩尔比为1∶1时得到的聚苯胺对Cr(VI)的吸附容量最大;室温下,当聚苯胺含量为0.1 g,Cr(VI)初始浓度为200 mg/L,溶液p H值为2,吸附时间60 min时,聚苯胺对Cr(VI)的吸附容量达到189.06 mg/g,吸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固载于玻碳电极(GC)表面的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MWNT~CS)复合物膜为基底电聚合媒介体甲苯胺蓝(PTOB),利用静电作用吸附纳米金(nano--Au),再利用纳米金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大的比表面积固定癌胚抗体(anti—AFP),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流型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膜促进了电子的传递.增大了电极的比表面积:纳米金的存在增加了抗体在电极表面的固定量,从而提高了免疫电极的灵敏度。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免疫电极在1.0~80.0ng/mL范围内,峰电流与CEA抗原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线为0.4ng/mL。该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20.
以SnCl_4·5H_2O为原料,改性海泡石为载体,采用超声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负载型3D-SnO_2/改性海泡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积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作为模拟废水(20 mg/L),研究了3D-SnO_2/改性海泡石制备条件对其光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 7.0~8.0,焙烧温度480℃条件下制备的块状3D-SnO_2/改性海泡石催化剂(SnO_2负载量15%),比表面积86 m~2/g,平均孔径80.97 nm,催化剂用量30mg的条件下,催化剂对模拟废水的降解率在300 min达到98.5%,催化剂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