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后缀英语后缀一般都表示一种或多种含义。后缀有较强的语法意义,它们都能决定词的语法属性。除了个别词缀,绝大多数后缀不会改变词的含义。只引起词类的转化或文法上的词尾变化。英语后缀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名词、形容词与动词、副词词缀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然”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的后缀,起源于古代汉语。《金瓶梅词话》的“然”尾词反映了明代中叶该类词的全貌:涵盖词类——形容词、副词、连词;根词种类——形容词、副词,还有名词、代词和动词,副词有普通副词、时间副词、肯定副词和否定副词等;口语词渐多。在汉语语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语言中成员最多、地位最重要的三大词类;空间性、时间性、程度性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三大语义范畴。就典型成员而言,三大词类与三大语义范畴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但语言是复杂的,每大词类内部都包含若干小类,故上述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形容词就具有空间性语义范畴。本文即对空间性形容词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4.
"性"尾词可以分为"X性1""X性2""X性3""X性4"四种类型,显现出名词、区别词、形容词三种词类属性。四种类型与三种词类属性之间呈现由名词性功能到形容词性功能的连续统特性:"X性1"名词性功能最强,"X性4"的形容词性功能最强,"X性2""X性3"则居于名词性与形容词性之间,近于区别词。触发"X性"表现出上述功能序列的原因有二:一是与词类内部典型性差异有关;二是同"性"的语法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北京土话中的语缀"儿"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构词语缀,通常被看作名词性的后缀,但"儿"也可以附加在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后构成儿化词,并且不改变词性。"儿"缀在构成音节和构词上特征明显,值得着重探讨,重叠式+儿的各种生动形态以及"儿"缀词的语义特征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涉及的以-abl(e包括-ible)结尾的形容词是指英语中相应独立的词,即词加后缀-able构成的词。所以,不包括cable,fable,vegetable之类名词和probable,formidable,eligible之类形容词,前者没有后缀,后者虽有后缀,但无独立的词根。一、以-able结尾的形容词的语义分类从词的形态结构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看,这类词的词义基本透明,即词义可以通过对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当然,词义透明性的程度不同,许多的词义可从词根与-able的基本义直接推断,如eatable,drinkable,lovable等,但也有不甚透明的引申义,如respectable(可尊敬的,数量可观的),…  相似文献   

7.
核心具有向结构体渗透范畴特征的属性。汉语词缀"-子、-儿、-头"具有构词平面的名词化作用,后附成分"的"也具有改变词类的作用,从核心理论来看,实际上就是因为它们是所在结构的核心。汉语也存在词与短语的转类现象,即在不改变形式的情况下出现范畴的改变。词的转类使词的词类发生变化;短语的转类一般不会造成词类的改变,所以处于主宾语位置与定中结构中心语位置的动词形容词仍旧为动词形容词。转类是由零词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顾红兵 《考试周刊》2011,(11):92-93
英语中带有"ly"后缀的词往往都是副词,但是也有一些是形容词,有的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有的词没有"ly"后缀,却既是形容词也是副词;有的词不论有没有"ly"后缀都是副词。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若不能认真对待这些词,就会很容易引起混淆,分不清究竟哪个是形容词,哪个是副词。为了能够正确地辨别这些形容词和副词,本文现将它们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英语词类分为十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介词,连词,感叹词和冠词。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中的一些词通常有一词多性现象,即一个单词由某一种词类转用为另一种词类。这种现象便叫做词类转换。  相似文献   

10.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注重于后缀"子"的词源分析,从历时角度探讨其用法扩展及其语义演变过程,而对于后缀"子"定性问题的相关探讨尚存不足,加上汉语屈折形态变化不明显,区分后缀"子"和实词"子"仍是一大难题。文章尝试从语法化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其历时演变和共时变位的特点,对后缀"子"加以全新定性,并探究其语法渐变群在语音、语义及形态句法演变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以求为后缀"子"的识别提供一定的客观语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台州方言中“得”声音出现的频率极高,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它是不同的词,表现为不同的词语用法特征:有的作为词语后缀的一部分,有的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形式,有的与其它动词、名词组合,表示一种复合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very,rather,quite为例,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语义搭配在区分同义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于我们准确使用英语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三者存在语义上的交叉,但在搭配的典型性上是有区别的,同时又各具其语义特点,rather倾向于和标记性的形容词搭配,而very,quite更倾向于和无标记性的形容词搭配。这也证明了"语言的范畴化是从具体用法中抽象出来的并且有典型到非典型的变化特征"这一认知理念。  相似文献   

14.
各种语料中的大量的例证说明,读音为huo等的“和”、“活”、“火”、“豁”、“霍”、“合”等语素的词汇意义在部分词语里已经虚化;在A+huo和V+huo式言语结构中,huo等主要承担语法意义,具有明显的后缀性质。  相似文献   

15.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常用词,现主要是对它的语法意义进行重新归纳;对它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发现"究竟"的语义只能后指而不能前指;另外,"究竟"还具有多项语义功能,如强调客观性、强调事物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2009年4月问世的“被-”格式衍生的新词数量最多。对这一典型格式进行深入考察,无论是对汉语新词语研究还是词汇语义学,都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价值。1.“被-”格式的演变轨迹为三阶段:“被××”成为“自为行为致使”表达式导致“被-”的语义偏离-“被××”生出“遭遇虚假事件”表达式引发“被-”的语义转化一“被-”格式后接成分多样化促使”被-”的语义进一步衍化。2.“被-”格式包括致使、遭受、蒙受等语义模式。3.“被-”格式的表达特点可概括为:所指现象的否定性、所持态度的不满性、所言风格的调侃性。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一般跟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语结合表示某种程度。每种语言的程度副词大都具有这种句法、语义功能,不过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上也有一些差异。汉语中表示比较程度的"更"和与之对应的韩国语中表示比较程度的"■"也是如此,在句法功能上,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也并非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18.
根据信息和标记理论,当代汉语中的“非但”是一个兼具反预期信息标示功能和反预期递进信息预示功能的标记词,其作用主要在于既标示先行句的反预期信息,又预示后续句的反预期递进信息。“非但”跟“不但”是有差别,“不但”的作用仅在于预示后续句的语义递进信息;两者在句法分布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呈不对称性。“非但”在汉语史上经历了由无标记项向有标记项的转变,后起的“不但”则是无标记项。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斯”有动词、代词、连词、语气词和词尾等多种词性及词义和语法功能。“名+斯”、“谓+斯”、“彼+谓+斯”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者”,“数+斯+名”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其”,“螽斯羽”等“斯”功能同连词“之”。因文字假借和语法演变,“斯”字被借作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进一步向连词、语气词和词尾发展。《诗经》中不同词性的“斯”分别和先秦汉语虚词“之”、“其”、“者”、“然”等异词同义。  相似文献   

20.
老北京土话中除“儿”语缀外,“子”尾也是一个重要的语缀形式之一。通过分析老北京土话“子”缀的构词特点和语法语义语用功能,并与老北京土话的语缀“儿”的特点及历时的分布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