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概念网络(二)概念对比1.分子和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组后成为别种物质的分子。而原子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相似点:它们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相互关系: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新分子,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2. 原子与元素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  相似文献   

2.
例 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子、分子、元素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了解情况 ,解答时 ,应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认真推敲每个选项中用词是否科学、准确、合理。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但可用物理方法将原子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所以A不正确 ,应改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  相似文献   

3.
元素是具有_________的一类______的总称,按照元素所形成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元素分为____元素和____元素两类。原子是______过程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过程的实质就是原子的______.  相似文献   

4.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生成物,所以: 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一定不变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初中化学考试中有这样一道是非题:“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少同学都认为是正确的,其理由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不就是总称为某种元素吗”这里同学们把“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中的“微粒”只视为原子,是错误的.题中的“微粒”应包括分子、原子、离子,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有下列七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元素、原子、核素、同位素概念在现行高一教材第5章第3节集中出现,同学们在学习时极易混淆,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几个概念的定义.1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从定义上看,原子是其他3个概念的落脚点,即元素、核素、同位素都是为原子的分类而定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学习迁移狭义上讲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广义上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学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能利用原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如初中化学中的原子概念,化学反应实质,质量守恒定律,运用顺向迁移能使学生正确掌握三个重要概念与理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迁移到化学反应,就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但仅仅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既然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迁移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8.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惟一”的微粒。在物质的构成上,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则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构成分子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答案是(C)和(D)。  相似文献   

9.
1、分子和原子最大的不同点是 :在化学反应里 ,分子可分 ,而原子则不可分。所以原子才是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 ,而分子、原子则是一个微观概念。故元素只能讲“种”而不能说“个” ,而分子和原子则既讲“种”也讲“个”。3、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 ,它的国际单位制 (SI)单位为 1 (一般不写出 )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同样也是 1。4、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故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而决不可随意编造。5、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但有一特例 :氢原子的原…  相似文献   

10.
一、物质的原子论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物质都是由本能再分割的原子组成的,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由于科学技术、实验设备等社会的和自然的条件的约柬,其后的几代人都未能对原子作出更深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才又提出复兴原子学说的思想.继而,科学家通过诸多物理、化学现象的研究得出:原子是保持元素性质不发生改变的最小微粒,而非物理结构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比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前进了一步.既然原子在物理结构上可分,它就必然有自己的内部结构.最早在实验科学基础上提出原子有内部结构的概念的科学家是安培(1775—1836年).他在1814年曾经认为化学元素的原子是由更小的亚原子粒组成的,并且还提出过有关分子环电流的设想,对磁现象进行了解释.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华奥(1774—1862年)、柯西(1789—1857年)、泊松(1781—1840年)等人设想,原子是由一个大质量的核心及其周围不可称量的粒子雾组成的.德国科学家费希纳(1801—1887年)于1828年从安培和毕奥的设想中得到启发,他做出这样一个设想:原子像太阳系一样,每一个“太阳”原子都伴随着一些,“行  相似文献   

11.
争鸣     
对四个定义的质疑青海教科所郭传信本文拟揭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四个定义,与以后的判断,推理的矛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1.原子初中化学,1987年版,第33页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微粒叫做原子。”在同书34页上又定义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既然不能再分,当然最小,因此定义一更“本质”。但是就在同书的第82页上说:“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  相似文献   

12.
1.从前面所学的知识可知,纯净物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每一种纯净物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例如: 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如:在2Na+Cl2=2NaCl 反应中,反应物的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总是1:1.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要趋于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元素的原子会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最外  相似文献   

13.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各种元素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元素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也没有发生变化,并且每种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也不会发生变化.平时在解题中,会经常碰到应用"元素种类的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和各元素质量的守恒"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一类原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总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在一些涉及化学反应的计算题中,充分考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可使解题过程化繁为简.例1已知CuO被C还原的产物是Cu2O(红色).现有CuO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4.24 g,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产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全部被过量的澄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科学课本中有一条极其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由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中的同一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生成物)中该种元素的质量总和——“元素守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不变,质量也不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巧妙解答一类题.  相似文献   

17.
一、化合价的涵义中学化学中对化合价的定义为: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由此可知: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失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这种元素原子的化合价是正价,反之则是负价;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元素的原子就为负价,反之则是正价.从上述叙述可进一步知:元素的化合价就是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对旧教材中的部分化学概念、定义及习题有所修改。在新教材的使用中笔者认为一些修改内容教学中应予注意。一、关于分子定义的改变原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现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我们按“一种”改为“最小”;“微粒”改为“粒子”来分别理解、认识分子的定义,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一种”改为“最小”,原子则由原来的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成为不能保持。用“一种”来定义,有不惟一的含意。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教学中形成了“保持物…  相似文献   

19.
一卷 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S-32 Cl-35.5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碱式碳酸铜经加热变为黑色 (B)从铁矿石中冶炼生铁 (C)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B)生铁(C)天然气(D)石油 3.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原子是所有微粒中最小的微粒 (D)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相似文献   

20.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