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尼采基本哲学思想的意义背景下,通过对《权力意志》中的一个道德哲学提纲的解读,表明尼采不仅是一位道德的破坏者,也是一位道德建设者.作为道德偶像的破坏者,尼采认为,道德是非道德性的结果,道德否定、危害生命,道德保护弱者;作为道德建设者,尼采强调,他之批判道德是为了让人真正道德地生活,这种生活是在善恶之彼岸,它以生命、强力、个人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是一种以肉体、本能、大地为根,以悲剧和艺术为茎,以个人的超越和自由为冠的生命之树的欢歌.尼采道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揭露“生命道德化的颓废,而将“道德生命化”.  相似文献   

2.
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是尼采哲学最终的形而上学的结论,由此,海德格尔说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他的哲学被称为尼采的锤子,他用这把锤子试探一切,杂碎一切。他考察西方几千年的哲学史,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中世纪,近代的叔本华,对人类的理性,道德,以及宗教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探、敲击,提出“偶像的黄昏”。在偶像的黄昏的时刻,运用自己生命的强力意志,创造出超人,整个世界就是超人的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相似文献   

3.
尼采站在权力意志的立场上认为 ,欧洲文明在走向衰落 ,人类在逐渐退化 ,其根源是基督教文明。他批评以基督教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在本质上是反自然、反生命和非理性的 ,只有以权力意志为基础的善恶观代替已有的道德观才能使生命进化 ,人类繁荣。尼采在伦理学上的贡献是他试图在宗教禁欲主义和近代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之上寻找第三条道路。虽然这一努力并不成功 ,但他给人类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尼采艺术家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本体,阐述其艺术家理论。他认为艺术家及其创造行为本质是对生命本能和强力感的张扬。他的观点对后世艺术家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与其道德观是融合一体的,是尼采在对基督教道德教化和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性考察中确立的,其道德教育观坚持以肯定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和超越性为出发点,以"权力意志"为道德教育价值生成评价的哲学根据,以"成为你自己"为道德教育目的,认为道德教育家应该是人生哲学家。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意义上,尼采的生命哲学观与其教育观是同构的,其肯定生命的"酒神精神"、求取生命强力的"权力意志"、破除传统文化价值幻象的"重估一切价值"以及人类价值理想诗意吟唱的审美意象——"超人"在阐释学意义上富含生动的教育思想意蕴。简言之,就是教育要肯定生命的自然性、现世性和艺术审美性,以"求强力"的生命意志来创造和判定生命的教育价值,把培育"超人"作为实现生命不断超越的教育目的指向。  相似文献   

7.
尼采认为人生本质上是恐怖与苦难的深渊,但从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使希腊人能够获得生命意义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以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的悲剧.尼采认为生命通过艺术而得到拯救,他提倡一种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道德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对立是学界对侍卢梭和尼采思想关系上的理论取向.卢梭在公意的基础上建立起道德的学说,但他描绘的是道德的过程而非道德的规范,可以说支撑卢梭的道德体系的是一种审美的维度上的理想标的.尽管尼采鼓吹超伦理的个体自我和权力意志,拒绝为了"永恒和谐"去规范生命个体的行为,但他的审美主义并不等于抛弃了对于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善恶的彼岸》是尼采晚年一部豪放力作,在他的整个著作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善恶的彼岸》一书的文本出发,研究了尼采的道德思想,按照逻辑顺序概括为建构的“善”与“恶”,道德的起源和本质,对道德的分期和分类,对道德价值重新建构:超善恶四个方面。尼采的道德思想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尼采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创者,而且也是现代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开创者。他的个人主义的自然基础是生命本能,强力意志;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超越性;个人主义的核心是人的个性即成为你自己;他的理想人格是超人。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伦理学思想中,有一种伦理道德观特别引人关注。这就是强调“人格”、义务和为人根本原则的人格主义道德观。人格主义道德论者把道德和人格紧密地联系起来。主张在人的道德性中有自我构成的人格。一个人实现他本质的中心性行动,就是道德行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道德就是在人与他人的人格相遇时成立其人格。在社会团体中,道德是指生命在团体中建立其人格。具体地说,在人格主义道德论者看来,首先,人格与生命里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人格的生命总是个体自我的生命。我的身体、意识、记忆和期待、知觉和思想,意志和感情,一切都属于我,都…  相似文献   

12.
尼采认为,悲剧的神韵在于"权力意志"的客观化以及由其客观化而形成的融日神因素与酒神因素为一体的个别形象的毁灭和由此而唤起的本原生命的回归。如果说"日神-酒神说"的底蕴乃是戴着日神面具歌唱的酒神式咏叹,那么尼采代酒神立言的哲学行动就是披着黑格尔外衣舞蹈的叔本华式狂欢。直面以生命的委颓为主要精神表征的西方近现代文化危机,尼采试图在黑格尔与叔本华的运思张力下寻索生命自救的蹊径。但是,尼采所期待的"权力意志"从一开始就被他拔除了善的根荄,缘此,他那单纯地张扬生命强力的"权力意志"终竟因着缺少"境界"之光的烛照而使人自陷于"命运"的罗网却无从使人获得终极的拯救。  相似文献   

13.
本从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出发,进而分析了其“超人”学说、道德观和价值观。“超人”思想在当代青年中有着创造价值和自我超越的积极影响;也有鼓吹天才论,反民主、反平等、反群众的消极腐朽的观点。通过对尼采道德观、价值观的批判,树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认为摆脱了生命意志的驱使而直观到“物自体”本身就是美.他仍然是把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真正美的根源.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只是他认为要认识到“物自体”不再是理性的认知方式所能达到的,只有“非理性”色彩的直观方式才能达到.在这一点上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现代性”。尼采则是完全转到了感性生存论的价值上.认为原始生命强力的直接展现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就是美之所在,这与叔本华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人,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6.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遥远的理性拉回到了距离人们比较近的感性世界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即“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能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批判地研究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8.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依据其"意志之自我否定"的哲学思想提出"同情是道德唯一的基础"的重要学说,但他的后继者尼采却以"权利意志"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彻底否定了同情理论的价值,进而颠覆了叔本华为道德奠定的基础。本文旨在对尼采与叔本华围绕同情的价值和道德奠基问题所展开的论战进行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表现为无止境的欲望与冲动,因而,人生是痛苦的,艺术可以展示使人沉醉于“自失”的境界,忘记意志的存在。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前提,认为审美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悲剧性,这是两个人在意志论美学中的合唱,也是变奏之所始。叔本华从肯定艺术始,终于否定人生。尼采则肯定艺术进而肯定生命!然而尼采表面的乐观并没能掩饰住内心的失望, 他发出的最后的哀鸣把他带回到叔本华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