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立体思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现有知识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如能积极构建妙趣横生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过程,经常为学生创造一片立体思维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勤于思  相似文献   

2.
李程 《考试周刊》2011,(60):76-78
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散思维,即会转换思考角度、转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的思路从不同的途径来掌握知识.本文作者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并且教师合理设计问题,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一、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拓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相似文献   

4.
给学生创造“立体思维”的空间──谈一道工程练习题的教学李素云所谓“立体思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层发引导下,以现有知识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的多层回、当国医、全方应的分析、思望和解庆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见能积极何建妙趣横生的教学思踢...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要让孩子喜欢,就要充满童真和童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思维的磁场,她是学生思维碰撞、思维互动、学会学习的场所;数学课堂要成为学生跨越式发展的平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方法,教学中,教师善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会善于学习。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发展中学习,是我教学生涯中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涵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教学,思维教学必须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学生学习数学,从知识的理解到解题技能的形成,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讲课要启发式,这已成为共识,但启发式首先表现在科学思维的启发上。这就需要教师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思考,尽量把讲授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教学过程则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展开。教师根据思维规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将怎样思考,为什么思考的道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形成是思维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课内开展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发表看法,从而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方式.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笔者对有效的课堂讨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佘应军 《甘肃教育》2008,(24):35-35
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发现过程,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无从谈起创新。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者和研究者的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就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育方式,这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注重教学知识的传授,而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采取了忽视的态度.这种强制的灌输模式会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面对的是素质教育,以发展和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要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勇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自主探索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一节数学课堂是否真正的有效,关键不只在于学生最后是否获得了知识或形成了能力,更在于学生能否在自由的思维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而要想让学生自由思考,教师就必须开放自己的教学观念,开放自己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重要的数学思维意识.学生的意识建立起来了,学习知识便可以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在数学思维意识中,函数意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可以函数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实例,思考培养学生函数意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物理知识拥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如果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来思考和领悟其中深奥的道理,单凭教师的讲解来机械性地记忆根本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更谈不上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无从下手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为此,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就要花点心思,争取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出色地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本人长时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在不断总结和归纳中我发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要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适当地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地翱翔,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翱翔。这样学生就会拥有足够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其一,教师只顾照本宣科讲课,学生出现厌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其二,教师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学生就不能读懂课文的线索和知识,而单靠老师的讲述,学生较难记牢知识点;其三,教师不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会提高,就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其四,教师不设计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学生就不能学会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其五,教师不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就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思维研究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这是老师的天职.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思维,作一些浅显的探讨.一、乐"学"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答错的问  相似文献   

17.
思考会促进智力觉醒。学生只有乐于“去想”和“会想”,才能触动思维,使智力得到发展。有时,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常常包办代替,不给学生留有想的时间,学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被牵着走。这样的灌输式教学,使后进生忙于记住教师讲解的答案,由于并未理解而常常事与愿违。有些同学刚刚燃起智慧的火花,但很快被老师浇熄了,严重挫伤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思维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公式定理的推导、结论,应用题教学等都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在复习旧知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这样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只要他们有了积极性,有了想的愿望和兴趣,就可以触动思维,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18.
一、以问题链为桥梁,实现知识链←→能力链 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应以一定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为前提.进入高三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上由教师重新灌输、学生机械回顾,那么课堂会被教师的声音所占据,课后学生仍然会遇到很多做不出的地理问题.但是如果知识是学生思维的产物,那么对其运用就会灵活,不仅能从中和之后发展出更多的新知识,还能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三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问,以问题链为桥梁.搭建思路链,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唤起和调动已有的地理知识,并经过产生认知矛盾不断地处于"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发现和思考,不断获得理性认识并生成和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对每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因为那样,学生会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主要阵地.教学效率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同时新课改又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