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4日是第六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五五”普法规划实施后的第一个法制宣传日,今年又正值省人大十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修订)。为了宣传贯彻新的档案法规.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档案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落实“五五”昔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12月3日,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规划项目,吴开晋教授主编的《新时期诗潮论》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对粉碎“四人帮”以来的诗歌创作进行总体把握的学术著作,全书以30万字的篇幅对新时期十年中的各种诗歌流派及其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了历  相似文献   

3.
八月初,《中国现代名人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北京举行了首发仪式,全国几家有影响的报纸作了报道。笔者花了二三个晚上把全书匆匆浏览了一遍,发现书中错误很多。现就初步发现的一些问题归纳如下。一、在重要的时间用语上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例如: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的时间用语,该书至少有5种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建立后”、“建国后”、“解放后”、“1949年后”。这些表述虽然都能被读者所接受,而实际上后三种提法不确切,且作为辞书,全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先生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主要包括以言论自由为基础的新闻自由是中华民国国民基本私权的思想;“民主国”和“专制国”不以“是否订立报律”区分的思想;政府订立新闻法制应以“补偏救弊”为主旨的思想;新闻法制应该形成完整体系和立法应分轻重缓急的思想;新闻法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产生才具有法律效力的思想;国家应该支持新闻媒体维持正常运行的思想;新闻立法活动应遵循“善从恶改”原则的思想和依据“行为”而不是依据“意思”判定有罪的思想等八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不但在当时闪耀着民主主义的灿烂光辉,而且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我的新闻民主和法制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振仕 《新闻记者》2006,(10):84-86
在2005年度的浙江省广播电视优秀栏目评比中,由温州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选送的《法制第一线》栏目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栏目一等奖。2005年1月,《法制第一线》是本着“普及法律知识,促进法制建设,弘扬道德风尚,传播法制精神”的宗旨,在温州有关政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诞生的。它从创办起就明确其定位:民生法制,以“说法、维权、咨询”为主要内容,运用法律的视角、百姓的语言,讲新闻故事,解群众纠纷。栏目希望通过法眼来审视身边发生的新闻,通过法理来评析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服务性和参与性为观众排忧解难。栏目采取新闻和专题报道的板块形式,共同支撑一档长度为35分钟、每周五期的法制专栏。  相似文献   

6.
顾昂然同志的《立法札记——关于我国部分法律制定情况的介绍(1982—2004年)》一书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我有幸在第一时间阅读了全文。该书以作者亲身参与制定的宪法为核心,立法法为总规范,涉及国家机构、民事、刑事、行政、经济、诉讼法等我国基本法律框架大部分法律制定情况和主要问题的介绍。全书以顾昂然同志的工作报告、讲话、法制讲座、报刊文章等形式结集而成,共70万字。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收录了作者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副主任、主任)二十多年间,其立法思想较为成熟时期的文稿,兼具专…  相似文献   

7.
9月5日上午,湖北省档案局在武汉市武昌水果湖步行街举办主题为“增强全民档案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利用档案信息”的“档案法宣传日”活动,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15周年。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孙志刚,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华品等领导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当天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纪实的情感类电视节目以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同学情、邻里情.战友情等为主要描写和展现对象.突出的是个“情”字,似乎与法律不搭界,但其实还是很有关系的,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很密切。在这些电视节目制作中如果注意在展现和描写情感的同时穿插一些对法律.法制的大众化“促销”,体现一些编创者对法律.法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极富个性的大儒,本文关注其对作为构建现代国家必备要素的“法制”的态度。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节点入手,解读建国前和建国后梁漱溟法制思想前消极后积极、前排斥后参与、前悲观后乐观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说明以国、共执政的巨大反差为外因,以梁的人生目标和自身实践为内因,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使梁漱溟完成了建国前后法治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字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以下简称《语言字法》),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语言字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进入了法治的新时期,国家语言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作品和出版物是以语言字为主要载体的。  相似文献   

11.
一部优秀的政治理论工具书──《邓小平著作思想生平大事典》评析航耶《邓小平著作思想生平大事典》(以下简称《大事典》)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出版的一部政治理论图书。全书约184万字,选用珍贵历史照片122幅,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0000册。它是中共山...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媒体的法制报道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有“趣”没有“劲”。“趣”是指它的趣味性、可视性、可读性,“劲”是指它的思想性。很多媒体并不把法制新闻当成主要新闻来对待,而往往把它当成新闻的”调味品”和茶余饭后的“品料”。笔者认为,法制报道应注重思想性,应在思想性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陕西档案》2002,(5):13-14
今年9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十五周年纪念日,全省档案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日”活动,增强档案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治档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力 《新闻前哨》2001,(9):21-22
自从中央电视台推出法制栏目《今日说法》以后,国内各级电视媒体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法制栏目,有些电视台甚至开办了专业的法制频道。这些法制栏目和法制频道,都以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为主要宗旨,为国家法制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电视法制节目的这种“繁荣”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栏目定位及形式表现出趋同性,有特色的栏目太少。法制栏目“克隆”现象严重,地方台和中央台之间、省级电视台之间、市级台和省级台之间都呈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外景拍摄报道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5.
王志忠 《新闻窗》2005,(4):61-61
法制报刊是法制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法制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是法制报刊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表现,法制新闻宣传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真实的宣传报道,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社会稳定,是法制报刊的应尽职责。  相似文献   

16.
诗境的隐约迷茫伍立杨古诗中,我们常能看两字同义,但用此字则稳,而用彼字则不稳的情况,譬如“庭臬木叶下”可作“庭臬树叶下”,而“云中辨烟树”,可作“云中辨烟木”。这二条诗句,显然以每一条的第一句为稳当妥帖,何也?细品其中细微差别,则第一条以近取远,前一...  相似文献   

17.
宋静思 《新闻战线》2023,(21):23-25
“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重点专题新闻报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字做文章、着力“深”字下功夫、抓住“活”字求突破,突出思想引领,注重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力求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朴素真诚的话语、平实走心的表述阐释重要思想,提升报道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广播电视史上第一部全面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声屏秋实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收辑论文141篇,58万多字。论文的作者都是潍坊市广播电视系统从事广播电视实际工作的同志。全书分“管理论丛”、“声屏艺术”、“经验荟萃”三部分。“管理论丛”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各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整体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声屏艺术”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艺术水平,加大节目改革力度,提高节目质量;“经验荟萃”主要精选了一批有关宣传、事业、管理等实践体会和理性总结…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新闻知识》杂志可称为是刊院学员和新闻爱好者逐渐通向编辑记者水平彼岸的渡船。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但是,我们在读完去年第六期和今年第一期、第四期后,发现在文字方面有些错别字和语法欠妥等现象。如第一期的图片说明,把华山冶金汽车修造厂的“冶”字错成“治”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字错成“斯”字;第四期“形迹可疑”的“形”应为“行”字;去年第六期“这样以来”的“以”字应为“一”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巷》,现已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公开出版。全书48万字,方汉奇作序,各大书店有售。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评介了百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发展诸多问题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新闻史发展的分期,各时期新闻史的研究特点,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有代表性的新闻史学者以及他们的成就、贡献和影响,他们的局限、不足和阙欠等。我国第一部中国新闻史学史问世@任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