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的战火,中国出现了一次自东向西的文化内迁,高校成为内迁的主要载体。内迁高校以其固有的爱国传统、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推进了贵州的民主解放运动,促成了贵州教育事业的飞跃,推动了贵州社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西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内迁对贵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内迁高校从事地方经济开发与建设,促进贵州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促进贵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学术研究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为贵州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普及教育,提升民众素质。同时,内迁高枝也为贵州的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对于当今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仍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西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内迁对贵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内迁高校从事地方经济开发与建设,促进贵州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促进贵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学术研究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为贵州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普及教育,提升民众素质。同时,内迁高校也为贵州的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对于当今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仍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内迁难民是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对内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迁难民是构建内迁文化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内迁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涵。内迁文化和内迁难民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是国民党政府应对战时需要的应激性措施,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按照西部开发战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内迁高校实施了布局调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调整战时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等教育在全国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在质量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历史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浙江大学内迁广西宜山,在此办学一年有余。其选择内迁广西宜山,且得以很快复课,实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包括抗战形势的影响、广西当局的大力支持、国立浙江大学自身的努力,广西人民的贡献、宜山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吸引等。《国立浙江大学宜山学舍记》则详细记载了浙大内迁广西宜山的概况,是论述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真实、可靠的资料。以碑文为基点,由上述几方面因素着手,考察浙大内迁广西宜山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内迁高校的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一大批公私立高等学校内迁到西北和西南。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高校 ,为了使学校的内迁与当地经济开发相结合 ,别具心裁、深谋远虑地选择内迁路径和校址 ;结合当地经济的特色 ,以科技和教育为主要手段 ,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开发西部资源。这些为当今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保存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血脉,大批高校在抗战爆发后开始内迁,虽历尽艰难,却使这些高校得到一定的保存和发展。由于战事变化、国民政府对抗战持久性认识不足、政府能力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高校内迁在启动、落脚点和办学形式等方面呈现出被迫和多样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阎秋凤 《中国成人教育》2007,31(13):108-109
抗战八年间,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广大内迁高校的影响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学术研究空前繁荣,基础教育和民众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的文化内迁是中华民族为抵御外敌侵略、取得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被动选择。从总体上看,文化内迁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全民族持久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对迁驻地而言,内迁文化促进了三峡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建设,推动了三峡地区教育现代化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催生了三峡地区精神文明的整体“跃进”等。  相似文献   

11.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探讨其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特殊性,寻找满足个体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实现个体在英语学习中自我成就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大学教育发展不均衡时期,山西的近代化进程虽然缓慢,但山西大学堂的创办为中国内陆地区创办近代大学树立了成功的样板。山西大学堂在当时不仅开创了山西高等教育的新纪元,而且推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布局向内地的延伸,促进了内陆省份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中国近代大学的教育草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的提高,高校体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新的教育观、人才现在退步地建立,作为学校教育的高校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相衔接的问题。本就高校的人才观与高校体育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初步建议,旨在使我国高校体育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港是中西文化的荟萃地,国际性是香港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本文从教育观念、师资构成、学生来源、课程设置和管理的国际化以及办学条件的现代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科技的全球化以及政治的多元化发展使国际间的综合实力竞争日益激烈.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迎接来自全球各个方面的挑战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而先进的大学理念是引领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新旧世纪交替时期美国著名大学的理念指明了其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试析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当前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外因素主要表现为学分制带来的不适,缴费上学引发的苦恼,高校扩招、信息化社会和独生子女特性的影响,因此,要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德育体制、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和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索“最适合的教育”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日益多样化.必然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毕业生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湖州师范学院积极实施“最适教育”,逐步形成了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途径和机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从呈现国际化趋势的高教理念、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网络教育和教学评估 5个背景和结构调整、社会需求、可持续性、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国内 5个战略要求背景入手 ,分析了我国高教面临的传统观念冲突、国际竞争压力、教育层次差距、农村教育滞后、高校布局重组、资源需求矛盾、扩大规模障碍、筹资体制改革等 8大挑战的现状 .提出了把握高教理念国际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高校重组社会化和教学评估系统化等 5个态势的对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