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冬梅 《辽宁教育》2002,(7):126-128
本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了人教版小数第12册"简单的统计(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冬梅 《辽宁教育》2002,(8):126-127
本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了人教版小数第12册“简单的统计(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了人教版小数第12册“简单的统计(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情感。活动准备 在人人调查家庭近十年拥有电话机、手机和住房情况的基础上,分组整理好统计表。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验、测量、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获得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自觉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本课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能力及探索的精神,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4.通过调查、探究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利用简单美,培养探索精神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简单性、数学理论的精炼性、数学方法的简捷性、数学问题的简洁性都是简单性的体现,可以说简单性是数学美的本质之一.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数学的简单美,就有可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大忠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3):128-130,144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组合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数学模型教学来教授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组合数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形成探究愿望。从一道简单的计数模型出发,研究了组合数学的模型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2.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求出平均数。3.能读懂简单统计图,并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愿意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5.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2.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求简单的平均数。3.用统计图表解决问题。4.探索计…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通过操作和思考,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验探究、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统计(二)”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包含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根据这一精神,教学应把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统计方式,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掌握统计的全过程作为教学的目标,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能力训练,而不只是使学生了解统计的结果。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励知识迁移关于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概率统计教学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更加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精神。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展数学文化渗透到概率统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数学文化的作用。新课改的逐渐发展,使数学文化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的价值不断发挥,特别是通过概率统计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那么如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详细阐释了数学文化渗透到概率统计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目前数学文化在概率统计教学的现状,探析了如何实现数学文化向概率统计教学工作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参与探究三种不同的跳远方式"怎样跳得远"的活动,经历一次简单统计的全过程,巩固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2.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亲身实践,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善于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者应当利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入手,简单讨论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4~9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  相似文献   

18.
吴成龙 《考试周刊》2012,(23):64-64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身边的实物教具进行简单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巧用数学实验活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自制教具做实验还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何岩 《辽宁教育》2001,(5):59-60
应用题作为数学问题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用题教学效果往往被看成是数学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因此,应用题教学始终受到重视.要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从整体上去认识数学知识,进而加深理解、掌握和应用;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