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教师专业道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学术研究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专业道德三个部分。当前,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养成过程中存在道德情感匮乏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道德能力平庸导致大学教师面临专业道德两难的实践困境;道德环境功利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缺乏外部支持等问题。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应深化道德情感,丰富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能力,增长实践智慧;重构社会秩序,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情感逐渐成为德育研究的关注点,研究者们提及教师情感、论述教师情感对于道德学习价值的为数不少。比如欣赏性德育认为,教师的道德人格美感,  相似文献   

3.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如此需要对道德生活进行情感层面的深入的探求。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质量的表达。而长期以来,对道德生活的解读往往阻隔在真实情感之外,面对当下教师道德生活呈现出的可堪忧虑的情感-生命现状,教师道德生活向情感维度的转向迫在眉睫。基于情感自觉的视角,从情感-生命、情感基础、情感素养三个方面对教师道德生活的情感维度进行深入解读,以便探寻以教师支持性情感系统的培育为特征的促进教师道德生活的自主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师道德意识是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及其关系的认识、理解、体验和反应的总和,包括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和教师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5.
就道德教育而言,在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诸种因素中,情感因素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影响最大。教师情感具有的德育价值具体表现为:通过情感解读儿童的道德世界,涵养儿童的道德生活,护佑儿童的道德行动,从而使儿童成为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6.
教师情感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道德教育而言,在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诸种因素中,情感因素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影响最大。教师情感具有的德育价值具体表现为:通过情感解读儿童的道德世界,涵养儿童的道德生活,护佑儿童的道德行动,从而使儿童成为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7.
只有在专业生活中,新手阶段教师的道德学习进程才能顺利展开。没有新手阶段教师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兴趣等解决其所遭遇的现实教育问题,其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诸方面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道德学习也就无从发生。  相似文献   

8.
综观历史,学者研究道德情感的培养时往往只注重学生情感或学生道德感,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主体,他的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教师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0.
教师道德理想人格就是教师职业中最完美的道德人格 ,是教师的高尚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它是由教师理想人格的准则意识、人格意识、道德责任感组成。教师道德理想人格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而内在美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最佳结合。外在美则是教师道德行为、道德语言、道德习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教师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的不关心,实际上它是一种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本文通过例举当前高校教师道德冷漠的种种表现,并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对高校教师道德冷漠原因进行剖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教师的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教师道德素养存在以下不足:道德囿于经验层面;专业道德素养欠缺;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敏感性缺乏。培育教师道德意应能力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道德意应能力的视角下,教师道德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能力到道德意应能力;与外部建立的道德关系由被动到主动;道德人格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培养教师的道德意应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应注重教师道德意识的发展,教师道德动机与需要的激发,教师道德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师德建设的目的是开掘教师情感,呼唤教师价值观念,提升教师的道德内涵,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4.
道德情感是伦理学与德育学研究绕不开的问题.人有多种多样的情感,为什么有些情感可以冠以"道德的"?研究者从情感的利他性、情感对象的性质、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探索,但很多内在矛盾依然未能得到解决.文章将道德情感理解为对善恶问题的好恶反应与态度.在不同道德处境下,作为道德主体的样态也是不同的.在不同主体样态下,对善恶的好恶反应与态度则呈现出不同的性质、类型.在不同主体样态下,也可能存在着性质各异的反道德情感.根据道德情感是对善恶的好恶反应与态度这一定位,可以把道德情感分为"赞善"(赞人赞己)的情感,包括崇敬、感恩、自豪、勇气等;"责恶"(责人责己)的道德情感,包括愤怒、恶心、蔑视、愧疚、羞耻、后悔等;混合性(赞责混合)道德情感,包括同情、宽容、关爱等.道德情感的意义在于其既是道德之端,具有激发、强化道德行动,预防、阻止不道德行动,改正错误、补救过失等作用,自身又可以沉淀、发展成为道德情操与道德德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道德在教师专业生活基础上形成,教师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道德准则,还要履行学习和研究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教师的专业道德具有教育性、自律性、服务性、阶段性与层次性等特征。为实现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各师范院校要开设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注重考核师范生的专业道德;中小学校要以道德变迁的视角强化专业道德认知,以"共情"训练增强教师专业道德情感,以奖惩机制激励教师专业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是培养道德情感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主体性、发展性、创造性道德教育新理念,克服道德情感教育本身的难度;要通过道德情境、换位思维、道德论坛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要营造开放民主互动的教学环境,发挥高中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认识是道德主体心理三大因素之一,它是由道德感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智慧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蜕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大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认识能够判断善恶是非,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据,它会对道德内外化过程中的道德蜕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效道德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已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而是指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唤醒并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在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预期的发展变化。有效道德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而有效道德学习的课堂建构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对学生思想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对于对话生成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有效道德学习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学校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相似文献   

20.
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道德与情感的结合,生成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对于促进入的道德发展、完善人的道德人格有枢纽的作用.笔者从情感、道德、道德情感的定义出发,总结出情感、道德、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